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宋     
《中文信息》2007,(6):87-93
北宋九个皇帝,除钦、徽宗二帝被金人掳俘北国客死他乡外,其余太租赵匡胤、太宗赵广义、真宗赵恒,仁宗赵祯、英宗赵曙、神宗赵项、哲宗赵煦都葬于此。加上赵匡胤的父亲赵宏殷的墓,世称谓“七帝八陵”。按照埋葬时问的先后,八陵的顺序依次是:1,宋宣祖(赵弘殷)的永安陵;2,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3,宋太宗(赵广义)的永熙陵;4,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5,宋仁宗(赵祯)的水昭陵;6,宋英宗(赵曙)的永厚陵;,宋神宗(赵项)的永裕陵;8,宋哲宗(赵煦)的永秦陵。  相似文献   

2.
宋代士人的参政议政风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十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收服了除北方的辽国与西北的夏国之外的其他各路诸侯,建立了大宋王朝。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统一、安定和经济发展带给人们的满足感没能维持多久,各种危机就已显露出来———对西夏、契丹作战不利;冗官、冗兵难以缩减,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民间一再发生反抗运动,使政府疲于应付等,这些都激起士大夫的焦虑和社会责任感。在这种氛围中,士人之间普遍地形成了忧患意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相似文献   

3.
赵宋政权实行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政治,与之相适应的统治思想,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其实质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但由于赵宋政权坚持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吸收法家思想中某些因素,辅以佛道,凡能为其所用的思想意识,兼容并蓄,讲究实用,其统治思想又表现出较为开明的特性。一、宋统治思想的奠基赵宋开国之君赵匡胤,为宋统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孙光宪有言:“宋有天下,四方诸侯屈服面内,凡下诏书,皆合仁义,此汤武之君也。”将推行仁义的赵匡胤誉为汤武之君,言其“顺乎天而应于人”。赵匡胤即位之初,施政纲领中即贯穿儒家思想,崇尚忠义,维护仁孝。他见武成王庙两廊所绘名将中有白起,就说:“起杀已降,不武之甚,胡为受飨食于此?”  相似文献   

4.
论宋太宗     
赵匡胤夺取了后周政权以后,就着手重建封建中央集权统一国家。具体工作主要是:一,消灭后蜀、南唐、北汉等地方政权,收复幽云,统一全国;二,抑武右文,扭转方镇权重、君弱臣强的积弊,防止赵宋政权成为继后周以后的又一个短命的王朝。以上工作,宋太祖开其端,宋太宗踵其后。宋太祖在这方面的作为,不乏专文论述。宋太宗做得如何呢?本文试就以下三点,谈谈个人看法。改革官制和行政制度,独揽权力李筠、李重进反宋败死以后,赵普答宋太祖问,认为五代时期,干戈不息,帝王八易其姓,原因在于方镇权重,君弱臣强。宋太宗也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治史,重视古为今用。他曾说过:“所贵乎史者,述往事以为来者师也。(《读通鉴论》卷六)船山撰写《宋论》,也是为着探究宋王朝由盛至衰的历史经验,作为后世鉴戒的。宋太祖赵匡胤是中国封建社会有识见的君主之一,他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使由唐末至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趋于统一,百余年间,海内大治。对此,船山作了高度肯定的评价,认为宋太祖是以“一人之泽,施及百年”,“光武以后,太祖其迥出矣”  相似文献   

6.
经过唐末五代的社会动乱,宋太祖赵匡胤顺应了统一的历史趋势和社会潮流,于后用显得七年(960)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统一的宋王朝.宋王朝建立伊始,把加强中央集权下的社会各方面改革与发展作为稳定江山的首要议题.其文教政策的核心即推行“重文”的方针,把培养和选拔为自己服务的人才作为当务之急.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官学教育迅速发展,使宋初年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又一个鼎盛时期.作为宋朝教育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教育,更得到朝廷的重视.但在以往的中国教育史研究,特别是宋代教育史研究上,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还显得薄弱,一些重要的史实和史料没有充分地反映和挖掘出来.本文即笔者在融汇以往成果,尤其是旧本学者吉田  相似文献   

