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70年代以来美国国内人口迁移态势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人口密度相对较小 ,自然增长缓慢 ,机械变动大 ,外来人口补充了其劳动力资源。 90年代以来 ,美国国内的人口迁移呈下降趋势 ,迁移规律表现为 :1 向西部、向南部向阳光地带流动 ;2 向大都市区流动 ;3 由城市向市郊转移 ,向乡间转移。其迁移规律表现为 :短距离迁移者多 ,租房户迁移多 ,2 0 - 30岁的年轻人迁移者多。形成这一态势的原因有三 :市场结构性的变化、经济利益的驱动和文化生态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8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人口迁移是人口和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包括社会心理、个人心理)都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在影响人口迁移尤其是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区域经济水平差距的扩大,中国人口迁移也日益活跃,自发性迁移在人口迁移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全面提供了中国人口迁移的详细数据,使我们能够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本文将以省区为基本单位,对中国8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区域的经济水平、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和趋势穆光宗中国人口迁移交象中华文明史一样源远流长,有关史料历朝历代均有记载。但人口迁移作为人口变动的三个重要因素之一,建国后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主要是开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甚至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背景下的80年代...  相似文献   

4.
<正> 一、导言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必然反映在人口迁移领域,特别是人口迁移的选择性方面。早在19世纪末期,E.G.雷文斯坦就在迁移规律中指出,女性以短距离迁移为主,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具有迁移性。而已有的有关中国人口迁移选择性的研究,说明男性和女性在迁移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口迁移也日益活跃;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第一次提供了中国人口迁移的详细数据,使我们能够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因此,本文将以省为基本单位,对中国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5.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新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 1995年 1%人口抽样数据为基础,对比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结合进入90年代我国宏观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探讨了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所出现的几个突出的新特点:规模收缩增速减缓,迁移流向的地域类型多元化和迁移宏观走向的离心化分散化。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若干新特点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杨云彦 《南方人口》2004,19(3):13-20
根据对 2 0 0 0年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 ,认为二十世经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迁移表现出如下新特点 :一是人口迁移与流动进入新阶段 ,二是人口迁移的宏观流向呈现新模式 ,三是城市内部迁移成为新热点 ,四是城乡人口互动蕴涵新挑战 ,五是“人口窗口”提供新机遇。  相似文献   

7.
刘洁 《人口学刊》2003,(3):43-47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原本人口密度较小的中西部地区出现了大量人才和劳动力大军"挥师南下"的现象。这虽然有利于满足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但从长远来讲,不利于落后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解决落后地区的人口问题,坚持区域人口的适度增长和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我国区域人口的合理布局,使各个地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80年代以来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分析孟秋丽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如何是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准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摆脱了千百年来封建思想的束缚,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80年代以来各类核心家庭户的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我们在本刊1992年第2期上发表的题为《中国家庭结构的现状、区域差异及变动趋势》一文第四节中,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及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中国80年代以来一人户,一、二代户与三代及三代以上家庭户比例的变动趋势。中国  相似文献   

10.
李玉柱  姜玉 《西北人口》2009,30(3):53-56
本研究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长表0.95‰抽样数据,首先匹配了育龄妇女曾生子女教与现存子女数一致的样本,通过育龄妇女结婚时间与其长子/长女的出生时间差(精确到月)定义育龄妇女的初婚初育间隔.研究发现,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初育间隔较短,集中度很高,近7成妇女在婚后一年半以内生育,90%的育龄妇女在婚后2年半以内生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育龄妇女初婚初育间隔总体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我国育龄妇女的初婚初育间隔存在较大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其中城市育龄妇女初婚初育间隔大于农村,而西部地区育龄妇女初婚初育间隔则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育龄妇女的结婚时间和受教育程度对其婚育间隔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刘铮教授1990年10月随以彭珮云主任为团长的中国计划生育访日团访日时,在“日本人口问题审议会”上的讲演稿摘要。当时日方曾将原稿译成日文,并于今年译成英文发表在日本家族计划国际协力财团的英文季刊《Integration》上。考虑到这篇文章的价值,本刊特将原文摘要发表。原稿约13000字,发表时本刊删去了所有图表。  相似文献   

