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学是人学,而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之一,非但承载着高尚的人文精神,而且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天然载体.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主要源于其自身人文学科的独特性,在培养青年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独具特色和优势;同时,大学语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实践等诸多环节也凸显自身文化资源优势,从而实现其人文素质教育实效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语文与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语文教学可增强对大学生的语言文字修养、伦理道德修养等人文精神的培育,而且大学语文以文学特有的形象思维,可以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观念,提高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3.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它的学习和实践与生活紧密相联。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个性的褒扬和提倡,同时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些特点使得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实施生命化教育的最佳"田地"。根据生命化教育的相关理论,结合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出了大学语文生命化教育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教学是理工科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审美素质、情感素质的意义重大。本文以具体篇目为例,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几方面进行论述,谈谈大学语文课程对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具体措施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课程开设30多年来,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其对美的鉴赏能力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的大学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存在问题;对课程的界定存在分歧。对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语文教育;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加快理论研究的进程,促进学科独立。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可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突出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旅游类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应结合专业加强实用性教学,引导学生学习传统经典,提升文学修养,进行文化传承,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推行人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结合旅游专业,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有效作用,开创具有高职特色大学语文教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诸多素养中最根本、最基础的素养,是人类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品质,理科大学生长期以来偏重理性思维的锻炼,理科教育某种程度上会忽视人文素养的培养,所以大学语文是提高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课程和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严重萎缩,影响了这门课程作为人文素质课所应发挥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读书及语文学习方面的调查,对大学生的语文基础、文学素养、人文精神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并针对大学语文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主要受到培养目标偏离、人文教育淡化、精神生活贫乏和社会道德滑坡的影响.文学欣赏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文学欣赏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具有提升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作用.因此,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文学欣赏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其潜在育人功能来增强文学欣赏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激烈争论,中国的文艺学界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开始突显。文艺学应该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文艺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文艺学与新的文化现实的关系;文艺学与中西文论资源及文学基本问题的关系。文艺学的"名不符实"实际上为其自身提供了拓展跨学科研究的空间,回归"文艺"本位,增强"历史"意识应该是文艺学学科的选择;新的文化现实需要新的文学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对之进行更有效的解释,这正是文艺学学科的主要任务;立足于中西文论资源的学术史及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激活,有助于确立我们在面对"新的文化现实"时的学术立场和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夏目漱石青少年时期接受汉学教育情况;结合他一生的创作来探讨中国文学对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影响;指出贯穿夏目漱石作品的是一种入世的、重实际的、侧重于道德与伦理的文学观,这种经世济民、劝善惩恶的文学观与中国文学的思想根源——儒家思想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文学是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以来,夏中义、王步高、温儒敏、陈洪、张介明等人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或以人文主题为特色,或对文学史编排体例进行新探索,或以文化专题讲座形式结构内容,或引入数字化资源构筑教材新形态,或导入比较文学视野更新知识构成,大力变革传统编排方式,有力推动了大学语文教材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接受理论与大学语文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是一门旨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课程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文学鉴赏的角度从事教学。依据接受理论的观点 ,在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并注重对学生文学鉴赏条件的培养 ;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也不必固执于作品的原意 ,应让学生放开思维 ,加入时代的新意  相似文献   

15.
进化史观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中占据主流,为绝大多数文学史家所采用,影响至深。作为小说史家的鲁迅,也受其影响。然而,在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过程中,鲁迅对进化史观进行了取舍扬弃。独特的小说史建构方式,使《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中国小说史学史上一部特点鲜明而又具有典范意义的学术文本。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经济下的大学语文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现针对大学语文课现状及出现问题进行分析,根据语文教育规律结合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培养目标出发,运用教育科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开设不同系列的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论艺术专业的大学语文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艺术专业的《大学语文》应注重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 ,诗的情趣和气质 ,使之与专业素养相得益彰。为此 ,《大学语文》教材、教师、教法均应具有专业特色 ,实行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课文的教学取向的角度,对建国以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初中语文教科书所选鲁迅作品加以梳理,探讨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取向及其变迁.从注重情感体验和文学教育两个层面揭示新课标教材鲁迅作品教学取向的进步意义,并由此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编制作出思考.  相似文献   

19.
茅盾文学奖是新时期文学进程中出现的重要事件,目前对茅盾文学奖的研究一直处于某种边缘位置。任东华博士专著《茅盾文学奖研究》打破了“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的界限,对新时期以来出现的这一重要的文学事件进行了客观化、总体化和历史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论研究不仅限于“照着讲”与“接着讲”,还可以“反着讲”,鲁迅《摩罗诗力说》所揭举的“诗撄人心说”正是“反着讲”而值得重视的范例。鲁迅“诗撄人心说”针对中国传统主流意识之“撄宁”、“主静”、“慎动”,反其道而言之,乃批判“主静”说的“主动”论。抛开这篇论文的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价值不论,仅就中国文论研究而言,其“反着讲”之方法论价值亦不可限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