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盛唐作为我国古代最鼎盛的时期,其综合国力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盛唐诗人也是在其宽松自由的环境下用他们高度的自信和热情呼喊着盛世之音。本文通过讨论盛唐诗人的文武选择道路,以此来说明盛唐社会对尚武精神的崇尚,并借此弘扬这种尚武精神对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方雪梅 《老年人》2014,(10):41-42
正作为盛唐时期最有影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689~740)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作品,摆脱初唐应制和咏物的拘囿,更多地抒发个人抱负,表现田园逸情,且风格恬淡、意境高远,给当时的诗坛带来一股清新气象。说到与湖湘的渊源,孟浩然一生曾三次入湘,或干谒名士,或寻访旧友,或纵情于山光水色之间,留下十余首意境高远、韵致清雅的"湖湘诗"。其中不乏气势干云的佳词妙句,被历代后学心记口  相似文献   

3.
王化清 《老人世界》2014,(10):43-43
被诗圣杜甫誉为“口吐天上文”的诗仙李白,是中国盛唐时期诗坛上一位性情狂放、风度飘逸,开一代浪漫诗风,最能“倒笔写天”的天才诗人。其诗不但格调清新,雄奇豪迈,奔放多变,而且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深婉隐微,含蕴深广,极富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在其现存的1044首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写月的不少,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寄志……最著名的有《月下独酌》《峨眉山月歌》《关山月》和《把酒问月》等。  相似文献   

4.
文化的繁荣发展是一个国家、民族变革和进步的序曲。然而"多元文化"自20世纪初叶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首次提出了以来,在美国及西方人文学科涌动起一股"多元文化"思潮。当今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利时期。多元文化教育乃至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研究的新内容。高校音乐教育本身肩负着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使命,应当更加清醒地面对发展形势,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在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下深化音乐教育改革,在这种情形下探索高校音乐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文化作为中世纪的灿烂文明永远保存在历史长河中。阿拉伯文化起源于穆罕默德时期,孕育于倭马亚朝,阿拔斯朝前期最后形成并走向繁荣,至阿拔斯朝末期开始衰落。在短短几个世纪内,阿拉伯文化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物理、哲学、文学、史学、音乐,绘画、建筑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堪与我国的盛唐文化媲美。阿拉伯文化同西欧中世纪基督教文化一样都是宗教性文化。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在我国古代诗坛上占据了颇有影响的地位,他的很多诗歌都被国人喜爱,源远流长至今。这位盛唐时期伟大诗人的作品极其耐品,特具风韵,其中的艺术魅力多多,犹以山水田园诗派的艺术风格最为突出,其咏叹人与自然相伴相生的深邃意境的构思与笔力更令人品析不尽。  相似文献   

7.
李白与岑参都是盛唐诗坛上的杰出作家,无论是李白的豪迈诗风还是岑参独具特色的边塞诗歌都洋溢着浪漫主义。然而同为盛唐的二人浪漫飘逸的特点又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豪气狂放岑嘉州不如李太白;而新巧奇特太白则不如嘉州。  相似文献   

8.
禅诗是我国诗歌中的一朵奇葩,它是指在诗歌中带有禅宗思想的诗歌作品。我国诗歌在早期禅宗兴起的时候就有描写禅宗或带有禅宗思想的创作,但直到盛唐才真正达到高峰。“诗佛”王维就是写禅诗的标志性人物,其禅趣、禅味时时刻刻体现在自己的山水诗中,为自己的诗歌作带来了一种平淡舒缓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顾城的一生是诗歌创作的一生,自然和自我,既是顾城生命的感受,也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诗歌创作之路既是寻求自然与自我之路。他曾将自己找寻自我之路分为四个时期,本文试从第二个时期"文化的我"切入,从战斗者、逃避者、孤独者三个形象来分析顾城在这一时期诗歌中的战斗精神与逃避形象。  相似文献   

10.
杨雨 《老年人》2011,(5):44-45
李商隐(812-858),唐代著名诗人,他和杜牧并称"小李杜",与盛唐的"李杜"遥相辉映。李商隐是一位悲剧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晚唐,一生怀才不遇。他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的一叶扁舟,孤独而飘摇。  相似文献   