7.
公元960年1月赵匡胤黄袍加身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混乱局面:北方有辽及其卵翼下的北汉,南方有吴越、南唐、后蜀、南汉、荆南、湖南、泉漳等封建割据政权,如何统一中国,把他们置于宋朝的有效控制之下,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为此,赵匡胤定出了“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即先敉平南方各国,尔后再挥师北上,平定北汉,夺回石敬瑭时割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之地。但终太祖之世,只平定了荆南、湖南、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和泉漳虽已表示皈依,奉宋正朔,但并未纳土献地;北方的北汉既未归命,燕云故地也仍在辽国的控制之下,因此,这一策略从南宋以来便受到不少人的訾议。陆游认为:“中国(指北宋)先取蜀、南粤、江南、吴越、太原,最后取幽州,则兵已弊于四方,而幽州之功卒不成(《渭南文集·书通鉴后》)。”清初学者王船山也说:“向令宋祖乘立国之初……能捐疑  相似文献   

8.
王禹偁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许国丹诚皎日悬”王禹偁(公元954——1001年),字元之,宋济州钷野(今山东巨野)人,是我国北宋初期一位被人称道的正直官吏和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文学家。历代评论者对他比较推崇,但解放后,对于王禹偁的研究却十分冷落,这是很不公正的。王禹偁生当六岁之时(公元960),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驿组织兵变,夺取政权,建立了赵宋王朝。此后将近二十年间,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光义驰骋疆场,南征北战,消灭和吞并了地方上的一些  相似文献   

9.
五代时期,军阀混战,干戈扰攘,兵无宁岁,人民渴望有一个统一的、安定的局面。适应人民的这种要求,柴荣继承了郭威的改革事业,励精图治,奠定了北宋统一的基础。后周时期,特别是柴荣统治时期,虽为时短暂,然而却是由乱而治的转折点。人们比较注意对宋太祖赵匡胤的研究,论述周世宗柴荣的专著或文章却不多见。如果结合宋初的政治对柴荣一生的作为进行考察,可以说柴荣实在比赵匡胤高明。现谨就此问题,谈谈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唐中叶以后,由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就比较活跃。但经过安史之乱及五代十国的干戈骚扰和分裂割据,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当时东都丘墟,长安灰烬;河淮之间,千里无人烟,洛阳城里,住民不满百户;周围千数百里内郡县,荆棘蔽野,岁无耕稼,至以人为食。仅就农业来说,连简单的再生产也不能持续,更谈不上手工业和商业了。 五代后期,社会生产稍有恢复。及至公元960年北宋政权建立,标志着分裂战乱时期的结束和全国统一事业的开始。《东轩笔录》称:华山隐士陈搏,每闻一朝革命(指五代时改朝换代)则(口步页)蹙数日,及闻赵匡胤代周,惊喜大笑堕骡,曰:“天下于是定矣!”颇为深刻形象地表明了历史的这一要求,即久经离乱的广大人民对安定、统一的迫切愿望。 赵匡胤是位很精明的开国皇帝,建国之初,屡次下诏安辑流亡,鼓励垦植耕地,并颁布一些轻徭减赋、赈灾、贷种及严惩贪官污吏的政策法令。《宋史·本纪》称赞他:“务农兴学,慎徭薄敛,与世休息,迄于丕平,……宋于汉、唐,盖无让焉”。宋初四十多年中,全国耕地面积从二百九十五万三千三百多顷,增加到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多顷,将近增加一倍。农田水利兴修的成绩也很突出,仅熙宁六年中,全国兴修农田水利工程计一万零七百九十三处,灌溉受益农田三十六万一千  相似文献   

11.
厉实 《快乐青春》2014,(7):63-64
据说,五代末年赵匡胤还未得志时,身无分文,穷困潦倒。一日,在长安(西安)街头流浪的他,因饥饿难耐,不得已低下男儿头,向一家烧饼铺讨点吃的。店主看他可怜,就把几天前剩的两个烧饼给了他。放了几天的烧饼又干又硬,根本咬不动,这时,他闻到了一股香味,原来不远处有家肉铺在煮羊肉。赵匡胤又向店家讨了一碗羊肉汤,把干硬的烧饼掰成小块泡进汤里。没想到,这烧饼吸入了肉汤的香气,肉汤泡软了烧饼,一碗“汤泡馍”吃得赵匡胤浑身发热,饥寒全无,精神大振。  相似文献   

