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印度海洋战略的确立深受其海权思想的影响,其战略目标具有渐进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印度海洋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建设了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和诸多海内外军事基地与战略支点,首创印度洋海军论坛,并多次参与海上联合军演。考察印度海洋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可以将其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分别使用四项指标进行衡量,以对其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提出一种结构解释。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印度在联合印度洋其他国家并充分尊重美国的前提下,可实现对印度洋的"合作性主导"。  相似文献   

2.
刘红良 《南亚研究》2022,(3):71-87+158
海域感知体系的建设与提升,是近年来印度海军建设的重要方向,这在《印度海洋学说》及《印度海洋安全战略(2015)》中有明确体现。海域感知需要建立在技术系统支持之上,同时要求信息共享及国家之间的协同性,这对印度的海洋防务能力及与相关国家的政策共振提出更高要求。印度在印度洋区域的海域感知建设更多趋向于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为此,印度与美、法、环孟加拉湾国家及印度洋岛国进行了协调与合作。尽管存在着多种制约,印度在海域感知方面的建设及发展趋向仍值得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3.
论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了边界问题和中巴关系外,近年来中印关系中的印度洋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这一问题之所以出现,既与冷战后印度洋地缘战略地位的凸显有关,也与印度和中国对印度洋在各自国家发展中的价值判断有关。中国为了维护在印度洋地区合法的战略利益,采取了"非直接进入"即合作的方式进入印度洋。印度认为中国是一个竞争性的大国,因此,中国进入其视为后院的印度洋被看做是对印度的威胁。从这一认知出发,印度采取了诸多措施制衡中国在印度洋的势力发展,中国的反应则较为谨慎和温和。印度洋问题不应该成为中印关系中的"热点"。我们希望未来的印度洋是合作的印度洋,而不是冲突的印度洋,印度洋问题的妥适解决,能够有益于中印关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日印海洋安全合作日趋频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美日印除了海洋安全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海上军演、海洋装备与技术合作等具体领域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美日印的接近有着多重战略考量:其一,美国需借助印度改良、强化亚太同盟体系,构筑"美日同盟+印度"的合作框架;其二,美日印意图借助海洋安全合作协同推进"印太战略",美日有西进印度洋的战略意愿,印度则有"东向"参与西、南太平洋事务的利益诉求,彼此需在地缘、安全机制方面互相"准入";其三,美日印海洋安全合作最终目标在于迟滞中国海上力量崛起,构建美日印澳+伙伴国(QUAD+X)主导的印太海洋安全秩序。美日印海洋安全合作已成为影响印太安全局势的重要变量之一,我国需给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冷战期间美国印度洋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应对苏联,冷战后美国成为印度洋的主导力量,开始在印度洋地区进行军事前沿部署。近年来,随着印度洋战略地位的提高,美国提出了“印度-太平洋”概念,并强化其在印度洋的战略利益:保持主导地位、保护海上交通线安全、控制战略要冲等。美国在意识形态和经济因素的驱使下,通过军事部署和制度安排在印度洋取得霸权地位,但与英国相比,美国的印度洋霸权是“弱势”霸权。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之洋"——地缘战略视角下的印度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冷战结束以来,随着国际海上贸易的欣欣向荣和海湾石油地位的急遽提升,以及国际社会反恐军事行动的全面开展,印度洋这片古老的海域再次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印度洋鲜明的地理构造和主要战略支点的重要战略价值,决定了其在新时期独特的地缘战略和地缘经济的地位,进而直接影响甚至塑造了印度、美国和中国等主要大国的印度洋战略选择。随着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日益抬升,从地缘战略角度重新审视印度洋地区,特别是理性认识主要国家的印度洋战略和政策变化,成为新世纪中国维护并促进在该地区重要战略利益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7.
宫高杰  曾信凯 《南亚研究》2022,(3):88-110+158-159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与西北印度洋的海陆交汇处,是中亚国家进入印度洋的门户地带,也是印度洋沿岸的主要海洋国家,在印度洋和南亚地区的战略地位不言而喻。通过对巴基斯坦所处的海上地缘位置和周边海洋安全形势考察发现,目前巴基斯坦海洋安全主要存在与邻国在印度洋的紧张关系、海洋管控与防御能力弱化、国家与国民海洋安全意识淡薄、海洋安全治理机制的有效性缺失以及受到美印等国通过“印太战略”实施海上安全压制等几大潜在风险。未来巴基斯坦可通过借助外力即强化与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合作、观念塑造即提升官民的海洋安全意识、经济先导即大力发展海岸带经济与强化近海安全互相辅助、“大国平衡”即扮演中美印度洋安全互动的“中间人”、身份转变即从海洋安全治理的参与者到协调者来优化巴基斯坦的海洋安全环境,借此提升巴基斯坦的海洋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印太"战略是印度政府为了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而在"印太"地区实施的新外交方略。印度从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等视角审视"印太"地区在本国对外战略中的价值和地位。印度"印太"战略以赢得世界大国认可、实现多极化世界秩序、推进"东进"政策和确保印度洋是"印度之洋"为目标。随着美国、日本、中国、澳大利亚等国对"印太"地区关注度的提升,以及"印太"地区新战略格局的逐步形成,欲在"印太"地区有所作为的印度必将有新的战略举措。面对"印太"地区的新战略态势,印度将采取何种应对战略值得关注。从当前态势来分析,印度洋优先战略、积极的参与战略和融合战略会成为印度的优先选择。诚然,也不否认在特殊情况下印度会采取排他性战略。  相似文献   

