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别以碳酸铵和氨水为沉淀剂,硅溶胶为载体,采用沉淀沉积法制备了Cu/SiO2(wCu=0.20)催化剂。其中以氨水为沉淀剂通过均匀蒸氨沉淀沉积法制得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草酸二甲酯加氢活性。通过XRD、FT-IR、热重(TG)等分析,证实了催化剂前体是一种具有矿物硅孔雀石结构的物质,它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低温催化活性。通过热分析和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得出具有硅孔雀石结构的催化剂前体在450°C焙烧后进行还原,具有较高的活性组分分散度和Cu2O含量,因而对草酸二甲酯加氢反应有较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用Na2CO3·10H2O和NaOH混合碱为沉淀剂制得了钙钛矿型结构的La1-xAxCoO3(ASr,Ba,Dy,Y;X0,0.1,0.2)复合氧化物,考察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A位取代后可使催化剂对CH4的催化氧化活性提高;通过与柠檬酸络合法制得的La1-xAxCoO3复合氧化物比较,证明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铁基变换催化剂,利用活性测试、XRD、TEM和TPR等表征手段研究了中和终点pH和熟化过程对前驱体、还原态催化剂的结构与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pH控制在9~10之间,助剂铬进入γ-Fe2O3晶格,填入八面体和四面体空隙,降低了γ-Fe2O3晶体的结晶度,溶液的过饱和度有利于晶体的生长,形成均匀性较好的颗粒,加大了比表面积,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经熟化过程处理的样品还原温度升高,活性和热稳定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KOH和NaOH作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合成铜锰复合氧化物,运用XRD、TG-DSC、TPR、BET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其对变换反应的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NaOH作沉淀剂时,沉淀物前驱体主要为Mn3O4和Cu2+1O,而选用KOH为沉淀剂时,则主要为碱式硫酸铜Cu4+2SO4(OH)6.2H2O;焙烧后两种沉淀剂所合成样品均转化为Cu1.5Mn1.5O4;用于变换反应后NaOH作沉淀剂的样品主体为Cu和MnO,而用KOH作沉淀剂的样品主体却为Cu、MnO与Mn.虽然KOH为沉淀剂所得沉淀终产物(前驱体)样品比表面积较大,但经过焙烧和反应后,NaOH为沉淀剂所得样品比表面积都要比相应的KOH为沉淀剂样品高50%以上.NaOH作沉淀剂所合成样品的TPR为只有一个还原峰的单一还原反应过程,而KOH作沉淀剂的样品TPR反应过程复杂,在150~900℃为多步反应过程,出现了多个反应峰.对于变换反应,以KOH作沉淀剂所制备样品失活速度极快,而以NaOH作沉淀剂所制备样品的催化活性显著高于以KOH作沉淀剂所制备样品,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以超临界干燥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CeO2-ZrO2、CeO2气凝胶,并以此作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O/CeO2、CuO/Zr1-xCexO2催化剂.用模拟重整气对催化剂进行在线活性评价,通过XRD、TPR的测试研究了CuO/CeO2、CuO/Zr1-xCexO2催化剂.结果表明CuO/Zr1-xCexO2催化剂的低温活性较好,同时锆的加入对CuO/CeO2催化剂的抗水和二氧化碳性能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TiO2/高岭土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岭土颗粒为载体,用TiCl4水解法制备出TiO2/高岭土负载型催化剂,以XRD、TG-DTA方法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以草酸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得的TiO2/高岭土负载型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探讨了煅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条件对催化剂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等体积共浸渍法制备了免焙烧Co-Mo加氢脱硫催化剂,以FCC汽油重馏分为原料,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助剂P和螯合剂对催化剂加氢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O、MoO3负载量分别为3%和12%的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加氢脱硫活性和选择性;助剂P可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选择性,但对活性影响较小;螯合剂柠檬酸(CA)对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较显著,当每摩尔(Co+Mo)中添加0.75mol的CA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浸渍、水热还原方法制备的Ru-Pt/AlOOH催化剂,以水作溶剂,用于丙酸甲酯催化加氢制备丙醇反应.考察了催化剂中金属担载量、溶剂体积、反应时间、温度和氢气压力对丙酸甲酯转化率和丙醇选择性的影响.在180℃、氢压5.0 MPa条件下,反应6 h,丙酸甲酯的转化率达到89.1%,丙醇选择性为97.8%.  相似文献   

