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欢 《现代妇女》2011,(4):37-44
文章探讨了现代商法的基本原则的内涵及意义,指出商法的原则集中体现了商事立法的宗旨与价值追求,是传统商法实践的历史积淀与现代商法发展总体趋势的法律反映,可将之归纳为营利性原则与互惠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商法原则与民法、经济法原则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新宇 《现代妇女》2013,(11):61-61
在新思潮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效益优先原则和利益多元优级趋势的冲击下,广大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企业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却忽视了精神文明的创建。国有企业必须以精神文明创建为契机努力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法制现代化的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颇具理论性和现实性的法律社会学论题。本文的主旨在于初步建立起一种评价标准架构,以便为该论题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的分析工具。文章认为,法制现代化表征着前现代社会法律系统向现代社会法律系统转变这一过程及其运动规律,体现了法律文明成长的时代精神。文章提出并区别了评价法制现代化程度的实证标准与价值标准,并对二者的理论要素作了初步探讨。最后,文章分析了法制现代化的两类标准之间的关系,强调法制现代化的价值标准构成了法制现代化的实证标准的思想基础、价值目标和评价尺度,因而优先于前者。  相似文献   

4.
我国商事立法的立法模式,历来是学者的争论焦点。对于究竟是走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还是走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学者们历年来争论不休。研究商法的学者大都主张走民商分立的立法模式,而研究民法的学者则大都主张走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其中理由与论证各有千秋。笔者认为站在己方利益的角度看待问题始终不是客观的,这对问题的解决不但无益,反倒可能是有害的。随着3月15日我国民法总则的出台,我国民法和商法的立法体例就已经明确,即是民商合一的立法体例,从其特点来看是商法原理及其深刻内涵等内容糅合在民法总则中。概括而言,民法总则在规定权利主体、客体、行为、基本原则等方面都采用了民商合一立法体例,增强了民商总则的商法元素。然而,民、商两法的关系处理问题一直是我国法学理论和实务届的重大悬案,我国对这两法关系应予以进一步明确确定,这样对我国民商法的发展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具体的明确应体现在今后的民法总则修订与完善中。  相似文献   

5.
建立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或条件,是小康社会标准的体现。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直至目前,我国仍没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存在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单一等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就会缺乏坚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基础。全面小康社会,应该是更公平的社会。公平优先应该成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价值理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总体框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  相似文献   

6.
王策 《现代交际》2012,(2):114-115
收入分配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生产成果,按照一定的规则,在社会群体或成员之间进行分割的经济活动。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经济社会的两难问题,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协调成为全球范围内理论研究的焦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中效率和公平的两难选择更突出地摆在人们的面前。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们会得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本文对效率与公平争论的背景、效率与公平的含义以及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几种不同认识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在法律制度建立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和传统形式特征对税收法律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使得德国的税收法律制度成为一个科学严密、体系完备的典范。同时,德国的税收法律制度中也反映了其整个法律制度的传统形式特征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
公平的实现时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目标。但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解释。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的条件下,基于以人为本位、人权、理性等依据,公平这一理念主要有三层涵义:机会均等的原则,按贡献(包括劳动价值、生产要素等方面的贡献)分配的原则,补偿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任何政治的实践活动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同时价值取向对政治实践活动产生内在的重要的影响。当代中国,政治正义、政治公平、政治民主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明确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的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基础。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是要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政治廉洁、政治稳定和政治效率,短期目标是由当前政治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决定的,是中国政治发展亟待实现的具体目标,也是经过现阶段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是阶段性目标。只有明确了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以及基本目标,才能更准确地确定中国政治发展的运行方向和基本原则,才能制定更妥当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和更合适的政治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效益的管理就成为体制改革中一项重要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需要遵循财务内控原则进行成本控制,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赵晓 《现代妇女》2013,(11):62-6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中国几十年来在人权理念上的更新发展和对人权所做的制度安排,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文化和法律基础;在当代中国以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存权和发展权都是首要的、基本的人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而公平与正义则是人权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体征。  相似文献   

12.
当前择校风盛行,究其原因,从现实条件下看,根源在于人们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愿望和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也是由于地方政府价值取向的偏差和教育管理上的腐败行为造成;从教育公平的发展过程看,择校是教育走向更高水平公平的趋向。因此,政府当前的核心职责在于在公平优先理念指导下,公平的配置教育资源,同时也要确立教育公平发展的近期、远期目标,并不断加强教育改革和发展,使教育逐步地接近和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在民法典的构建上迎来了新的挑战,尤其是民法的兴盛。在特别民法中,根据其功能进行划分,主要包括补充型和政策型以及行政型三类。每个国家的民法典以及特别民法之间的关系都存在两种模式,即法典解构以及法典重构,对于消费者法和劳动法两者能否纳入民法典中,这是民法典和特别民法之间关系的核心。法典的解构不能对消费关系以及劳动关系进行调节,对民法典的市场经济地位进行了动摇,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民法典自身的纯粹性进行了保持;法典重构和以往的民法典自身的价值取向相互抵牾,而且不能和以往的民法体系相互兼容,然而还是在一定程度维护了民法典的具体地位。对于我国在未来的民法典来说,其不但要是比较纯洁的私法,还应对其进行纳入以及整合,让其真正意义上发展成现代市场经济和家庭生活中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4.
1.研究背景 1.1社会转型期中各种社会矛盾激增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多元化与社会转型的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性转向集约性,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由经济为主向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转变;以追求效益优先,兼顾公平,转入以社会公正与公平为原则转变;以注重伦理观念向法制社会的转变。随着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社会的转型,社会问题表现得更为集中和复杂。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的经济已经实现,在这个大社会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地位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在市场经济中,商法的重要性一步步体现出来。如何做到商法"与时俱进"和"跨越式发展"是每一位立法工作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商法在社会主义经济市场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存在问题两方面进行论述,目的在引导大家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构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忠强 《现代妇女》2013,(12):21-21
民法基本原则在知识产权法上的适用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能为司法实践中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提供准则。知识产权法应适用民法基本原则。在一切私法均应纳入民法典的诉求下,私法基本原则往往由民法典予以确定,称民法基本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是一切私法活动必须遵循的最高准则,应适用于知识产权的产生、权利行使以及保护。  相似文献   

17.
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权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法律的实施是离不开人的参与。法官如何正确行使其自由裁量权对社会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罪刑法定原则和刑事自由裁量权的概念,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在现实司法活动中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罗旋  孙念韶 《职业时空》2009,5(12):164-165
通过论述教育公平与民生问题的密切关系,指明了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中蕴含的公平性特点,提出了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为实现教育公平应采取的措施,由此凸显教育公平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对于民生改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佳薇  刘莹 《现代交际》2014,(4):102-102
现代市场经济中有一个公平正义的产权制度,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让很多的人感到满意,进而刺激到劳动者的创造能力,最终达到促进经济效率的提升以及资源能够得到有效配置。在财产权构建上,我们要选择的是有效的经济知识产权与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相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经济正义为核心价值的产权体制原则应体现为法律承认和保护财产获得的正当性和正当财产权利的排他性。从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正义与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当防卫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行为,然而从民法与刑法上分析却是两种不同的概念,首先民法与刑法在处理侵权和犯罪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就"正当防卫"的"正当"行为存在不同的限定,由此便出现了正当防卫在民法与刑法中的区别运用。文章围绕正当防卫,分析了其在民法与刑法中的区别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