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道家思想为依托,将“道———玄———一”三位一体的本体论;“天人合一”、以人为主体的生命整体论;“形神俱炼”的复归论;“阴阳大化”的变化论等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纳入养生修炼理论体系,使道教哲学这种修炼长生之道的实践哲学成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重要的行为准则,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借鉴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对人与整个客观世界关系的独特看法,它包含着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内容,曾深刻地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并孕育了独放异彩的中国古代体育的繁荣。从发展的观点看,“天人合一”观在总体上与人们追求未来体育和谐发展的趋向也是一致的。因此,在回顾历史、探索未来体育发展的同时,对“天人合一”观的积极开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虽然文艺生态学是近年刚兴起的一门文艺新学科,但在中国古代文艺论著和文学作品中,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文艺生态思想。因为中国古代文化有着十分浓郁的生态情怀。以农为本的中国古代社会使古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密切,从而形成了“自然之道”、“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念。不但这些哲学观念蕴含着十分深邃的生态思想,而且在此哲学观念影响下产生的“妙造自然”、“情景交融”等众多艺术审美理论命题及在这些理论命题影响下而产生的大量的文学艺术作品,也都蕴含着十分浓郁的文艺生态思想。因为中国古人在考虑文学艺术问题时,总是以人为核心,高度…  相似文献   

4.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重要思想,它不仅直接指导着古代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活动,而且对当代环境法制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天人合一”思想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纂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促成了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及环境道德法律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生态文化的重要思想,它不仅在中国古代环境法律法规中有所体现,而且升华为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对当代环境法制建设产生着重要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充实与升华;当代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是对中国古代资源可持续利用思想的延伸与发展;“天人合一”思想所包涵的优良环境道德文化,延续至今逐步形成了环境道德的法律化,并促成了环境权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美学以“和”为美的实质是以“中和”为美。蕴含诸多文化意蕴的中和之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根本精神,是古代中国人生实践和艺术创造的最高理想,其内在特征是刚柔相济,外在表现是文质彬彬。中和之美的理想和追求渗透着古代社会对人的、道德伦理的、社会政治的理想,是“天人合一”的至美。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养生思想博大精深,他所提出的关于养生的原则和方法,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养生思想.他论述的“才全”、“坐忘”、“天人合一”、安时处顺、顺应自然,以及人性弱点、养神重于养形、调和阴阳等观点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养生理论,对于现代人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周易哲学与度量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哲学是河洛文化的精髓。它既是塑造中华文明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指导原则。中国古代度量衡理论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形成于春秋,定型于西汉,成熟于东汉。周易哲学"阴阳和合"的辩证法则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念,则贯穿于我国度量衡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这种具有鲜明东方思想色彩的度量衡制度,在世界度量衡史上占据着独特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传承来看,“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作为一代圣人,他的“天人合一”思想首当其冲,他将“仁”作为其思想理论的根基,认为具备“仁”的君子应该适应时代的制度及其礼仪,并以此作为自己生活行动的准绳和社会运转的价值坐标。“天人合一”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 要:作为源头活水,《周易》充分彰显了中国哲学与文化和谐思维的特色。阴阳和谐思维是建构《易经》体系和《易传》解释系统的灵魂;它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条件有密切的联系,是中国古代先民“五行”、“阴阳”、“天人合一”等观念发展的必然结果;《周易》的阴阳和谐思维逐渐积淀成尚中求和的思维模式,对其后中国哲学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一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11.
华佗五禽戏养生健身机理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禽戏是华佗养生健身实践经验的结晶,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深受中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影响。以“道法自然”思想为指导,依据古生原的导引术、吐纳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来探讨华佗创编五禽戏的理论依据,并根据中医的基础理论,运用脏腑、经络学说,阐释习练五禽戏的养生健身机理和养生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阴阳”与“和”都是中国古代辩证矛盾观最重要的哲学范畴,它们的影响涉及古代中华文化的各个领域。阴阳学说、“和”的思想,甚至到今天仍在某些科学领域(如中医学基础理论等)占有重要的地位。“阴阳”与“和”范畴最早在晚周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的含义。研究晚周时期“阴阳”与“和”范畴所经历的变化发展,对于探索中国古代辩证矛盾观形成的历史路径与逻辑过程,揭示逻辑与历史一致的规律,具有  相似文献   

13.
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是在人们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医疗方法,灸法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从实践的视角看,灸法作为一种治疗方法离不开实践;从联系的观点看,“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是我国传统医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从矛盾的观点看,灸法的指导思想———阴阳学说,贯穿着矛盾运动变化思想;艾灸身体上的重要穴位,则体现了主次矛盾关系这一哲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环境伦理思想资源 ,对此进行挖掘梳理将有助于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基于这种认识 ,本文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出“天人合一” ,“敬畏生命” ,“道法自然”等古代朴素观念中体现的具有现实价值的思想。另外 ,本文还考察了古代治国方略中渗透的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道家关于“天人一体”、“天地与吾齐生,万物与吾为一”的思想;儒家关于“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同体”,把保护自然提到道德行为高度的观点等等,都是对中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的朴素表述。深入挖掘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养生观主要包括"三观",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内外兼修的修养观,具体体现为"三养",即养身、养心与养气的和谐统一。只要具备"三观",坚持"三养",理论联系实践,知行合一,人类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便自然可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命题,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的面貌。本文从儒、道、易三个角度阐述了古代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体现,并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尊重"天人合一"的建筑哲学思想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进而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医气象学理论临床应用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气象医学”的有关理论早在《内经》及以后的古代文献中就有大量论述,提出了“天人相应”、“六淫致病”、“四时用药”、“适时养生”等许多重要的理论。结合古代的大量文献,讨论了气象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并对根据气象变化,指导临床治疗、预防、养生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本文在反对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两种极端态度的基础上 ,从其整体观、和谐观、“知止”和“中”之法则观念以及注重价值理性的特点等四个方面探讨了这一古老思想在我国现代化过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天人合一”观的合理成分是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思想;人与自然的道德伦理观;取类比象的方法论。它的正效应体现在对中国古代哲学、天文学、农学、医学等及现代自然科学的影响上,其负效应是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和保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