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2 毫秒
1.
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是一切事物都存在的两个方面,具有客观普遍性。整体和部分的概念,是揭示事物的全局和局部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它和唯物辩证法的其它范畴是同一层次、同一等级的概念,都是从特定方面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性,具有最大的概括性和普遍适用性。因此,它也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应当纳入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方式     
近些年来不但新生的概念层出不穷,而且许多已有的概念与范畴也正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之中.为了总结和概括当代对事物存在系统性和整体性研究的成果,适应一系列新的科学发现而探索唯物辩证法新的表现形式,本文试对正在得到广泛应用的“方式”概念与范畴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是人所特有的认识事物、解决矛盾的方法.辩证法的发展范畴,始自"人本质的发展",展开于"人性的升华",并经存在与意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这个核心范畴和一系列主干范畴,到发展为结.是生成、改造、否定过程的总结.发展这个范畴是辩证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作为人生目的贯穿于辩证法的各个范畴,从辩证法的概念运动来看,发展是辩证法的总体范畴.  相似文献   

4.
<正> 韩民青同志的新著《存在进化论》,是我国近年来哲学本体论研究方面的新尝试,我们认为该书主要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它提出了存在研究的新视角。存在范畴历来是哲学研究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存在进化论》在充分肯定了前人研究成果后,提出了存在形态的概念,使长期以来对存在的探索从抽象的、整体的层面,向丰富具体方向深化。它认为,存在形态并不是通常现实界的各种具体事物,而是从世界总体上对世界存在及其变  相似文献   

5.
全局与局部     
全局与局部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基本范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这对范畴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仅就这对范畴的含义、相互关系及其指导意义谈点粗浅看法。 全局与局部是反映事物和过程的包含与组合的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是整体与部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 全局是指由事物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例如,宇宙太空中的太阳系、银河系和  相似文献   

6.
西方理性概念内涵分析黄南珊"理性向来就存在"①,理性概念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具有不同的历史内容,并在与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地生成和发展。理性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经典概念,在西方理性观念的整体流变中,其内涵是经过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人性论、辩证法、...  相似文献   

7.
“非功利”概念是现代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其内涵因美学理论的发展、历史语境的不同而不断变化 ,它有指向主体与指向客体的不同、西方与中国的不同 ,亦有知觉方式与事物功用性的差异。非功利概念在当代美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平衡与失衡是矛盾双方的量的比例关系。平衡是维持事物稳定存在和持续发展的对立面之间的量的比例,平衡法是矛盾分析法的补充。正确理解平衡范畴的科学内涵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正确理解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9.
个别和一般这对范畴,是个古老的命题。它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哲学。柏拉图(公元前427—347)认为,人们日常感觉到的个别事物,“总是变化不居的、不真实的。”只有通过理性所认识的永恒不变的一般概念,才是真实的“绝对存在”。例如,具体事物的美,是可变和不固定的,它因人因时而异,甲说美,乙说丑,此时美,彼时丑,因而不真实;只有一般的美,才是真正存在。因此,他认为,我们看到的个别人和个别房屋以外,还存在着一种  相似文献   

10.
系统是事物存在的一种普遍方式和运动方式,任何事物都处于一定的系统中,艺术创作也不例外,它是一个人造的具有明确目的性的开放系统,是由若干个构成艺术创作所必须的子系统和要索,按一定的艺术创作目的的特定联系方式结构而成的,具有整体新质的复杂动态总体。它的功能表观为;艺术家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  相似文献   

11.
矛盾范畴的发生、发展不仅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还有其形成、发生的坚实的逻辑根据。一、矛盾在一和多的对立统一中发生当人们通过劳动实践把自己从与周围世界的浑然一体中分化出来,开始有了“自我”和“非我”的初步认识后,就看到世界上的事物是干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在这个基础上,便慢慢地形成了“多”的概念。与此同时,他们又看到在这众多的事物中,一个跟别一个又毕竟不同,各有独立的存在,因而又各是“一”个事物。他们还看到,一个事物总可以变成另外一个事物。由此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事物中一定有一个事物,从它可以变化、产生出多种多样事物来的想法。泰利士认为水就是这样的事物;赫拉克利特提出一切都由火的转化而形  相似文献   

