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文化研究与文学研究的关系错综复杂,文化研究扩展了文学研究的视域和边界,文化研究也再次推动和强化了文学研究的批判功能,文化批评提供了文学研究的新方法和思路。简而言之,广义的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是两个彼此交叉而又分离的学术领域,互为补充和区别,狭义的文化研究逐渐纳入到新型的文学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2.
文学研究要应对视觉文化的挑战,一方面需要对文学研究当下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出合乎实际的理论判断,另一方面更需要对视觉文化目前的研究现状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与认识.文学研究在不断"扩容"的过程中,需要有明确的对象意识、边界意识、学科意识.可以对文学进行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文学研究可以有自身的文化之维,但其目的是对文学自身的丰富而非消解,是对文学自身的深化而非解构.  相似文献   

3.
有关左翼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富仁 《东岳论丛》2006,27(5):101-103
我们的现代文学研究,作为整个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部门,一个专业,它的意义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它的意义到底在什么地方?这是我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这个社会当中,我们作为一个个体的人,我们做的这份工作,肯定地说,并不具有对于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的指导意义,我们没法仅仅通过现代文学研究,给整个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我们也没法给中国文学的发展指出一条正确的道路.我们不光没有这个资格,同时,我们也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是,我们存在着,我们思考着,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一种有价值的人生,要发现一种终极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又是最终没法发明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当文化批评成为文学研究的实际操作工具 ,堆积在文学编辑案头的学术论文 ,越来越驳杂得令人难以置信 ,有的更是怎么看都看不出与文学有什么关系。对于文学研究中正在“热用”的文化批评还需不需要学理探讨 ?需不需要学术规范 ?在文化多元性存在的今天 ,谁也不会期待有某种权威性的声音来作出定论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对于多样性意见 ,特别是更多确有真知灼见的意见的倾听 ,让我们的思考接近成熟。  相似文献   

5.
张毅  王园 《文史哲》2007,6(6):5-19
近年来文学的文化研究,实际上存在着相互关联但又有不同的几种倾向,一是从文化的视角观照文学,二是文学的文化批评,三是社会文化语境里的文学文本研究。在文化研究成为显学的时代,文学自身特性的探讨亦引人关注,于是有对"纯文学"的讨论,对"文学性"问题的回顾,对文学"经典"形成过程的思考,为对中国文学的"现代性"进行反思,提供了从整体上观察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理论视阈。其焦点是文艺审美现代性与社会世俗现代性的矛盾。现代性已成为后现代语境里的一项未竟的事业,面对文学消费的大众化与时尚化,以及图像文本与网络文学对传统的文学感知和表达方式的颠覆,文学研究除了坚持追求人生意义和生命价值的伟大文学传统外,是否还可以从后经典叙事学和互文性理论获得一种非文学的另类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学术》2007,(4)
当我们在讨论西部文学这个概念时,会有一个突兀的发现,即在现代文学史上,西部基本是一个被忽视的地域。即使当时有延安文学、西部少数民族文学,但是它们无论在哪个版本的现代文学史上都没有多少地位,仅仅是一笔而已。西部文学是在当代突显的一个概念。这种突显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西部作家(或与西部有关的作家)的文学自觉。这种自觉使作家们与自己的日常体验、生存环境、独特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背景都吻合了。从文化视野的角度来看,其实正是西部独特、深厚、丰富的自然生态和精神文化生态将这些作家确立了起来。那么,首先我们要考察的是,在西部,究竟有哪些资源是西部文学赖以存在与发展的生态资源呢?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者对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研究大致有:整体总论,主要研究自然主义在英国的传播和影响;归属研究,主要研究英国哪些作家作品属于自然主义;作家作品论,主要研究作家作品所具有的自然主义倾向和风格。整体上来看,国内对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零散的阶段,人们对自然主义在英国的传播和影响还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对作家作品的自然主义归属尚存争论,对作家作品的研究也没有充分展开。梳理和探讨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利于开阔视野,促进英国自然主义文学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美学和文化研究的是是非非,其中很大一块内容也涉及到文学研究和文化研究之间的纷争。我们可以来看文化研究在美国经历的相关叙述。文化研究的美国之旅很大程度上被认为是一个去政治化、去理论化的过程,而同传媒文本和大众文化受众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曾经求学霍尔门下的劳伦斯·格罗斯伯格,作为当今美国文化研究的领军人物,曾经从方法上厘定文化研究同传统文学研究的差异,强调文化研究固然普遍  相似文献   

