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行政伦理:降低行政官员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如何降低行政官员的道德风险,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一行政目标的实现,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通过揭示行政伦理和行政官员道德风险的内在联系,分析行政官员道德风险的成因,讨论行政伦理何以能够有效地规避道德风险,并提出行政伦理规避行政官员道德风险的具体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人类信息交往的本性与信息伦理观念的确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阐明在信息交往下生存方式的特点出发 ,分析了信息交往在社会交往中作用 ,在讨论人类信息交往行为的客观本性与异化的基础上 ,提出应从理想和逻辑两个层面确立科学的信息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3.
网络技术的伦理问题与伦理关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构筑一个数字化生存空间。在这个新型的生存空间里,人际关系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和开放性的特点,由此也产生许多新的道德问题。要使互联网技术健康发展,必须深入研究网络伦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倡技术与人文的融合,防止网络技术异化。  相似文献   

4.
佛教文化是昊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伦理型塑了吴地人的性格,渗入吴地人的生存方式中。吴地人生活在“去恶向善”的佛教氛围中,具有“善”的品性,表现为吴地人的生存方式就是“知足”。吴地人对世间的一切都能抱持知足的心态,具体体现为:不比较、不计较;不贪求,不铺张;有节制,善于精打细算;有理性,善于在夹缝中生存。  相似文献   

5.
我们常用“信息社会”来指称现在的社会 ,无疑是因为信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人认为“信息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 ,“信息就是一切”。在这些人眼里信息有如“圣物” ,他们像崇拜圣物那样崇拜信息及信息技术。这种现象值得引起人们深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信息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如果我们对信息崇拜不予关注 ,任其发展 ,那么信息崇拜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事 ,而必然会危及人性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呈现出的社会表象是一个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都有所不同的新社会形态——网络社会,其直接意蕴是一个全新时空场域的诞生——网络场域,并塑造了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数字化生存.随着网络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深度介入,信息过载已成为数字化生存中客观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事实,其主要呈现为信息量的无上限与质的无下限,信息样态的碎片化与嵌入性,信息表象的狂欢化与无序化.基于此,有效应对信息过载需完善网络法律道德体系、营造有序的数字生存秩序,完善网络空间智能基础设施、建立智能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网络空间文化建设,提高网络受众媒介素养,充分整合网络社会资源,推动多元治理主体合作共治等举措加以综合应对..  相似文献   

7.
透视信息化时代出现“信息崇拜”的现象,分析信息崇拜产生的深层次根源,提出在信息社会下我们应树立起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培养信息素质,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才能正确地认识信息,更有效地利用信息。  相似文献   

8.
道德风险问题作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特征,不仅影响着资助工作的成败,也冲撞着整个社会价值观念和伦理秩序。责任伦理的新型伦理思维范式和至善追求为我们应对资助工作道德风险提供了疗救机制。把责任伦理纳入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伦理构建中,是我们应对道德风险挑战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加强主体的责任伦理教育,提升责任认识与责任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与资助政策相配套的责任伦理规则和监督评价机制,激发主体履行责任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兴文学样式的短信文学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正是有它生存的文化、社会、时代气候,短信文学才得以萌生,也正是有各种商业力量合营提供的肥沃土壤,短信文学才得以发展.这一进程进一步验证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也从侧面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东西文化的差异,还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文学症候的变化.作为各种商业力量的合力产物,提醒我们还要重视文学发展与商业、与市场的关系,任何鄙视文学商业市场的行为,最终将扼杀文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
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存在着双边道德风险问题。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同样面临双边道德风险。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将信息结构与双边道德风险的关联进行量化分析,风险投资家投资价值的实现最终要依赖于创业企业的成功。通过合理的契约设计使契约在不同的利益分享机制下约束契约交易双方的风险行为。相机性控制权安排与可转换证券相结合,才能更好的解决风险投资中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进入成熟期后,内涵日益复杂化,形成政治性伦理道德思想和品格性伦理道德思想的庞杂分支,而且互为对立、互为支持、互为消长.从而,使人们的立身之道、待人之道和为国之道的价值取向发生岐异,影响着民族精神和社会精神境界.正确认识两种伦理道德思想的正面和负面作用,消除其中的毒素,熔铸民族的品格,正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社 会 主义 道 德建 设、尤 其 是公 民基 本 道德 建设 的 加强 :必须 建 立在 深入 理 解重 要性 的 基础 上 ;目 标 在于 调 动人 们的 积极性 ;要 针对 不 同对 象的 层 次性 ;突 出行 为的 务 实性 。  相似文献   