12.
在《一对范畴——“概念”和“存在”》(登载于《读书》一九八五年第二期)一文中,提出了如下论点:一、黑格尔说:事物有其概念,有其存在。二、世界上的物质存在,就其与人的劳动、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存在的,并没有人的劳动参与其间,更不是人的劳动所创造的。另一种事物是经过人的劳动、实践所创造的,或者是人的劳动参与其中的。这里,人们的社会制度也包括在内。三、唯物论者也可以应用“概念”和“存在”这一对范畴来观察客观事物。客观事物莫不有“概念”,有其“存在”。只要赋与“概念”以这样的含义,即任何事物中的本质的必然的规定性,在人的思想上的反映。四、客观事物的概念和存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凡事物的存在,如果具有本质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既是事物存在、运动、变化的辉煌阶段和必然结果,又是辩证法研究的重要范畴和根本目标,因此,哲学绝不可回避对“发展”的定性研究。人对事物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基本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在永恒的运动中必然发生变化这几个层次,就不但不能准确全面地描述物质运动的实际过程,而且遗漏了一个比存在、运动、变化更带根本性的阶段。毋庸讳言,作为终极关怀的哲学对“发展”的研究是十分不够的。比如,尽管几乎所有哲学教科书也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发展的根本原因,但对矛盾性的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14.
思维方式是人们运用概念、范畴等思维工具来反映认识对象的理性认识方式,是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假说、想像、直觉等,也包括思维的程序)和思维内容(问题、对象)的统一。作为人们在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中形成的、对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普遍方式及事物联系的普遍方式的反映,思维方式具有历史性和个体差异性。价值观念指人们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价值的认识和评价,是价值关系在人们意识中的观念表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之间是互相影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上的普泛化倾向的基本特征是,把世界看作一个普遍同一的总体,个别和具体事物并不与这个世界整体分裂为二,而是合而为一的,本体与事物处于原始的同一关系之中。这种世界观强调的是整体的和谐与事物内在的统一,这种倾向决定了它必须依赖一整套与之相应的以整体调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是在感知觉基础上产生的对事物的概括性认识。概念从整体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能全而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每一个概念都有内涵和外延两方面。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之总和,概念的外延则是指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一切事物。一个科学概念必须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准确抽取出事物的共同和本质的属性,并撇开非本质属性。虽然概念的内涵可以随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化,但它起码应在使用该概念的时期经得起当时理论及实践上的推敲。作为一名担任心理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几乎是在每节课中都会同各种心理现象的概念打交道。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师应首先保证所传授  相似文献   

17.
杜丹  王善江 《浙江社会科学》2023,(7):112-117+127+160
存在是人类认知中最基本的概念范畴,中西方哲学及语言学对“存在”方式及词源的探索由来已久,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可能世界,所有的事物都以不同的存在方式存在,人类世界的各语言也以不同的编码方式表达它们不同的存在方式。“存在”在现象学的呈现是复杂的,现象学为此提供了正确的概念、工具和方法来定义、识别和研究人类的存在。存在主义在现象学的基础上深化了最初的概念及认知方式,最重要的是确定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真实本质。通过对跨语言中存在动词和存在方式的现象学分析,并以海德格尔“此在”观为视角,发现了其类型特征、语言共性、存在现象及其本质内涵的哲学理据。  相似文献   

18.
ontology就是一般形而上学,它研究关于存在的范畴理论,即研究存在的本质、存在的种类、存在的范畴结构等问题。汉语哲学界用"本体论"翻译ontology,使人把ontology误解为关于本体的探究。本体是范畴理论诸多范畴中的一个,它是与性质等范畴相对的概念,因为在范畴结构中的位置而具有首要性、根本性等特征。但是,中国学者往往把本体看作与物质对象相对的概念,并用本体概念解释道等概念。事实上,把道称为"本根"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倾向"是现当代西方哲学中一个重要的、使用频率极高的范畴。倾向是内在于事物中的,规定事物的面貌,使事物在一定的情况下,做出特定的表现或反应。倾向范畴具有固定的、特殊的指称对象,它普遍地存在于各种事物中。倾向范畴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范畴领域,在指导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实践方面具有全新的、重要的本体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统计文化概念的确定 统计文化是一个全新的界于统计与文化之间,又把统计和文化融汇贯通起来的范畴。它既不完全是统计范畴,也不完全是文化范畴,它是统计和文化有机结合的新范畴,它有其自身的特点涵义。这些特点的涵义存在于统计与文化的相互联系中,存在于统计与文化的对立统一中。本文试图在概念的联系中,分析整合出统计文化的概念。 “统计”作为一个比较统一的范畴,是在统计实践、统计科学和统计成果三个意义上被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