9.
在今天的数字媒介文化语境中,一种不同于传统纸媒文学的新兴文学形态——数字文学在迅速崛起.当代文艺学要获得与时俱进的品格必须"越界"和"扩容",但不是把各种流行文化、日常审美形态、泛艺术统统纳入文艺学研究范围,使文艺学演变为文化研究和泛化的艺术研究;而是突破仅以纸媒文学为研究范围的传统边界,把数字文学也正式接纳为文艺学研究对象,从纸媒文学与数字文学叠加共生的当代现实出发,重新设定文艺学的相关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边界"之争绕不开如何理解"审美".正是这一点,实实在在地将"日常生活审美化"与文学"边界"论争具体地联系在一起.经过"日常生活审美化"问题的讨论,既有文艺理论话语和文艺理论学科已无法再保持其固有的格局,话语转型与学科重构已无可避免.学术研究与文化现象间如何形成良性互动?理论建设与批评实践如何同步?学科设置与学术研究究竟孰轻孰重?这些重大理论问题由于文学"边界"、"日常生活审美化"之争而再次得到人们广泛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并存,少数民族作家们的汉语写作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边界性.现代文学时期,蒙古族汉语作家的边界写作呈现出多重文化的冲突、多种语言的混杂及文化身份的模糊等特征.他们的存在解构了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的二元关系,为各民族文化的沟通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空间,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金庸武侠小说汉译英理论和实践都存在问题:英译本偏少,相关研究的论文数量不多。金庸武侠小说英译不足是中国文学译入译出失衡的一个缩影。从文化特色词来看,侠、江湖、武功等构成了金庸武侠小说英译的难点。从文化交流来看,英译中国文学在英语文学多元系统中的边缘地位、英语世界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诗学、英语文学对英译中国文学的排斥也是导致金庸武侠小说英译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当前正在中国兴起的文化研究热潮,对整个文坛,尤其是对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研究有什么意义?我的直感是:文化热潮的酝酿与日益繁盛和文学的成熟与文学研究的深化是同质、同向的。文学研究工作者在这一热潮中,可以进一步揭示文学的本质特征,加速文学自觉意识的觉醒进程。说文化研究正在中国兴起,似乎视野还不够开阔。其实这是世界范围内的学术和理论研究的新动向。如果象人们所说的那样,把德国的赫尔德关于“文化是人们活动的产物,同时又是人们活动的刺激物”的论断  相似文献   

14.
论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正在跨越传统的英美文学的地域边界 ,英语文学形象的文化阐释也变得日益复杂 ,在处理这些问题时 ,跨界研究 (Border -crossingstudies)的方法就相当必要。从文化批评的角度看 ,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应该有所扩大 ,不必局限于英、美两国的地理疆界之内。英语文学的跨界性和文化混杂性是全球化视野下文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5.
非文学性的文化批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文化批评成为文学研究的实际操作工具 ,堆积在文学编辑案头的学术论文 ,越来越驳杂得令人难以置信 ,有的更是怎么看都看不出与文学有什么关系。对于文学研究中正在“热用”的文化批评还需不需要学理探讨 ?需不需要学术规范 ?在文化多元性存在的今天 ,谁也不会期待有某种权威性的声音来作出定论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对于多样性意见 ,特别是更多确有真知灼见的意见的倾听 ,让我们的思考接近成熟。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真实”到“历史的精神真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文化批评成为文学研究的实际操作工具 ,堆积在文学编辑案头的学术论文 ,越来越驳杂得令人难以置信 ,有的更是怎么看都看不出与文学有什么关系。对于文学研究中正在“热用”的文化批评还需不需要学理探讨 ?需不需要学术规范 ?在文化多元性存在的今天 ,谁也不会期待有某种权威性的声音来作出定论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对于多样性意见 ,特别是更多确有真知灼见的意见的倾听 ,让我们的思考接近成熟。  相似文献   

17.
贵州古代文学史研究,从现有的成果来看主要集中在:以贵州为单位的省域文学研究;以黔中、黔北、黔西北等为单位的地域文学研究;以著名文化世家为中心的家族文学研究;以族属为单位的族别文学研究;以知名文士为中心的作家个案文学研究,等.文士过境云贵走廊创作的文学作品,往往被人为割裂划入该作家所属省份、地域、家族、民族、流派等范畴的文学史,从文化线路层面论述道路文学的研究成果鲜见.从文化线路视野去探究云贵走廊道路文学遗产,特别是道路诗歌的作者类型、路景、内容及特点,提供有别于贵州地域文学史或文化史研究的"路域"文学研究新路径,践行陈寅恪"以诗文证史"的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84年,丁守和、蒋大椿两同志发表了《试论文化史研究的对象和途径》一文。文章提出:“能否将文化作为一个总体来研究,设法探寻较之整个历史发展规律适用范围要窄狭,而又比各种具体文化形式(如哲学、文学)发展规律的适用范围较宽的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呢?这样的规律存在吗?我们相信它是存在的”。文章还“希望从事和关心文化史研究的同志,能够留意这个问题,加以深入探讨”。对于前揭论文所提出的这一有待研究的问题,本文作一尝试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姚新勇 《江海学刊》2004,(1):202-206
“新时期”之初 ,文学为拨乱反正、思想解放的展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何以文学会起到如此作用 ,它与传统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变迁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这类重要的问题 ,长期都没有给以真正的思考。本文将制度转型与文学功能的发挥联系起来 ,揭示出当时的文学革命 ,一方面直接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变革 ,另一方面又在更深处 ,为文学与政治的疏离 ,建构新的文学、文化运行机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姜美玲 《北方论丛》2002,(2):127-128
人类本没有独立于文化之外的文学,自古以来的文学研究者在审视文学的时候也从来没有脱离过文化的眼光.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用文化学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文学,并成为重要的学术流派,却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在这方面,傅道彬无疑是重要的探索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