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疆是我国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从遥远的古代,新疆各族人民就开始认识和利用石油。近代以来,新疆又是我国石油工业开办较早和较为重要的地区之一。新疆石油工业发展历史上有几个问题,由于大家根据的资料来源不同,或对同一资料不同的理解,有些分歧的说法,见之于公开出版的书刊和内部材料,这些问题是: 一、新疆石油最早的历史记载是成书于唐代的《北史》,还是成书于南北朝北  相似文献   

2.
芥川龙之介与中国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日本近代作家与中国文学关系这一课题,芥川龙之介占有重要地位。把握他的创作与中国文学关系必须放在他创作的总体框架中考察。他取材中国古代典籍写作的小说有许多篇章对原作素材作了创造性的改造,充满了现代意识,匠心独具。但是,芥川龙之介的中国文化观主要来自中国古代文化典籍,是理念的,进入近代社会以后并没有继续跟踪中国现代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产生一种断裂,与头脑中的中国文化沉积形成一种反差,接触中国现实后自然要产生“误读”,也是一种失落感,因而对于现实中国的认识难免片面。这种现象在其他日本近代作家身上亦有不同程度表现。  相似文献   

3.
石油职业道德作为石油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品质,对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石油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石油职业道德对石油工业发展的作用 石油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促进了石油职业道德的形成和完善;而已形成的石油职业道德反过来对石油工业的发展又起着椎动和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南海石油的发展看石油工业今后的发展道路刘璐(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东部公司)年青的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起步于70年代,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壮大,闯出了一条成功的对外合作勘探、开发海上油气田的道路。海洋石油公司的发展冲破了石油工业发展的许多老框框、旧模式,短短...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中,对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前景的认识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道路,经过一代石油工作者辛勤的工作,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继承以往的经验,迎接新的挑战,需要发挥辩证唯物主义在石油工业建设上的指导作用,解决油田开发中、后期面临的更为复杂的问题,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认识和把握石油储采比例.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的货币最早产生于何时,这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者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认识不同,因而,对中国古代货币产生于何时则认识各异。有的认为中国古代的货币产生于商代,有的认为产生于商周之际,有的认为产生于西周,甚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世说新语》的文体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它符合现代小说的标准,应归属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还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导致这个争论的根本原因是古今对小说的概念有不同的认知,以及《世说》本身所具有的非单一性的文体特征。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和现代小说所具备的要素来分别说明《世说》的文体,归纳出它不具备现代小说的基本要素,明确它应归属于中国古代小说。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既没有令人羡慕的婚姻,也没有傲人的相貌,她们是一群与爱情婚姻绝缘的女性。神话是现实的夸张性的反映,"礼"严格规范下的家国同体的宗法制度是神话中女性婚姻生活产生的根本原因,现实理性的文化传统是女神婚姻现象产生的温床。  相似文献   

9.
我国石油战线具有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好传统。石油战线的广大职工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不断加深对石油成因及油田勘探开发规律的认识,艰苦创业,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可以这样说,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发展史,既是一部石油职工的艰难创业史,也是他们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胜利史。大庆工人的“两论”起家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典范,是这部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最为灿烂的一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伊朗虽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但却没有能力开发,是英国政府支持英国石油公司在伊朗从无到有地发展出现代石油工业,英国也一度垄断性地控制了伊朗石油的资源。但逐渐认识到石油重要性的伊朗当局通过实施引入其它强国进行大规模国际博弈的战略,逐步将英国势力排挤出伊朗,最终实现了石油的国有化。针对英国石油公司在伊朗的石油开发中留下的丰富历史经验,从英国(外国投资方)、伊朗(资源拥有国)、国际关系三个不同的维度对其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1.
工程哲学兴起之后,工程史研究也开始兴起。虽然从通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但中国近现代工程史却应以洋务运动为正式开端,这就出现了“二十年延误”。在洋务运动之前,中国近代史上爆发了三场战争———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战争。从军工产业和军事装备特征方面看,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近代军工体系和军事装备体系与中国古代军工体系和军事装备体系的战争,而太平天国战争则涉及中国军工体系和军事装备体系“从古代形态向近现代形态的转型”问题。造成中国工程近代化开端“二十年延误”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封建意识形态和封建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的阻碍和抗拒。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二十年延误”的后果严重,教训沉痛。  相似文献   

