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言词语中的一部分是古语的保存.本文以历史比较方法,参照词语的音韵地位以及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对应规律,联系《广韵》和《集韵》等古代典籍,考求浙江绍兴方言中一些特殊词语的本字。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依据音义结合的方法,考证重庆方言中部分口语词之本字。  相似文献   

3.
福安方言是闽东方言中较有特色的代表方言,它对周围其它方言的影响较大。文章对福安方言词的最初书面形式进行追索与考证。通过音义结合、方言比较等方法,分别从其词义、语音以及文字的历史与地域的流变上对其本字进行考释。同时列举了古代文献数据加以印证。  相似文献   

4.
5.
中卫方言在宁夏乃至西北话中,由于民俗的流传,风物的沿革,中原文化的浸染,不仅富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而且残存着古汉语读音,保留了元明清以来的古白话词语。本文对中卫方言中的本字进行考释,探求该方言俗字的渊源,考证其形义,供方言研究和地方文艺创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陕北方言口语中一些经常说而又不大容易写出的字加以考释。凡有异体字的本字,以出现时代较早的一个标于条首。同一个字,陕北各县方言读音不完全相同,本文依据绥德话的读音注音。騲ts‘au~(213) ~驴:母驴。《玉篇》卷二十三马部:“~,干老切,牝马也。”《广韵》上声皓韵采老切: “~,牝马曰~。”也作“草”。羝ti~(213) 圪~:能传种的公羊。  相似文献   

7.
考索方言本字是追溯方言词源,揭示语音演变规律,寻求方言间时应关系的有效途径。本文考索了丹阳方言中的26个常用字,并着重与江淮方言和吴方言作了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8.
永安方言是闽方言里的一个方言——闽中方言的代表.它通行的范围主要是永安市、三明市和沙县.它县有闽方言的共同点,又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它夹在闽北、闽西、闽东、闽南之中,在长期的发展变化中,又分别受到闽方言里的其他方言如闽南方言、闽北方言、闽东方言以及闽西方言的影响.从历史上看,永安是汉人早期入闽居住的地区之一.据史载,早在三国时代,东吴汉人就沿着浦城、建溪  相似文献   

9.
踒vuo~(213) 肢体猛折或扭捩而筋骨受伤:手~了,|脚~了。|脖子~了。《说文》二下足部;“~,足跌也,乌过切。”段注:“跌当为(月失),字之误也。肉部曰:(月失),骨差也。踒者骨委屈失其常,故曰(月失),亦曰差跌。”《集韵》平声戈韵乌禾切:“~,足跌也。”《易林·蒙之随》:猿堕高木,不~手足。”襞qiε~(213) 挽:把袖子~起|把裤腿~起。《说文》八上衣部:“~,(?)衣也,必盖切。”段注:“韦部曰:革中辨谓之(?)。革中辨者,取革中分其广摺叠之。”《广韵》入声陌韵必盖切:“~,~衣。  相似文献   

10.
方言比较应属于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小类型.方言的异同是共时语言现象,但它又是时间形成的,故又可探索历时规律.东汉许慎的<说文>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汉语字典,它集中反映了两汉时代的汉语词汇状况.以<说文>为本字依据,将宋鲁方言与关中方言联系认识,得以寻绎两者之间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陕北方言口语中有不少词语人们会说不会写,或被认为有音无字。本文经过考证,告诉人们这些字的本来写法。  相似文献   

12.
考证方言本字就是利用语料来恢复词语和字形的对应关系,找回本字;乾县方言火通、横两个字在古今演变时分别由于阴化、文白叠置而与词语失去联系;理清历史音变,找到方言旁证,结合文献证明就可以分别找到方言本字。  相似文献   

13.
当阳,湖北省宜昌市县级市,地处长江中游,属西南方言区。本文就部分方言词,通过声韵对照关系来考查在古汉语中的情况,追溯其本字,借此来了解楚地的民风民俗和汉语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4.
考证闽南方言本字牵涉到闽南方言的源流,闽南方言文白语音层次和汉语语音演变等问题。考证的原则是“音准义合”:“音准”是指以韵书或说文反切折合闽南读音,使之达到准确,“义合”是指有韵书、说文的依据或古籍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本着据义定字,据音定词的原则,可以考释出能够代表陕北方言语词的若干本字。由于时、地的不同,这些本字的读音与陕北方言语词的实际读音并不都是完全一致。只要语义一致,语音符合音变规律的,即可定为本字。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考求方言本字,根据的是古今语音对应规律、词义的相关性与古文献资料印证三条标准,并据此考证了永州方言本字中的14个名词.  相似文献   

18.
业师蒋云从(礼鸿)先生撰有《嘉兴方言征故》,启迪后学良夥。今掇拾云从师余绪,作《舟山方言征故》,共有纰缪,达者董之。 (?)睛 (?)针偷针《说文》见部:“(?),目蔽垢也。从见,(?)声,读若兜。”又目部:“(?),(?)兜,目眵也。从目,蔑省声。”“眵,目伤眥也。从目多声。一曰(?)兜也。”《释名》释疾病第廿六:“目眥伤赤曰(目蔑) 。(目蔑),末也,创在目两末也。”毕沅曰:“(目蔑)《说文》作(?),  相似文献   

19.
20.
<正> 庯 湘西各县均将“物体凹陷不平”叫做[pu]根据《广韵》注:“庯,博孤切。”又根据《集韵》注:“庯,奔模切,音逋。……庯(广余),屋不平也。”由“屋不平”叫“庯”,扩大到所有物体不平都叫“庯”,这是合乎汉语里“词义范围的扩大”这一规律的。由此可知,湘西方言中称“物体凹陷不平”为[pu],当写作“庯”字。巧湘西各县普遍将“过分的装扮和谦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