9.
印度洋是世界海上贸易通道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印度洋的石油航线和贸易通道是许多国家仰仗的战略生命线.中国只有在印度洋上获得战略优势,才能确保自己的海上能源命脉、贸易通道不受制于人.美国在印度洋及其沿岸国家拥有至关重要的战略利益,进行了一系列的战略部署.美国还与印度联合,遏制中国在南亚地区对其产生的不利影响.中国印度洋战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忽视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度—印尼)在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不断升温,海洋安全合作逐渐成为两国关系中的重要内容,两国在海上联合演习、海洋安全合作机制建设和多边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印度—印尼加强海洋安全合作的逻辑动因既有地缘战略因素和"制衡"中国影响等因素,也有维护自身安全利益、追求大国地位的综合考量。可以预见,海洋安全合作将是印度—印尼未来合作的重点内容,并成为两国深化双边关系的重要动力。但是,受印尼大国平衡战略、两国经济联系的不紧密以及域外大国因素等影响,印度—印尼海洋安全合作面临着一定挑战和限度。  相似文献   

11.
印度洋海权格局对中国的远海战略通道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保卫印度洋航线安全、维持国家经济运行稳定是未来中国海权发展必须实现的基本目标,也是当前中国海权发展的现实动力。本文认为,向印度洋发展是中国海权远洋拓展的必由之路,印度是现实的战略竞争者,但双方仍有合作的空间。中国应充分考虑印度洋的现实形势,尽最大努力维持中美印海权三角关系的相对平衡。本文建议采取"精心选点、低调布局、合作为先、缓慢渗透"的策略,逐步推动中国海权向印度洋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12.
受"中国威胁论"及所谓的"珍珠链"战略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以及印度洋沿岸包括印度在内的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疑惧与防范心态正在不断弥漫,中国经略印度洋将面临巨大挑战。为了充分利用中国在印度洋的优势与机会,应对中国在印度洋面临的劣势和威胁,应以"构建共同价值观、寻找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为原则,努力塑造和主动经营一个"和谐、合作、共赢"的印度洋,以化解中美印未来在印度洋可能出现的冲突与中国面临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13.
印度洋的海盗威胁与中国的印度洋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可 《南亚研究》2011,(1):2-14
印度洋东西两端的战略通道,即马六甲海峡和索马里海域与亚丁湾,目前都面临海盗的威胁。本文从海盗产生的根源、组织方式、作案手段以及活动范围等方面,比较印度洋东、西部海域海盗的异同,分析打击印度洋海盗的国际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评述中国打击印度洋海盗的行动,阐述打击印度洋海盗在中国印度洋战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后,日本开展"价值观外交",提出"自由与繁荣之弧"构想,更加重视发展与印度在政治、安全保障、经济合作等各领域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日本以经济合作促进其与印度的政治和安全保障合作的发展,增强了其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维护了海上通道的安全,使中国的战略空间受到挤压,日本在亚洲的战略态势显著改善。中日印三国要管控相互间的分歧,加强相互间的各种战略对话,增强战略互信与合作,进而形成互信基础上的协商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印度崛起对中国地缘政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印度是继中国之后又一个迅速崛起的国家。印度崛起对地区和世界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更是全方位的。印度崛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也增添了解决南海问题的变数,加大了中印边境问题解决的难度,影响中国在中亚的发展,对中国的印度洋航线和南亚战略利益产生不利影响。印度崛起是中国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独立后,为了把印度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强国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历届印度政府都非常重视高科技发展。经过六十多年的努力,印度在原子科技、空间科技、信息科技、生物科技和海洋科技等高新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高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印度经济增长,提高了印度国防现代化水平,增强了印度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提高了印度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昕 《南亚研究》2013,(4):95-115
本文从能源安全视角解读印度“东向”外交的动力和目标。本文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研究后发现,印度政府、国家能源公司等行为主体在“东向”外交区域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政策工具获取能源利益,能源安全维度已经构成“东向”外交的重要目标,而且随着印度国内能源供需赤字的扩大,能源安全维度的权重逐渐上升。从能源安全视角研究“东向”外交,可以对印度在海外实现能源安全的路径和规律有一个初步认知,即遵循政治外交与能源合作相互推进和借重的基本逻辑,以及国家在保障能源安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经济现实主义规律。  相似文献   

18.
张淑兰 《南亚研究》2009,(3):121-130
印度的环境主义萌芽于20世纪初,完整意义上的环境主义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尽管印度学者对环境主义的研究各有其侧重点,但整体来说仍然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印度的环境主义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在安全领域提出的"印-太战略弧"一词是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呼应,透露出澳大利亚未来安全战略的视野指向。澳大利亚在参与"印-太战略弧"地区的国际博弈中,面临着在中美之间、既有强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太平洋次区域组织与泛太平洋组织之间的"选边困境",其战略空间也受到来自这三方面的共同挤压。澳大利亚未来安全战略空间的拓展总体表现出"三向性"特征,努力寻求安全战略转型中的战略增长点,为中国把握太平洋安全形势的发展方向、投放力量和谋篇布局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