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宋诗派诗论的核心是性情论和不俗论。他们认为,做诗文当由学做人开始,在做出自家的好诗文之前,必须多学习古人之诗,兼及经史百家。除此之外还需养气明理,以培护涵养自家的真性情。,诗人有了真性情,做出诗文自然不俗, 自然就有“性情面目”o这就是宋诗派的基本诗学观。  相似文献   

2.
苏轼在道论上以"道"为体,以"易"为用,在性情论上以"性"为体,以"情"为用;程颐在道论上以"道(理气合一)"为体,以"中"为用,在性情论上则以"性"为体,以"中"为用。苏轼的"中"始终是一价值实体;而程颐的"中"则从价值实体上升为存在本体和人性本体。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的宋诗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宋诗运动的关系是一个迄今未受学界充分关注的话题。1895-1906年间,郑孝胥、陈三立、沈瑜庆、陈衍、沈曾植等宋诗派主要成员都曾客张之洞幕,这个时期的诗文酬唱酝酿了宋诗派的理论,加强了诗人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宋诗派的影响,宗宋诗风逐渐成为一种诗学潮流,其余波影响至上世纪四十年代。  相似文献   

4.
王鍾陵 《学术研究》2005,6(12):118-128
清后期至五四诗论的发展有其内在的深层逻辑。翁方纲的诗论是清后期宋诗派的源头;从乾嘉诗风中脱换出来的何绍基的诗论,其主流是宋诗派,其偏枝则由林昌彝走向黄遵宪和梁启超;宋诗派是从乾嘉诗风进至维新派诗界革命论的中介;维新派虽与宋诗派有差异,却未构成直接冲突,冲击了宋诗派主流地位的是以柳亚子为代表的部分南社诗人。从清后期至五四诗歌发展演化的过程来看,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不仅标志着一个诗学史阶段的逻辑终点,而且为五四新诗阶段的到来作了重要准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艺美学中存在着一种以“自然”概念为核心的文艺观,苏轼作为这一传统思想的集大成者,“自然”概念不仅散见于他的诗文书画理论中,更为重要的是,他赋予了“自然”以本体论意义,提出了“不能不为之为工”、“无意为文”的“自然”艺术本源论,“身与竹化”、“无法之法”的“自然”创作论及“平淡”的“自然”风格论,由此使其文艺思想呈现出独特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之《性情论》与郭店简《性自命出》内容基本相同。按古书篇名通例,此二篇名皆可,而"性情论"更能突出此篇的特点,可提请学者关注先秦儒家的心性和性情论。《性情论》因与《性自命出》简长不同,每篇字数不同,故二者连缀编排亦不同。思孟五行"仁义礼智圣",而孟子亦言"仁义礼智乐"。乐与圣的关联,表明先秦儒家成德实于"情"上实现。《性情论》的编排次序更突出了乐教与情的内在关联性。《性情论》言性,皆从情上说,但却非以性等同于情。它以仁表显性之特征,又以民心有恒言民性善,故强调乐教之成德作用为"反善复始",属于思孟学派思想。而《性情论》更突出了情以显性的意义,孟子思想与之关联当更密切。  相似文献   

7.
光宣诗坛易顺鼎诗歌之"自开一派",自反对宋诗派复古诗风始.他标举"真新还从真旧出",强调"真性情",主张诗歌熔铸百家,无所不学,好绮语而别有寄托;诗风从"工巧浑成"到"拉杂鄙俚",在诗歌形式上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但是,易顺鼎诗歌依然从属晚清复古诗风,题材贫乏,缺乏新材料,拘泥形式至以诗为戏,最终堕入虚无.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的精神境界的论述是嵇康哲学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嵇康认为,人的欲望当以“节”为度,以“理”为导,并主张性情“显而不匿”,以臻达“逍遥”之境。嵇康的境界论透显出他对真性情的重视。也形成了其思想中精神境界和养身手段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上博《性情论》小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博《性情论》与郭店《性自命出》内容基本相同 ,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先秦儒家心性论的内涵与发展。但其中有若干疑难字句 ,尚需进一步探讨考释  相似文献   

10.
李睟光的"性情论",不仅是朝鲜古代诗学的重要范畴,同时也是中朝文论关联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范畴。但是李睟光的"性情论",与我们所了解的中国古代"性情"、"情性"的诗学范畴不同,李睟光的"性情论",既与程朱理学有着直接关系,同时与中国古代文论也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他在对这两个方面的承传关系中,更多的是出自于他的"重道而轻文"的哲学观与诗学观。  相似文献   

