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差异与人口迁移关系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经济因素,历来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异,又是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两个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中国不同收入水平、不同收入差距以及不同收入水平与差距地区之省际人口迁移状况的考察分析,发现在80年代后半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差异对省际人口迁移也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80年代后半期省际人口迁移流向选择及分布模式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我国乡-城迁移流持续原因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在描述当前我国乡-城人口迁移及失业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在城镇具有较高失业率这一新情况下,乡-城人口迁移流持续的原因,并运用西方的三种人口迁移理论对此作了定性的解释,认为在注意西方人口迁移模型的参数适用性的同时,应更多地从文化(观念)角度来对我国的乡-城人口迁移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3.
人口迁移状况的分析结果与调查限定的地域口径及调查数据汇总采用的地域口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人口迁移特别是城乡人口迁移状况时,必须充分注意地域口径问题。 一、迁入地与迁出地的同地域口径问题 本次普查关于人口迁移调查数据的汇总表式,采用了以下两种不同的地域口径: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美国人口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新 《人口研究》2002,26(4):66-71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美国人口迁移研究的内容与方法呈现出新的特点。本文对近十年来美国人口迁移研究的主要内容 ,人口迁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作了详细阐述和评价 ,指出了我国人口迁移研究应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一 中国人口迁移的类型 (一)两类迁移人口 人口迁移可按户籍变更状况划分为永久性人口迁移和暂时性人口迁移两类。永久性人口迁移指的是常住人口改变常住户口地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划界限,办理了户口  相似文献   

6.
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描述了1990年以来京津冀地区在人口迁移的活跃程度和空间分布的新特征。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对1990年和2000年影响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的综合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显示:人均GDP差距已经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首要因素,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力在逐渐上升。针对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影响,本文对京津冀地区未来的人口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代美国人口迁移特征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奕平 《人口研究》2002,26(4):59-65
美国人口的流动性一直位居世界前列。美国 90年代的人口迁移和以往的人口迁移相比较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根据美国 2 0 0 0年人口普查的最新数据及美国人口统计署 1 993年至2 0 0 0年各年的“当前人口报告” ,本文分析了美国 90年代人口迁移的特征及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于1984年夏进行了上海市人口迁移抽样调查,我们在数据整理的基础上,探讨了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地区人口迁移预测数学模型问题。 一、对模型的功能和应用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地虽然对本地区的人口迁移作过一些初步预测,但至今仍限于预测未来迁移人口的总量,未能预报未来迁移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显然,这样的迁移预测是远远满足不了那些人口迁移数量比较大的地区对人口预测的要求的。因为在那些地区,未来迁移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不仅会影响该地区未来的出生人数和死亡人数发生较大变化,而且还会影响该地区未来总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在那些地区如果排除了迁移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预测和控制,那么所作出的未来人口发展最优规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以后的中国人口迁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德  叶晖 《人口学刊》2004,2(1):40-4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迁移从规模到强度均呈现强势发展状态。人口迁移现象相较于改革开放前完全计划经济时代有着更大的主动性和灵活性。1990年人口普查首次将人口迁移的项目列入其中,使众多的研究人员获得了全面把握我国人口迁移的机会,有关人口迁移的研究也随之活跃起来。对1990年以来中国人口迁移状况的研究大致集中在了回顾,并从城市规划角度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8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迁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言 人口迁移是人口和社会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客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心理状态(包括社会心理、个人心理)都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但在影响人口迁移尤其是自发性人口迁移的众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随着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区域经济水平差距的扩大,中国人口迁移也日益活跃,自发性迁移在人口迁移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第一次全面提供了中国人口迁移的详细数据,使我们能够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本文将以省区为基本单位,对中国80年代的区域经济发展,主要是区域的经济水平、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作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为基础,就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选择性、区域性以及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主要是受经济和家庭因素的驱动;中国的人口迁移流动具有非常明显的向东部沿海地区聚集的地理空间特点,空间距离虽然与人口迁移流动有一定的关联,但在选择空间距离的测量指标时,应该充分考虑到交通时间缩短的影响;省际人口迁移流动的影响因素中,迁移流动信息、收入水平差、人口数量差是影响省际人口迁移流动的正向指标,而城乡分布和空间距离是影响人口迁移流动的负向指标。研究结果对于正确理解我国人口形势的过去和现在,科学地预见和适应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人口迁移流动的不同形式及其演变趋势、中国国内人口迁移整体强度的国际对比、人口迁移流动的微观生命过程、以及人口循环流动的发生发展机制和近期演变等4个方面回顾了国际上对人口迁移流动演变趋势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并根据从中获得的借鉴和启示对中国人口迁移流动的未来走势做出判断,认为目前我国人口在区域和乡城间迁移流动的减缓更多预示的是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改变,而不是其整体规模和强度的下降,后者还有着相当大的上升空间;今后仍不可忽视针对迁移流动人口的各种公共服务的转移、接续问题,并要根据人口迁移流动形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在城市间和城市内部迁移流动上升的新形势,与时俱进地改进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移民的健康、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再次引起国际上关于环境变化、人口迁移与公共健康研究的广泛关注。文章首先对人口迁移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总结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并分析了后疫情时期人口迁移的发展态势。新冠肺炎疫情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部分国家内部人口迁移规模随疫情有效防控逐渐恢复,但跨境人口迁移规模较疫情前明显收缩;"局部化"的全球人口迁移模式短期内仍将持续;移民群体表现出对生计、健康等更显著的脆弱性。环境变化、人口迁移与公共健康的有机结合(而不是只关注两两关系)将是后疫情时期人口迁移研究的重点之一,并且人口迁移理论需适应人口迁移发展而创新,人口迁移政策应增加移民的声音,公共卫生系统建设需同时考虑气候适应性和移民包容性。我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应提前制定和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以应对未来可能增加的国际移民。  相似文献   