9.
采用共沉淀沉积法制备了一种适用于富碳合成气一步法合成二甲醚(DME)的高活性催化剂C207-HZSM-5。考察了催化剂配比、还原条件、反应温度等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程度升温还原(TPR)方法及XRD表征,对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及催化剂氧化态、还原态、反应后的物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还原时,低升温速率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在p=3MPa、T=280℃、空速为3000mL/(g·h)条件下,CO转化率为66.03%,DME收率为45.5%,接近其热力学平衡值。结合活性评价结果及不同还原温度下的XRD结果得出,Cu+是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物种。TPR结果表明,还原分两步进行,即165℃处的Cu2+还原至Cu+过程,和175℃处的少量的Cu+还原至Cu0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连续微反装置中,氢气分压9.0 M Pa,体积空速(LHSV)0.6~3-h 1条件下,以正十六烷为模型化合物评价了两种催化剂的加氢异构性能。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的正十六烷加氢异构反应动力学,并建立了相应的反应网络。研究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助剂和载体的催化剂A、B作用下正十六烷的加氢异构反应网络不同,催化剂B的反应活性和异构产物的选择性较催化剂A高,更有利于生产高质量的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TC 4钛合金渗氢(1.0 w t%)后的相组成和显微组织.XRD分析显示:在600℃/1h和800℃/2h渗氢后,样品表面β相的体积分数超过α相,从表面向内部存在氢浓度梯度;渗氢后β相衍射峰向左偏移;TC 4钛合金600℃/1h渗氢(含氢1.502w t%)后,在内部形成δT iH和T iH2相;而800℃/2h渗氢(1.081w t%)在内部只形成δT iH;α相的衍射峰发生宽化.在电镜下看到了由于渗氢(含氢1.078w t%)而形成的氢化物T iH1.97与T iH2,以及部分氢化物碎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苯乙酮在负载型铑催化剂催化下的多相不对称氢化反应,结果表明在以1%Rh-γ-Al2O3-2TPPTS和1%Rh-SiO2-2TPPTS为催化剂,(1S,2S)-二苯基乙二胺(DPEN)为手性修饰剂和一定量的KOH用于苯乙酮的不对称加氢反应,在反应条件为40oC,5MpaH2下,显示出好的催化活性,苯乙酮加氢产物的对映选择性分别达到了22.5%和25.4%。  相似文献   

13.
用钌多氧化物作为均相CO加氢催化剂前体,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釜式CO加氢反应,主要产物为低碳烷烃。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时间,合成气比(H2/CO)和溶剂对CO转化率以及产物分布均产生影响。根据原位红外对反应的监测结果,提出了钌多氢化物均相CO加氢反应模式。  相似文献   

14.
手性铱配合物催化苯乙酮的不对称氢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手性双胺双膦铱配合物为催化剂研究了苯乙酮的不对称氢转移还原反应,45℃下反应,在苯乙酮、铱配合物、氢氧化钾的摩尔比为5000:1:2时,仍能得到51%的转化率和66%的ee值.讨论了各反应条件对反应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SiC表面氢化降低界面态密度的机理。采用缓慢氧化、稀释的HF刻蚀、沸水浸泡的表面氢化处理方法,降低SiC表面态密度。该方法用于SiC器件的表面处理,在100℃以下制备了理想因子为1.20~1.25的6H-SiC肖特基二极管,其欧姆接触比接触电阻为(5~7)×10?3?·cm2。表面氢化处理的优点在于避免了欧姆接触所需的800~1200℃的高温合金,降低了工艺难度,改善了肖特基结的电学特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助剂K2Co3、C(52)CO3、Cu(NO3)2和Mn(No3)2对担体γ-Al2O3表面进行修饰以及KCl助剂对γ-Al2O3和SiO2相体表面修饰,制成负载型Fe-Co双金属簇催化剂。考察其CO加氢反应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比较催化刑中添加助刑对CO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的影响,为制备高活性和选择性的CO加氢催化剂探索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评价了负载型双金属簇催化剂的多相CO加氢反应,考察了反应温度、时间及担体对CO加氢反应催化活性和产物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SiO2作担体,对生成低碳烯烃有较好的选择性,而Al2O3作担体,CO转化率较高。在320℃,[KRuCo3·Al2O3]型双金属簇催化剂的CO转化率为59.8%,对生成低碳烃的选择性可达463%,反应温度高于350℃时,主要产物为甲烷。  相似文献   

18.
报导了采用平面工艺制作a-Si∶H/C-Si HBT的基本工艺和测试结果。在Si-HBT的研制中,取得了H_(FE)=60、∫_r=530MHz的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明确法律移植主体问题既是我国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也是法律移植秩序化和我国法律体系完整性要求的基础上 ,从狭义的法律移植角度和宽泛的法律移植角度对法律移植主体构成进行阐述 ,认为法律移植主体应依法拥有法律移植权 ,而法律移植权属于立法权的范畴 ,故法律移植主体应具有专属性。就我国法律移植的现状而言 ,我国应尽快在法律中明确法律移植权的归属 ,使法律移植主体合法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法治层次论主张法治由治理方式、制度形态、秩序状态和价值理念等4个高低不同的层次组成,这4个 层次,从宏观上又可分为制度法治和观念法治两大部分。法治建构论强调的是制度法治的建立方式,进化论针对 的是观念法治的衍生过程,二者不仅不相互排斥,反而是紧密相连的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