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肩负着沉重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影响着社会主义理想的实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受到宗教的严重影响,给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不利于有效开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认清宗教的本质、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提升大学生肩负历史使命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现象比较突出。通过对温州市大学生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基督徒的数量有增长趋势;大学生基督徒的信仰受家庭因素和社会宗教环境的影响大,表现为接触和坚定信仰的时间早,信仰状态虔诚,参与宗教活动积极,受洗比例高;大学生基督教团契发达,数量多、规模大、组织严密规范、宗教活动活跃,大学生信徒的归属感强。高校应充分重视和正确对待大学生基督教信仰问题,积极进行疏导、管理和教育。  相似文献   

3.
影片《血战钢锯岭》将宗教和战争联系在一起,讨论宗教视野里的战争以及战争环境下宗教信仰。本文分析了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精神信仰的具体体现:坚定的选择、坚守的教义、坚韧的意志。戴斯蒙德·道斯对信仰的执念,不仅是对反战以深刻的呼吁,更是对信仰内涵深刻的诠释。  相似文献   

4.
坚定信仰是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任务。医学生党员是学校的佼佼者,医学专业要求和培养过程的特殊性,使他们的教育形式、内容和监督机制有待完善。高校教育者要立足于主体驱动,不断推进政治信仰教育生活化,提升国家总体安全观视野;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分层分类管理;加强隐性教育,在实践锻炼中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坚定医学生党员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5.
信仰是指对某人或某种主义、主张、宗教极其相信和尊敬并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教育关系到民族发展与国家富强。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教育状况却另人堪忧,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完善高校的信仰教育工作个体.以及加强个体的自身修养,来坚定当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从而为实现中国梦汇聚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6.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不断孕育凝练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优良传统作风等的总称。红色基因具有思想引导和文化育人功能,能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和载体。传承红色基因,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党员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好传统;有助于大学生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有助于大学生党员自觉约束自身行为,提升道德素养。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社会多元化的环境下党员信仰的现状,本文强调了在社会多元化环境下保持党员信仰纯洁性和正确性的重要意义,通过对党员信仰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保持党员信仰纯洁性和正确性的意见建议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鼓励学生们坚定信仰,努力做大国工匠,山东省莱芜技师学院16级新生于2016年9月6日上午欢聚一堂,举行了一场工匠精神进校园的专题活动. 活动:坚定信仰,做大国工匠 山东省莱芜技师学院党委书记王圣林以《坚定信仰,做当代大国工匠》为题,阐述了三个部分:信仰催生当代大国工匠梦想;信仰为当代大国工匠积聚力量;如何做当代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9.
"信仰供给侧"概念是基于对习近平系列讲话的学习,结合对宗教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理论的梳理而提出来的。当前我国大学生宗教皈信已成新常态,且呈发展趋势。通过分析高校信仰供给市场的现状、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大学生宗教皈信的现实依据,可以认为大学生宗教皈依的根源主要在于高校信仰供给侧自身的缺陷,如何正视和超越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受改革开放后"宗教热"的影响,大学生出现信仰宗教现象,并且呈现逐年增多的态势。当代大学生有什么样的信仰,以及信仰的程度,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才成功,而且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兴亡成败。因此,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显得极其重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相关知识,探寻这种宗教现象的起因,并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特别是要教育广大青年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现象,引导他们坚持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1.
信仰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最深刻的精神现象,其表现为人们对某种思想、主义的信奉和遵循。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于心的更高层次。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坚定直接影响着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因此,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及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如何加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其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林芝鲁朗风景区因地处藏地,受藏族民众信仰的影响,其蕴含了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藏传佛教文化、苯教文化、民间宗教文化等方面。在该文化形态中,表现的是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流,其他宗教文化交流,融合,共存的现象,最具代表的文化符号有玛尼石,风马旗、龙王信仰等,从而为林芝鲁朗风景区塑造了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3.
审视与对策:当代青少年的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是一种实际存正的社会现象.对此,应该如何审视?审视之后,又应该采取何种对策?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本文认为,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主要有三种途经:一是家庭影响,二是从众心理,三是真诚信仰.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主流意识的缺场和主流价值观的软弱,"一切向钱看"所导致的精神贫瘠和信仰危机以及逐渐恶化的社会生态环境,致使宗教所宣扬的那种超越精神、道德戒律和所践履的慈悲济世的生活方式,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充满了吸引力,这是客观原因.青少年信仰宗教,既有好奇心理的驱动.也有心理压力的宣泄;既有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则是其主观因素.对青少年信仰宗教,本文认为.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将其视为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正常现象.对青少年信仰宗教,应该:第一,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而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宗教信徒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第二,应深刻检讨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滞后、失误乃至在位缺失;第三,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改革青少年教育工作,从思路到方法,都要与时俱进,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净化社会环境,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工作必须与反腐倡廉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老年世界》2014,(11):43-43
中国不像西方,有着一种成为人们普遍信仰并能统慑全体观念的宗教,即天主教或基督教;也不像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那样,普遍信仰某一宗教。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许多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自的民族信仰,在他们的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模式中,有着独特的宗教规范。而儒家与道家最早不过是一门学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在当今信仰日趋多元化的时代,加强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使其树立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显得尤为重要。文中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当前高校学生宗教信仰探讨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在于激烈的社会变迁、学生的个体因素以及宗教本身的吸引力。高校学生宗教信仰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宗教可以慰籍心灵、稳定情绪,强化民族意识、调节民族心理;另一方面,不加分析的信仰宗教,容易丧失正确的价值观,引发社会动乱。我们应通过学生业余党校、团校、科技文化活动、体育文娱活动、心理测试咨询、建立心理档案等形式,普及科学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社会适应等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7.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到宗教文化热潮的影响,对宗教呈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又缺乏宗教教育的正面引导,没有真正领悟到宗教所包含的超越性和奉献精神,在宗教信仰上理性不足,仅当成是心理需要时的一剂安慰剂。蔡元培先生所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是对审美、信仰价值追求和文化内涵的建构,以美育代替宗教对大学生开展理想境界教育,培养健康的情感意识,为他们寻求终极关怀,并获求实体观念,以此帮助他们建构一种有效的信仰机制和意义架构。  相似文献   

18.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旨在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接班人,这一群体是否拥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面临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同时也面临教学方式更迭带来的新挑战。各培养单位除了要紧密把握"青马工程"的主旨,创新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方式之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与社会各界亦应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为培养出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张赟 《老年人》2012,(9):15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要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加强思想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离退休干部党员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共产党员的身份没有变,处在当今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环境中,仍然需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2007年中国价值的经验调查(2007 Empirical Survey of Valuesin China,ESVIC)数据,对当代中国的超常信仰活动进行了探索性的经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人超常信仰的实践形式多样,但并不普遍。在超常信仰的社会相关性方面,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与超常信仰行为显著相关。年长、已婚有偶、受教育程度较低以及身体健康自评差的人群更有可能发生超常信仰行为,但具体到超常信仰行为的不同类型,其差异性又有不同。这显示了超常信仰在社会相关性方面的复杂程度。在超常信仰与宗教的关系方面,分析表明有宗教信仰者发生看风水和看星象等超常信仰行为的可能性明显高于无宗教信仰的个体,但在测字和解梦上则略低。本文最后从超常信仰研究的价值着眼,就中国宗教的内容和格局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