12.
中西古代“伦理”与“学理”财富思想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儒学伦理的思想基础与封建皇权统治的政治基础上的。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哲学思辨与理性精神的认识基础、民主理念与宗教文化的思想基础以及法制与神权的政治基础上的。通过中西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与学理财富思想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西古代在思维方式,特别是在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人性意识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正是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之所以没有形成较完备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尴尬,我们必须努力运用现代经济学研究方法,不断创新思维,把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中的正义与道德等价值诉诸于当代中国现实载体中,加快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3.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在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时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分析"李约瑟难题"在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石油科技史中的不同表现,探讨中国石油科技史中"李约瑟现象"的原因,可获得加强中国石油科技创新的启示:大力实施石油科技创新战略,如创建中国石油科技管理委员会和中国石油科技研究院,制定培养中国石油科技精英人才的"珠峰计划",建立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科技研发中心,聘用外籍石油科研人才进驻国内石油科研机构等,从而促使中国早日重新成为世界石油科技的开拓者和引领者。  相似文献   

14.
作为石油装备大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发展、企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者表现、政府作用、机遇6个方面分析影响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最后探讨提升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的“厌讼”现象及其原因作为一个法学、文化学问题已经被学界关注多年。但不知应遗憾还是欣慰的是,学界在这个问题上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即“厌讼”心理的存在是“厌讼”现象的关键原因。然而,如果我们放弃用当今理论或术语去剪裁古典社会的做法时,我们却发现了一种别样的情形首先,传统中国虽然存在几乎不到官衙解决纠纷的现象,但却可能不存在今人所谓的“厌讼”现象;其次,传统中国民众之所以不到官衙诉讼,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而非部分学者所说的那样单一。  相似文献   

16.
石油石化行业是中国的能耗大户,行业范围内的突发事件发生频率近年呈上升趋势,闭环供应链管理是石油装备制造业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需求突发事件会给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当石油装备的产品需求变化不大时,忠实契约参数可以保持不变,此时供应链具备协调性;当市场需求变化较大时,修正忠实契约参数依然可以使石油装备闭环供应链保持协调性。无论需求变化大小,石油装备经销商的市场回收价格均无需改变。  相似文献   

17.
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浸濡着历代图书馆人的艰辛.古代藏书楼转向现代图书馆的发端,开启了中国藏书楼向近代的转变,中国近代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汲取了古代藏书楼的长处,勾勒出未来图书馆的雏形.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社会建构的研究方法 ,对中日近代科技发展的外部史即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社会文化传递方式、教育体制、两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及国际环境六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加以比较分析 ,回答了古代先进的中国科学技术到了近代反而处于落后地位 ,古代落后的日本科学技术到了近代却超过了中国并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社会条件和文化背景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权力本位"的社会,没有明确的权利概念,但并不能由此推论出中国古代法律就不保障权利。就诉讼而言,中国古代诉讼当事人绝非客体,而具有一定的主体地位,并享有多方面的诉权,只是相对于现代人来讲,其主体地位和诉权均不够充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蕴藏了大量的有关文学的言说和著述,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它的命名就从没间断过。主要命名有“中国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批评”、“文学理论”、“诗学”、“文论”,可都有不足。相比较于这些外来的和现代的语汇,“文说”倒是历史的还原,它能准确地体现“中国”、“古代”说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述形态,使中国古代“文说”与现代“文论”的差异和西方“诗学”的区别从名称上就可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