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禅宗语录作为汉语史的研究资料,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唐以后历代均有编撰,自身构成一个系统;一是语言口语化程度高。对汉语语法史研究来说,禅宗语录语法研究具有以下作用:揭示新兴语言现象的始见时间或流行时间,印证某些语言现象,显示禅宗言语社团的特殊语法现象。研究禅宗语录语法,要充分运用比较法,进行四种比较:禅宗语录内部的历时比较,禅宗语录与汉译佛经的历时比较,禅宗语录与世俗文献的历时比较,禅宗语录与世俗文献的共时比较。  相似文献   

2.
语录体形成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语录体的产生,至今仍然存在着盲点或误区,且多将诸子语录、禅宗语录和宋儒语录混淆。实际上,三种语录的出现原因各不相同:春秋末期私学兴起,受巫史记录传统和“述而不作”观念影响,孔门弟子遂将教学内容形诸文本,是为《论语》;唐代禅宗沿袭印度佛教教学方法,以语言文字为方便法门,故而模仿结集,采用散文、韵文相间的佛经体裁以总结禅师生平言说;宋代理学家受禅宗启发,兴建书院以论道,再仿照诸子语录而记录师徒问答。语录体乃中印文化传统既分头独立发展、又最终撞击融合的结晶,体现出中印不同的语言文字观念。  相似文献   

3.
禅宗语录语言风格独特,禅宗语录对于汉语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禅宗语言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有关禅宗语言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语法的研究、词汇的研究、修辞的研究。通过对禅宗语录语言研究概况的了解,有助于禅宗语言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汉语史的研究和构建。  相似文献   

4.
“(XX)汉”是禅宗语录中高频使用的称呼语,其语义内涵丰富,有着特定的禅宗行业意义。从语用表达看,“(XX)汉”称呼语在言语交际中起到情感表达、主观评价和警示学人等语用效力。禅宗文献中首次出现了“(XX)汉”的褒义用法,使得“汉”从原来的贬称发展为一般的通称,成为现代汉语“(XX)汉”用法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所谓“禅宗修辞”,是指佛教的主要宗派禅宗的语录、灯录中所使用和出现过的修辞现象、修辞手法及其规律。在莫言的小说《生死疲劳》中,也出现大量为了表达作者心中的佛教观而使用的修辞现象、修辞手法及其规律。以禅宗修辞为视角,从禅宗修辞的模糊性、禅宗修辞的非逻辑性和禅宗修辞方式这三方面来分析《生死疲劳》的宗教情怀。  相似文献   

6.
禅宗“不立文字”、“见性成佛”的教义,诗意地解决了自我超越与自我完善的宗教课题。它以一种极富魅力的文化智慧,契入到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消除了佛圣与世俗生活的界限,用直观、生动的形式宣喻其独特的宗教教义,因而 其偈颂、禅诗、语录等,都极富诗的形象特征。禅宗内在精神的诗意化,是儒道文化精神 的宗教体现,是以中国文化心理为底蕴的。  相似文献   

7.
禅宗语录中存在着大量同义成语,这些成语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禅宗的基本精神,如"自心是佛"、"平常心是道"、"当下领悟,立地成佛"等等。由于这些成语多在禅林内部使用,因此具有鲜明的禅宗行业色彩。  相似文献   

8.
作为文学形象的李白,常见于禅宗语录.除了诗酒风流、谪仙这两种主体形象外,还有秀才、痴措大、俗士等类型.这些形象进入禅宗语录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李白的居士身份得到了禅家的认同;二是李白不畏权贵的精神和自由个性,极容易引起禅者的共鸣;三是李白的作品在后世僧家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诗人提倡的“以俗为雅”,一是指题材的世俗化,与禅宗多举日用事的宗教实践观有关;二是指语言的通俗化,俚词俗语人诗,其根源来自禅籍俗语言风格的启示。宋诗受禅籍俗语言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用禅宗语录中常见的俗语词汇,仿拟禅宗偈颂的语言风格,并由此而推崇摹仿王梵志和寒山类似偈颂的白话诗。禅籍俗语开拓了宋诗的语言材料,使诗歌产生谐谑的趣味和陌生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古尊宿语要>是我国唐宋时期一部非常重要的禅宗语录,其中有大量的选择问句.对<古尊宿语要>的选择疑问句从问语和答语方面,运用结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理论来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古尊宿语要>作为禅宗语录在表达上不囿于常规,因而表现出独特的语言风貌和语言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版本比对和梳理相关佛教伪经史料,可以确认张祜嘲笑白居易《长恨歌》的用语不是“目连变”,而是“目连经”;而《东京梦华录》所说“尊胜目连经”,实指《尊胜经》和《目连经》,其“目连经救母杂剧”之“目连经”实指《佛说目连救母经》。此外,宋元以来的禅宗语录,也是检讨目连故事传播及目连文化生成史的重要宝库,很值得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2.
品禅语     
禅宗的语录,具有玄虚的思想风格与奇妙的修辞特色,往往精微入理,能够启悟人生的智慧。一禅是一种独特的哲学,充满着朴素的辨证法则——大道归一。如老子言:“守一所以用万”。比如宏微合一: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佛家明察世界的准则,以小观大,见微知著。  相似文献   