11.
苏丽华 《职业》2011,(35):129-129
山水诗,就是以自然山水为主要审美对象与表现对象的诗歌。我国山水诗的第一个艺术高峰出现在唐朝。唐朝时期,儒、佛、道三家并存,人们的思想信仰自由,社会上盛行漫游和隐逸风气。诗人们喜欢游山览胜,与大自然亲密相处,人们普遍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自然美。王维,这位盛唐诗坛杰出的诗人,以其卓越的艺术才能和修养,在诗苑中独树一帜,将山水诗这种审美艺术的创作推向高峰。  相似文献   

12.
正盛唐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富庶。在国力强盛、不设酒禁的情况下,葡萄酒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据《太平御览》记载,贞观13年(即公元640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攻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酿酒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很好,味道也很好,并兼有清酒与红酒的风味。由  相似文献   

13.
李白诗歌意象是一个极具讨论价值的话题,至今已形成了许多主观判断客观化的观点,难再有新的认识与见解,也难以超越前人的研究,这里就李白诗歌酒意象成因、蕴含、寄托及因酒意象而成的醉态诗学作浅层讨论。  相似文献   

14.
诗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璀璨的星星,一直闪烁着它耀眼的光芒。它具有的"言志"和"缘情"功能,使得它一直是古代文人士大夫最热衷、最常用的文学题材。王勃作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诗歌在风格转变、体裁运用等方面有开拓意义,根据他在不同时期的经历,从诗歌中一窥其心境和人生态度的变化从而浅析其诗风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孤岛"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特殊繁荣时期。在当时特殊的社会环境背景下,电影经历了由古装片到现代时装片的发展,呈现出了商业化的繁荣发展面貌。"孤岛"电影的商业化繁荣是多方面原因的综合结果。文章旨在通过对"孤岛"电影发展的阐述,进而探究其商业化繁荣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恐怖片发展的繁荣时期,而与之繁荣态势相比,目前国内外对该时期香港恐怖片的研究却并不充分,其研究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从研究对象上看,目前对恐怖片的研究有对单个亚类型的研究和整体研究两种。二、从研究方法上看,当下对恐怖片的研究多集中从对比的研究方法入手来分析和探讨恐怖片,而从恐怖心理、大众文化以及"新浪潮"等方法入手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从叙事类型与文化表征为切入点来对恐怖片进行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该类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70年代,新诗运动使阿拉伯诗歌向自由体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阿拉伯现代主义流派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诗歌一样,带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背负着沉重的民族使命。80~90年代,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掀起了势不可挡的全球化浪潮,给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空前的压力。这时期的阿拉伯诗歌,有的努力追溯民族历史发展的渊源,展示民族繁盛时期的壮阔背景,启发人民对文化之根的眷恋;有的追寻民族衰落的原因,总结战争失败的教训,针砭时弊,反省民族自身的丑陋……  相似文献   

18.
洛夫因其诗歌的明显现代主义倾向,被台湾诗坛称为"诗魔"。同时,他的诗歌又显现出中国传统诗词的韵味,有着浓厚的中国古典情怀印记。洛夫的诗歌,以其对古典意象和古典诗歌形式的运用、创作题材的拟古,以及精心营造的古典意境,形成了丰富的古典意蕴。这种古典意蕴源于洛夫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在当代也充满了积极意义,表现出传统文化的极大魅力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的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而产生的字体,它最开始出现在战国末期,在秦朝时大致成型,在两汉时期逐渐成熟、发展繁荣且基本定型。本文通过对现出土的隶书墨迹的分析,分析这种形式美的产生的主要因素,透过传世的汉隶书迹,看见了千年前两的文化风貌,看到了两汉时期人们的艺术审美及社会心理,为将来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王维既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一位朝廷高官和佛教居士。他因清新超然的诗作而在中国文学史上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又因其诗富含禅趣而有"诗佛"之誉。本文主要剖析王维对佛学产生兴趣到深入其中,终成为一代佛学大师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