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金色眼睛的映像》以哥特式的恐怖为基调,探讨了何谓边缘人物的病态。近来,虽有不少研究者将研究重点放于书中怪诞的身体上,但该书中作者并未将身体孤立,而是从食物入手令其哥特化,以揭示人物主体性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父权制度,女性异化是资本主义父权制的必然产物,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被异化成三种身份:性伴侣、母亲和妻子。《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记录了女主人公安娜的生活经验,揭示了包括女性在内的整个社会群体的分裂。安娜的精神混乱状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女性异化的最终结果,这种异化具体体现在性体验、母职和精神智力三个层面,对这三个层面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探索女性的最终解放途径。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父权制度,女性异化是资本主义父权制的必然产物,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主要被异化成三种身份:性伴侣、母亲和妻子。《金色笔记》是多丽丝.莱辛的第二部小说,主要记录了女主人公安娜的生活经验,揭示了包括女性在内的整个社会群体的分裂。安娜的精神混乱状态是资本主义社会女性异化的最终结果,这种异化具体体现在性体验、母职和精神智力三个层面,对这三个层面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探索女性的最终解放途径。  相似文献   

4.
女主人公佩科拉对蓝眼睛的畸形渴望,不但反映了美国黑人女性被白人价值观所同化的现实,而且揭示了白人强势文化乃是造成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根源.作者莫里森透过<最蓝的眼睛>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美国黑人只有尊重和继承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才能在白人文化占统治地位的美国社会中健康生存.  相似文献   

5.
托尼·莫里森在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以一个黑人小女孩佩克拉的悲剧故事为主线,展示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白人强势文化冲击下所遭受的不同程度的迷失与异化,呼吁黑人应坚持自己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并暗示了黑人文化身份建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次习作是要同学们学缩写,也就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7.
在1962年问世的代表作《金色笔记》这部小说中,作者多丽丝·莱辛用平淡无奇,近乎口语化的语言及支离破碎、毫无连贯的叙事方式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世界风云变幻的局势及人的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作者挖掘了主人公自由女性安娜“自由”背后的辛酸,对其多重身份、多个角度给予立体展现,真实、鲜活、多元地表达安娜的性格及其生存、情感困境,折射出了一个迷乱的、失重的灵魂。同时,作者对安娜又给予了极大的人文关怀,置主人公安娜于分崩离析的精神状态之后,作者又敏锐地向世人呈现了一个两性和谐共处的景象。从双性和谐的视角来解读小说中安娜的整个精神世界——从被异化、分裂到整合,可以看出莱辛对双性关系及双性和谐的关注,即双性关系在社会意义上的冲突,安娜生存困境中对双性和谐的渴望,以及安娜内省后对世界的认识,世界是一个由男女组成的相辅相成的整体,只有双性携手努力才能创建更美好的社会,双性和谐关系就此可以实现。从这一意义上来讲,莱辛比只关注妇女解放的女权主义作家所关注的主题更加宏大。  相似文献   

8.
碎片已成为后现代小说家所关注的流行话题之一。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小说的主题方面,同样在许多后现代小说的结构中也得到了回音。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是这类小说中的典型代表。该小说不仅在主题上关注主人公安娜分裂的精神状态,而且小说在结构上也是支离破碎的。从片段式的结构、多重性的叙述视角和开放式的结尾这...  相似文献   

9.
10.
严歌苓在其作品《扶桑》中再现了第一代华人移民在异域的生存和精神困境,基于对拉康三界论的释读,剖析小说中三位主要人物的主体建构历程,发现他们皆遭受想象界中“小他者”的映像之欺和象征界中“大他者”的异化规训。小说人物在象征界屡受重创后,陷入主体建构的僵局;透过知觉的缝隙,认知到符号秩序的荒谬,企图回归实在界实现自由。这无疑在警醒主体需要保持反思的意识,审视虚妄的他者映像和既存的符号教化,从实在界中积攒力量,超越不合理的秩序。  相似文献   

11.
《亚洲的眼睛》尝试从知识的角度诠释欧洲与印度的文明——愚昧二元关系。欧洲人拥有具有科学性、正确性、真理性的知识,是进步的、文明的;印度人被刻画为没有知识,是愚昧的。在这两个极端中,知识成为了文明的代名词。然而,看似客观的知识只不过是吉卜林以及当时英国思想界欲望与意志的产物与玩物,是主观的创造词,是一种工具,目的就是要定格欧洲人的优越性、进步性、文明性与印度人的愚昧、落后、无知。  相似文献   

12.
《金色笔记》在文本结构上共时性并置话语场,在作者与主人公之间,主人公与主人公之间展开平等的对话,主人公获得清醒的自我意识,完成从分裂走向整合的过程.同时,多声部的文本形式和主题相互呼应,使作品本身也超越了被动的从属性质,成为主动参与人类活动的一种艺术建构形式.  相似文献   

13.
《金色的耶路撒冷》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分析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的《金色的耶路撒冷》(Jerusalem the Golden)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从毛姆太太(Mrs. Maugham)的生活经历入手,揭示父权制对女性的禁闭,并通过对毛姆太太“恶母”形象的进一步分析,颠覆和解构父权制的“母亲神话”。通过对克拉拉(Clara Maugham)成长过程的研究, 探讨新一代英国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反叛。  相似文献   

14.
《金色笔记》是当今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当今世界文坛大师级人物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62的作品,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莱辛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以莱辛的多种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多角度剖析了《金色笔记》这部奇特而新颖的作品,也涉及了该作品所引发的争议,并对莱辛及其作品做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金色笔记》和《天黑前的夏天》是莱辛作品中最为典型的展现女性在现代生活中的处境的两部小说,从两部小说所共有的鲜明的女性主题入手,以女性理论为指导,分析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多丽丝·莱辛不同的女性主义思想,探讨莱辛从青年步入中晚年过程中女性主义思想的变化,进而更加深刻地揭示莱辛对于女性人生和女性命运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以及...  相似文献   

16.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其代表作《金色笔记》被誉为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从女主人公身边的男性世界、她对感情的精心维系到逐步陷入困境和她对自己情感轨迹的内省三个层面剖析了她在情感荒漠中的不懈探寻,探讨了男权社会中的女性生存困境,解读了莱辛对女性人生探索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小说《最蓝的眼睛》中身体暴力的分析,展现非裔美国人的生存困境。同时,身体中也蕴涵着对身体暴力的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有利于黑人主体性的构建。两种在身体中相互抵制的力量是社会权力机制作用的结果,这种身体暴力以及对身体暴力的反抗就是一种身体政治。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中焦刘两个家庭的人物存在着对称性分布特点。焦刘两家在父权社会家庭绝对权威缺席的情况下,权力的中心却大相径庭。在封建社会,特别是在独尊儒术的汉代,焦家的行为是与封建礼教相悖的,而刘家则堪称是封建礼教下的模范家庭。同时,两个家庭人物的对称性背后,是诗作维护封建礼教的主旨。  相似文献   

19.
超小说体现了小说的虚构性质,又与真实不可分割。文章从这一角度出发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本》,分析了该作品通过处理这一关系和对语言的驾驭而给读者带来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0.
《金色笔记》是当今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当今世界文坛大师级人物多丽丝.莱辛发表于1962的作品,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莱辛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以莱辛的多种人生经历为切入点,多角度剖析了《金色笔记》这部奇特而新颖的作品,也涉及了该作品所引发的争议,并对莱辛及其作品做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