13.
“欢喜”一词出现于西汉至魏晋的汉译佛经中,在唐宋时进入禅宗语录;词语“喜欢”则产生于东汉;在元代二者均由“欣喜”义引申出了“喜爱”义。自明清至今,“欢喜”的数量锐减,濒于消亡,只在南方方言中有遗存;“喜欢”在当代的使用频率大增,成为全民通用的基本词。崇喜重序的民族文化心理导致人们优先选择“喜欢”,“欢喜”只能表达“欣喜”义,并且这一语义功能逐渐由“高兴”“快乐”等分担。在语言经济原则的作用下,“欢喜”濒于消亡。  相似文献   

14.
《祖堂集》是南唐泉州招庆寺静、筠二禅师所编的禅宗语录汇集,序作于南唐保大十年《公元952年),是现存最早的禅宗语录之一。其中虽然有少量内容是北宋初年增添的,但绝大部分是五代时的作品。《祖堂集》很接近当时的口语,是研究唐五代语言的宝贵资料。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景德传灯录》撰成并广为流传,《祖堂集》逐渐失传。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在朝鲜庆  相似文献   

15.
清初名僧智操的《寒松操禅师语录》卷首收录钱谦益《寒松操禅师语录序》,该文不见于钱仲联先生整理的《钱牧斋全集》,是一篇集外佚文。该文的发现有助于澄清钱谦益的禅宗观,全面把握其对语录的认识,他并未完全否定诸方语录,对富新意、有心得的语录表示肯定和赞赏,显示其批盲禅、救正教的愿望。他明确表达了佛教的经世思想和以"忠孝"为核心的儒佛相通理论。该文从侧面可见出清初曹洞宗内部法嗣之争,对研究钱谦益的佛教思想、僧侣交游和佛教史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作文》2007,(1):33-38
体育播音员开山祖师“魔嘴”张之创造了一个时代,宋世雄则开创了一个计划经济时代,而韩乔生则开创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时代——“语录时代”。韩乔生语录“妙趣横生,许多精彩”语录“让人忍俊不住,甚而至于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17.
说禅宗语录中的"格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禅宗语录中,"格外"有"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环境)"之义.此义的形成是其自身词义发展中隐喻引申的结果,同时也受到"方外"词义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宋元时代的话本小说中存有数量不少的禅宗预言偈,它们既是佛教文化的产物,也是贯穿小说叙事的神秘纽带.这种预言偈在<五灯会元>等禅宗语录及<宋高僧传>等僧人传记中均有纪录.禅宗在宋元时代的盛行,使得预言偈以种种途径影响并进入到宋元时期的说话艺术之中,"说参请"是二者之间的媒介之一,而禅宗预言偈与古代小说的结缘,肇端于唐宋文言小说,唐代的敦煌变文以及南宋文言小说集<夷坚志>等书中皆有轨迹可寻.  相似文献   

19.
禅宗旗帜鲜明地反对言教,但在禅教活动中又不得不使用语言,因此陷入了教义与实践的矛盾.副语言的使用,既保证禅师不说出有固定语义的语言,又向学人传达了佛性不可言传的宗门意旨.同时,副语言呈现了人物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有效地辅助了语言,使得禅宗语录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千载之下,犹如直面.  相似文献   

20.
禅宗思想的生态诠释,首先必须明确禅宗所关注的是人的解脱,而不是生态环境。禅宗与生态哲学的互动必须在一个基点上才是可能的:所试图解决的问题都是人所遭遇的“苦”,在这个基点上,禅宗追求的解脱与生态哲学关注的自然相联系;探讨作为禅宗思想生态诠释的核心范畴的“无情”及“无情有性”“无情说法”命题的意义,显示在“空”的基础上实现的诸法平等;随之而来的是对泛神论的质疑和对杀生行为的问难。禅宗通过“无情”范畴及其命题,以及“无情”意象,所要揭示的意义是相同的:通过“空”而平等。生态哲学希望达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应该借鉴禅宗“空”的平等,并搁置其所含有的宗教性,从“认识人的问题与自然的问题的平等”出发,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