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4.
6.
7.
8.
9.
10.
11.
12.
一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下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赫尼哪呀赫尼哪……听到这首歌,总会让你想起我们的民族——生活在东北边陲世代以渔猎为生、我国唯一使用狗拉雪橇的赫哲人。我们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仅有1782人。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留下了我们祖先创业的足迹。“赫哲”一词含有“下游”或“东方”之意,最早见于《清实录》一书中。赫哲人自称“那贝”、“那尼卧”、“那奈”,即“本地人”、“土著人”的意思。我们赫哲人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但历史悠久。据考证,赫哲古人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在三江一带繁衍生息。汉文史籍上有对赫哲人的记载,各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称呼,只是到清朝时才统称“赫哲族”的。我们民族共有20多个 相似文献
13.
14.
浅论赫哲渔业生产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谈论赫哲族必然涉及其渔业生产,我们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二者水乳交融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换而言之,赫哲族的渔业生产与赫哲史本身一样,历史悠久,渊远流长,中间虽经历过曲折的发展过程,但其作为主业的特性却长期地保存下来,故有"夏捕鱼作粮"之说,笔者在探讨赫哲史的过程中,觉得有必要将其渔业生产的演变作为问题提出来,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赫哲族的渔业生产问题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问题,何以言之?说它古老,是由于它溶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二年,一个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日子里,我去松花江下游依兰县宏克力乡附近的山因窝赫(史书称“尚坚乌黑”)顶峰,考察一六五七年(清顺治十四年)清朝驻守宁古塔章京沙尔瑚达率领清军,在赫哲、汉、满等各族居民的有力配合下,同仇敌忾给沙俄斯捷潘诺夫一伙入侵者以沉重打击的古战场遗迹时,途经佳木斯市敖其乡敖其村,从谈话中得知“佳木斯”一词是赫哲语,意为“骨头”;“傲其”一词,是由赫哲语的“抄罗子”(形似皂 相似文献
16.
17.
18.
清朝时期,赫哲社会仍然处于"氏族公社"阶段,"氏族组织"以其坚实的生命力迫使赫哲人在文明大门之外徘徊着,尽管如此,氏族制由于受到来自自身成长起来的"异己"力量的严重冲击以及外部势力的强劲挑战,使其"免疫力"日益下降,它的瓦解只是时间问题,笔者试图通过对其经济、政治、等级差别乃至思想等方面的分析,并就这些问题进行若干尝试性探讨. 一、社会经济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常人灵魂称谓的溯原与辨异尽管赫哲—那乃族的灵魂观念已得到较为深入的探讨,①但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比较关键的便有:赫哲—那乃族“灵魂”称谓的词源与演变、灵魂与灵魂显现形态、萨满灵魂称谓含义等。目前国内对赫哲—那乃族灵魂称谓的认识可分为三说:一... 相似文献
20.
关于赫哲族的活动区域,人们一直认为他们自古以来一直活动在三江流域.通过历史传说、考古调查以及史书记载三个视角考证,赫哲先人的活动范围至少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牡丹江以及嫩江等五江流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