14.
我国人口迁移趋势及空间格局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从影响人口迁移的动力要素和迁移方式入手,从战略上把握我国不同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及空间格局的基本趋势,探索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的各项政策。研究表明,2000~2020年我国每年从乡村迁入到城市的净常住人口数量将大体保持在1500万左右,并在链式迁移方式主导下,人口迁移的空间格局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仅出现一些微调,未来迁移人口还将主要集中在大都市区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香巴农业扶贫开发项目及其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丙胜 《西北人口》2005,(4):44-46,49
香巴农业扶贫开发项目是青海省在20世纪末实施的集人口迁移和扶贫为一体的异地扶贫开发工程。文章介绍了其实施的背景、项目区基本状况以及项目中的人口迁移情况,并初步探讨了项目实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引入人口迁移重心的概念,并以此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区域模式及其变化。作者通过考察人口迁移重心与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位移的联动变化,发现相对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更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人口迁移,对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认为,促进西部地区人口向东部地区迁移,仍然是未来中国实现人口与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导言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男性和女性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家庭和社会角色具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必然反映在人口迁移领域,特别是人口迁移的选择性方面。早在19世纪末期,E.G.雷文斯坦就在迁移规律中指出,女性以短距离迁移为主,而且女性比男性更具有迁移性。而已有的有关中国人口迁移选择性的研究,说明男性和女性在迁移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人口迁移也日益活跃;而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人口普查,第一次提供了中国人口迁移的详细数据,使我们能够分析中国人口迁移的基本状况。因此,本文将以省为基本单位,对中国人口迁移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人口迁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了前三次普查所没有的人口迁移项目,从而为了解近5年中我国的人口迁移状况提供了权威数据。以此再结合对其它资料的分析,使我们可以为建国40年来的人口迁移,尤其是省际人口迁移,勾划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 (一) 应该承认,过去我国一直缺乏有关人口迁移的完备统计。户籍登记机关提供的数字,已汇总发表在《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相似文献   

19.
美国农村人口迁移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农村人口迁移始于 2 0世纪 2 0年代 ,结束于 6 0年代 ,均为自发性的移民。其农村人口迁移具有阶段性 ,第一阶段主要是迁往大城市 ,且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选择性 ,第二阶段移民则不具有文化选择性 ,移民规模与非农经济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移民迁出地与迁入地的距离与移民规模也是呈正相关。美国农村人口迁移的经验 ,对我国农村人口迁移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省际间人口迁移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际间人口迁移对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范力达一、引言从建国初期到经济体制改革以前,中国的人口迁移一直是在政府的控制下进行的。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巩固时期(1966—1978),人口迁移,特别是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受到更严格的限制。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一方面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