12.
北宋财政的管理体制□陈志强公元960年,赵匡胤即位为宋太祖。他总结唐中叶以来的统治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反映在财政方面,主是统一库藏,把财政权从地方长官手中收回中央,使地方失去了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在中央,设立三司使。“四方贡...  相似文献   

13.
后周显德六年,"点检做"谶纬的出现,使张永德被解除殿前都点检的要职,改由赵匡胤接任。由于张永德与李重进均是周世宗姻亲,且并没有在这次职位改变中获得实际好处,因此最有可能制造这一谶纬的当属赵匡胤。赵匡胤取得殿前都点检的禁军要职以后,又借助谶纬、天象、策书等蛊惑军心,发动了陈桥兵变。"点检做"这一谶纬宣传发挥了重要作用。赵匡胤借散布谶纬达到其政治目的行为或许受到了刘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 近读《齐鲁学刊》一九八三年第二期所载《乾隆让位》一文,觉得题目颇为新颖,亦受到不少启示,但读后有几点不同意见,现提出来与作者商榷,如有不当,望批评指正。一、说乾隆自动让位,作太上皇,“在皇帝中是罕见”的、“特殊的”,提注不大准确。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自愿退位,当太上皇的绝非乾隆一人。例如宋高宗(赵构)在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宣布退位,自称太上皇,把皇位让给过继儿子宋孝宗赵?(宋太祖赵匡胤的  相似文献   

15.
五代后周末年,社会上出现了一场以“都点检当天子”为主要内容的、蛊惑人心的政治谣言。这是由赵匡胤集团一手策划、炮制的代周篡权的重大政治阴谋。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这场别有用心的谣言没有开展深入的讨论,却认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赵匡胤才当上皇帝的。其实,导致富有生气的后周王朝顷刻颠覆、实现赵匡胤上台的真正原因,是那场政治谣言。本文仅就那场政治谣言产生的背景、出笼过程和内容以及历史教训等三个方面,作一论述,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6.
隋、唐、五代、宋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唐、五代、宋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尤中一、隋朝对西南各民族地区的经营公元五八一年,杨坚从北周宇文氏手中夺取政权,在北方建立了情王朝。公元五八九年,隋灭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自东晋以来甫北分裂二百七十二年之久的政治局面。隋朝统一内地之后,接着便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统一是历史的主流。而在历史上作为统一时期的执政民族,当然可以是汉族,也可以是少数民族。中国历史上,在蒙古族建立元朝以前,还没有一个少数民族或其建立的王朝能够统一全国。元朝的肇基,元朝的一整套统治方式制度,对后来作为少数民族的满族建立的清朝,在巩固和发展对全国的统一事业方面产生着重大的影响。阐明这一历史现象,除了从元朝本身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等多方面原因来理解外,还应该追溯到元朝建立以前的宋、辽、金时期。这里仅从宋、辽、金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来研讨与元朝统一有关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构筑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家市场宋如山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把企业干部从大而统一的国家干部分离出来,探索一套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具有市场竞争意识,勇于开拓进取精神,富有战...  相似文献   

19.
略论王符的社会观宋德宣王符是东汉后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秦统一中国使封建社会全面确立,西汉推动封建社会巩固发展,到了东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土地集中、农民与地主对立──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地主豪绅疯狂地兼并土地,到处建立田庄与坞堡,农民一步...  相似文献   

20.
宋以前传统礼治社会与宋明理治社会的儒家核心价值有明显区别。前者核心社会价值是“仁和”,这与孔盂的“仁学”精神是一致的,也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合”观念相吻合,追求一种“仁政”社会。“存天理、灭人欲”是以朱熹为代表的宋明理学理治社会核心价值的经典总结。“存天理,灭人欲”是道统圣人之言的体现,是人与自然、社会、万物的和谐统一,也是社会合理性的反映。“存天理,灭人欲”是政治警视批评性与平民世俗约束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