12.
国内人口迁移和流动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和流动研究近年来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景象,许多地区先后开展了这方面的资料搜集和调查分析工作,有的还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但是无庸讳言,从人口学领域研究这一问题,在我国毕竟起步很晚,无论是科学资料的搜集与积累,还是理论体系和方法论的建立与运用,我们的准备和经验都还不足。尤其是对于其中一些尚待明确的共同性的基本问题,更需要通过讨论提高认识,以促进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本文正是从这样的目的出发,拟就以下三方面的问题谈些个人的理解和认识,求教于广大读者。 一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研究国内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意义,因为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这一研究工作的目的,而且关系到这一研究的学科要求。 应该说,近年来愈益重视研究国内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它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人口迁移和流动是控制和调整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更是综合治理我国人口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一,由一个地区的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即净迁移)所造成的人口迁移变动,同人口的自然变动一样,是导致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动的一个直接性因素,对于这一地区以及与之进行迁移交流的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具有直接性的影响。由于因  相似文献   

13.
对80年代以来我国妇女初婚初育间隔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婚—初育间隔体现了头胎生育时间早晚和初婚后避孕的情况。我国大部分夫妇都是在有了第一个孩子以后才采取避孕措施。75%的人在结婚的第二年内生了第一个孩子。城市和农村妇女的初婚—初育间隔模式是相似的,但城市妇女的间隔略比农村妇女长些。生存分析显示居住地(农村或城市)、文化程度、初婚年龄对初婚—初育间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91年我国生育率陡然下降,使熟悉以往我国人口控制形势的同志,不同程度地感到突然。90年代我国人口控制的目的,从当前中央的即定方针看,是将当前先进地区人口控制模式放大,推进到后进地区,而主要手段是以“一票否决权”方式加强行政管理力量。先进地区模式向外的这种“扩张”,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的水平、模式及区域差异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文章运用模型生命表方法对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三次人口普查和两次1%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的死亡数据建立了时序关系,有规则地进行了调整和修正,并编制了新的简易生命表。文章系统分析了中国人口死亡在不同时期的水平、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将年龄结构死亡模式变化对期望寿命变动的影响做了分解,考察了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动对期望寿命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四普”、“五普”数据为基础,采用人口间接估计技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水平和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的历史过程进行回顾,探讨生育水平下降过程中,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变化趋势,并以蒙古族、回族和维吾尔族为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生育水平下降到较低水平时与出生人口性别比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以来中国计划生育工作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苏 《人口学刊》2002,(4):61-64
90年代以来 ,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进了入崭新的发展阶段 ,在过去 2 0年努力的基础上 ,探索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两个转变”的新思路 ,在坚持“三为主”方针的基础上 ,实现了计生工作方法的创新 ,即走“三结合”之路。“计生协会”是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的有效载体 ,计生协会群众队伍是计划生育工作中的骨干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法》的颁布为依法生育、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保证。黑龙江省首创的“三自主”经验开创了欠发达地区计生工作新的运行机制 ,代表了今后计生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90年代以来欧盟国家国际迁移和国际迁移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欧盟国家90年代以来的人口国际迁移和国际迁移政策。讨论了造成90年代欧洲新的国际迁移浪潮的原因,尤其是对国际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人口国际迁移状况和基本特点;对国际迁移政策进行了模式分析和分类分析;讨论了欧盟国际迁移政策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女性婚姻迁移的态势和特点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从1985年至1990年全国直接报告以婚姻为动机的女性迁入者共4325747人,占同一时期女性迁入者总数的28%和全国迁入者总数的12%。因此,无论从婚姻迁移问题的复杂性来看,还是从女性婚姻迁移者所占的绝对及相对数量来看,从女性研究的角度来深入分析中国婚姻迁移的态势和特点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本文基于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和一些典型调查资料,主要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女性婚姻迁移态势、特点及婚姻过程中存在的性别问题及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90年代上海农村人口城市化发展的新态势 ,提出了应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并对今后上海农村人口城市化进一步再推进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