13.
基因技术在创造生命奇迹的同时,也潜伏着伤害人类自身的危机。要对基因技术之剑配上伦理之鞘,必须对基因研究和技术应用进行伦理思考和评判,发挥伦理评判对基因技术应用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数字身份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身份形态,与网络空间相伴而生。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泛在特征使数字身份呈现出云形态、微形态、超文本形态、可视化形态和碎片化形态,为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伦理风险。数字身份的不合理应用总体指向了认同、隐私、自由和正义等4个伦理议题:数字身份弱化了人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造成了“整合型隐私”保护困境及“隐私悖论”,遮蔽了主体的自由意志和社会遗忘能力,隐含了“数据偏差”和“算法逻辑”不正义等问题。随着互联网日益普及,传统身份逐步向数字身份转型,加强数字身份伦理风险治理成为重要的时代议题。在新发展阶段,应充分利用技术、法律、伦理的协作互动,实现数字身份伦理风险的协同治理,提升数字社会认同感,维护数字身份隐私权,克服数字身份的异化,消解算法逻辑的歧视性影响,使其更好服务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从技术治理层面来看,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克服技术自身存在的负效应;从法律治理层面来看,应坚持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立法原则,为数字身份应用提供法律保障;从伦理治理层面来看,各个主体要加强自我约束,自觉成为数字身份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  相似文献   

15.
关于信息、量子信息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量子信息是由信息学和量子物理学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前沿交叉学科,它具有经典信息论无可比拟的奇特的纠缠和非定域关联特征,给哲学提出了新的课题。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在科学技术为信息论奠定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了重新定位,认为信息是以运动为表象的非实体形式的客观实在;并阐述了量子信息存在三种内在的统一性,即信息实在同量子实在的统一、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统一和定域性与非定域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道德诚信与财富创造是财富伦理研究中的一对重要关系范畴。但是,人们对诚信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的认识还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有学者从经济视角探讨财富创造,将之视为脱离伦理约束的经济逻辑。这种"割裂"研究方式妨碍了人们从深层次探究伦理道德在财富创造中的作用问题。实际上,伦理道德可以规约和推动财富创造。特别是在当下信任危机背景下,道德诚信可以为财富创造保驾护航,给其提供坚实的伦理基础和文化支撑,并通过自身形式参与财富创造具体过程,保证财富创造获得正当性动力和可持续性存在。当前,商务诚信领域中的诚信缺失现象令人担忧,需要我们从政府、社会及商家层面加强商务诚信建设,助推财富创造。  相似文献   

17.
论经济交换的伦理价值及其道德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交换表面上是经济主体之间的物品互换,但实质上它是主体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主体之间的利益交换和权利让渡。经济交换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表达,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它能带动经济发展,并为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时间保证和丰厚的物质基础;它能塑造、匡扶良好的社会道德,帮助个人提高德性与修养;它能提升人的幸福感,帮助个人健全其人格;它是自由、平等的基础。经济交换具有交换正当、交换自由、交换平等、后果无害等道德规则。  相似文献   

18.
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和信息传播过程的立体化使当前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尖锐的价值观冲突,由此形成社会生活中伦理规范的缺失、道德实践的困惑和道德责任的淡化。高校道德教育的习得过程不仅是规范要求的掌握,更应该是对社会现实和社会道德精神的理解与把握。伦理思考的目的在于以一种态度和思想分析信息传播现状,以便使道德教育的知识性更加丰富,并在教育实践中使道德教育突出生活目的,增强道德教育的科学性和落地性。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个体的人,其本质属性是一种"关系的存在",只有在"关系的存在"中,一个有理性的人才会意识和思考自己生命存在的真实性及其意义、自我与他者关系的真实性及其意义、自我和他者寄身于其中的人类社会整体与外在于人类同时又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人居条件和物质资料的自然生态系统之间关系的真实性及其意义。以"自我"为原点的这种真实的"关系的存在",构设了"道德自我"的社会实存及其型塑的伦理实体生态,进而悬设这一伦理实体生态中的"我"的道德人格的价值生态,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人和谐共存、身与心和谐共进,以期走出麦金太尔教授所隐忧的"认识论危机",实现现代人生命体认与安顿、道德认知与建构、人性提升与人格完善的伦理学突破。  相似文献   

20.
林业生态工程实施中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在实施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道德风险就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林业生态工程的复杂性,该文仅以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例,剖析委托-代理过程中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提高公共工程的投资效率,保证工程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