11.
论苏轼诗文中的理趣——兼论苏轼推重陶王韦柳的原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轼诗文中的理趣富有深刻内涵。其历史渊源和文学依据可追溯到东晋永和年间的玄言诗。支遁提出:“适足”的新理,修正了庄子以“至乐”为“无乐”的观念,启发兰亭诗人在观赏山水中体会自然之道,以领悟人生取乐一时与追求永恒的关系。苏轼继承了自晋宋以来贯穿在山水文学中的这一基本旨趣。他又发挥了孟子的“养气”说,确立“气”与“神”可以永存于天地间的信念,超越了陶渊明的乘化委运说,彻底解除了人生不能永恒的烦恼,更偏重于人生的至乐,以富有理趣的诗文发展了山水诗派的旨趣。  相似文献   

12.
《东岳论丛》2021,(1):75-81
冯友兰以觉解为视角,以人生意义为线索,重构传统美学领域的境界论,将其创造性地用于中国古代哲学的阐发。在此基础上,他做出了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的划分,由此构成其后期人学形而上学的核心内容。但是,其境界论背后依托的是新理学的实在论,在思想方法上又采用了西方哲学的概念分析,它们与中国古代境界论的基本精神难以真正融合,这就使得他打开境界论视角的同时错失了对境界之为境界的进一步追问,在相关问题的阐发上有失于偏颇。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的宋诗派的诗学观、桐城派的古文观,皆随其理学哲学观的确立而形成。至其发展与变化,却又颇为复杂。曾氏前期沾滞于诗,后期专注于文,其文艺观亦即由诗而入,从文而出;宋诗派与桐城派本相辅相成,故其诗文观亦从而相济相生。这便是曾氏诗学观与古文观的形成、发展及变化的过程、方式与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 在中国传统的诗歌理论中,曾国藩的诗论是有某些特色的。它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应当占着一定的地位。曾国藩论诗之语,散见于信札、日记、书籍批注之中,不乏精辟可取的意见。本文姑论其三题,以见其诗论之一斑。诗的“情”与“理”我们知道,中国近代诗坛上有唐诗派、宋诗派和汉魏六朝诗派。陈衍在《石遗室诗话》中指出曾国藩就是宋诗派的著名诗人和诗坛盟主。他说:“道咸以来,何子贞绍  相似文献   

15.
“自然”是老子思想中极其重要的观念。由于老子对其思想本体——“道”的含义预设的宽泛,使人们对老子之“自然”的理解颇具歧义。结合老子的道论做实质性考察,本文认为,老子的“自然”实质是一种主观意识清楚的有明确目的的技术性操作过程;其目的则是试图以最小的代价在最大限度上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16.
有宋一代,论诗诗是与诗话同等重要的诗学批评形式,研究宋代尤其是南宋后期的诗学批评及其审美建构,论诗诗是不可忽视的一个考察领域.文章着重从数量、诗学批评价值及繁盛原因等几个方面对宋代论诗诗作出考察.  相似文献   

17.
石元波 《北方论丛》2006,(5):123-125
生态伦理学有两个相对的理论路向,一是“人类中心主义”,一是“非人类中心主义”,二者的理论基础分别是“天赋人权论”与“自然权利论”。探究自然权利论的存在论根据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破解“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理论论争。  相似文献   

18.
在六艺圆融论的观照下,马一浮会通陆九渊王阳明的心本论、程颐朱熹的"性即理"和朱熹的"心统性情"说,统摄了程颐朱熹的涵养用敬、读书穷理和陆九渊王阳明的反求诸己、知行合一等工夫,他的心性论即是他整合程朱陆王之本体工夫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一、近代来诗派的指称范围宋诗派是一个广义的称谓,清代以来凡论诗宗家者告被称为宋诗派。任访秋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将宗宋诗的诗论家分为三派:早期如黄宗羲、吴之振、厉鹗、翁方纲与姚等称为清初来诗派,他们主张肯定宋诗地位,不独尊唐诗。道成年间何绍基、祁嵩藻、郑珍等被称为中期来诗派,与桐城派的方东树、梅曾亮等同宗宋诗;后期宋诗派是指以陈衍为代表的同光派。①三派中早期来诗派诗人名为宗来,论诗实表现客观态度,承清初以宗唐为主的风气,提出对另类诗歌美学规范的关注,严格地说他们并非专宗于宋,当中只翁方纳与姚有较…  相似文献   

20.
王世贞是明代复古诗派重要的代表人物,但他的诗学主张却与复古诗派崇唐抑宋的理论不同。他推崇盛唐,但又认为唐诗并非尽善尽美;他批评宋诗,但没有对宋诗作出全盘否定,而是清醒地看到宋诗对明代诗坛产生的积极影响。他认为各个时代的诗都有其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反对以时代定诗歌创作的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