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学术界关于经世致用之学产生子明末清初或唐代中叶这两种传统观点,从孔子编写《春秋》的主观动机和《春秋》作为一部史学著作所体现出的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两方面入手,通过严密而翔实的论证,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经世致用之学起源于春秋末期孔子修《春秋》,并以此为契机形成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潮。  相似文献   

2.
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的一个重要传统。何谓“经世致用”?“经世”,《辞源》的解释是:“治理世事。《抱朴子·审举》:‘故披洪范而知箕子有经世之器,览九术见范生怀治国之略。’”“致用”,《辞海》解释为:“尽其功用。《易·系辞》:‘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用。’今作付诸实用之意。”按照上述释义,史学经世致用,就是让史学实用于治理国家大事,服务社会。这一思想很重要,它既体现了治史的根本目的,也包含了史学的社会功能。作为史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史家继承了“通史家风”这一史学传统,并予以发扬光大。第一,将“通古今之变”的通史精神发展为探索历史规律;第二,将“范围千古、牢笼百家”的通史撰述规模扩展为全方位地反映历史进程;第三,以激励民族爱国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取代了以史资治的经世致用思想。这反映了现代史学与传统史学之关联。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的《史学要论》是中国史学第五次反省的代表作。第一,划清了历史资料和历史著作的界限,对历史做了全新的定义,指明了“历史的本体”;第二,提出要区分史学研究的两个方面、三个层次,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史学任务论体系;第三,阐明史学与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关系,强调史学的“铸魂”功能,完善了史学功能论。通过对中国传统史学的批判和继承而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体系,对当前史学的振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革,与之相适应中国传统史学在其观念和内容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传统史学中经世致用思潮的再度崛起、边疆史地研究开始兴起、外国史著编译掀起热潮等三个方面。上述三个方面为传统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内容,最终构成了近代史学的主要内容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受市场经济冲击,史学出现了“危机”,个中缘因与传统史学和“左倾”史学有关,而以“提高”与“普及”两条腿,既可走出传统史学的窠臼,维护史学的优良传统,又可走出“左倾”吏学的误区,迎合史学服务现实的要求,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传统史学的经世之功,既使史学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极强的生命力,也是我国传统史学长盛不衰的根基所在;当今史学脱离现实的远因是乾嘉考据学派遣风的熏染,近因则是“文革”时期大批“影射史学”的影响;欲使史学渡过危机,关键在于克服当今史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端,弘扬经世传统,使史学“知有今务”。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学从古典形态走向现代形态,其间出现了德国、日本、苏联三种主要叙述模式,而王伯敏作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人之一,他撰写的《中国绘画通史》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一、史料的拓展使中国绘画史研究朝着“真实”“全面”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二、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朴学的基础上,集其大成地创立了绘画史叙事方式的新模式;三、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关注中国绘画的前途与命运。史学品格与艺术品格的完美统一决定了《中国绘画通史》将对今后的美术史学研究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传统史学的经世功能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古代独特的政治环境和知识分子的性格是史学经世功能产生的根源。阻碍中国传统史学发展的障碍不是因为史学具有经世功能,经世致用作为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今后仍将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0.
黄宗羲晚年专力从事学术研究和著述活动,编创了中国史学史上最早的学术思想史专著《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此外还编纂了大量宋明历史文献,在历史编纂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1663年(清康熙二年),他写了一本著名的政治理论著作《明夷待访录》,揭露了明朝政府的种种弊端,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了封建“君权”,表现了他的民主思想和史学思想。在其它一些史论著作里,也时常发表他个人对历史的看法。明清之际的社会大变动,意识形态领域里经世致用实学思潮的勃兴,都对他发生了很大影响,这就使他的史学思想具有了比较丰富的内容。本文试就此点略作探讨,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产生的改革思潮与风涌而来的西方文化,对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史学强调经世致用思想,为探索中国的改革之路而积极研究西方各国历史。甲午战争后,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变法维新思想高涨,维新派抨击封建史学,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史观初步形成。资产阶级史学虽呈现一时的兴旺,但其本身的局限性无法促进史学的繁荣。“五四”运动后,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使史学迈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左丘明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开创之功张汉东我国传统史学开端于春秋末期,标志是“百国《春秋》”的出现。当时可考的史学家只有左丘明,当时的代表著作也只有左丘明的《春秋》和《国语》,左氏二书为中国传统史学开了先河,启迪和影响了后代史书的编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述为过去学术界较少触及的问题。作者对美国殖民地时期史学的开端、分期及特点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该时期史学开端应从传统的1607年前推到16世纪末,并以1700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史学特点为史学的狭窄性、孤立性;史学中心在新英格兰;史学著作多出自清教徒之手,浸透了浓厚的宗教思想。第二个时期是其重要发展阶段,史学突破了“小国寡民”的局限,反映了殖民地联合的趋势;世俗史学家成为史坛主力;史学著作内容开始世俗化,对神学和宗教专制主义提出质疑,逐步由神本向人本过渡。殖民地经济进步是本阶段史学发展的基础,欧洲启蒙运动则起了重要促进作用。此时期史家在政治立场上多属亲英的托利党人,但其著作则成为美国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国传统史学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历史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史学思想研究展示中国史学思想的丰富性、深邃性,这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学在世界史学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古代史学思想研究,从思维方式上认识传统史学的民族特点,对于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发掘史学的民族精神,是从深层次上理解传统史学所具有的现代价值。传统史学有着深厚的内涵:关心民族盛衰和人类历史的命运,以通变思想认识历史变革的必要性;在讨论历史发展的动力时,特别强调重民的民本思想,在治史上突出经世史学的主张。这些都是民族史学的珍宝。我们应当从时代高度重视古代史学思想的研究,把社会与史学联系在一起,把时代思潮、哲学与史学联系在一起,把经、子与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把微观研究与宏观考察结合起来,思考21世纪史学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一生用力最勤、贡献最大的是史学。其史学研究历程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1.受进化论观念影响的初期;2.创作《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并对旧史学进行全面解剖的成熟期;3.重在开拓史学研究方法的总结期。梁启超的新史学思想产生于近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他提出的历史研究法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治史方法,大胆地借鉴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梁启超的史学实践内容广泛,几乎涉及了史学理论和史书撰写的各个方面,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影响深远的成果。粱启超的史学研究特点鲜明:气象宏阔、重视历史整体、重视史学研究的量化、重视科际整合的特点等,可谓不折不扣的“大历史观”。粱启超善于新旧史学比较、中西史学比较,这种比较研究的方法在当时极具进步意义和参考价值。他继承了中国古代史学家严谨治学的精神,在史学界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学风,真正做到把“存真”贯穿于史学研究方法上,展示“客观史学”之大旨。梁启超史学研究有着中西史学交汇的背景,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与传承性。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与中国史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酷爱历史,熟读史籍,曾有志于史学研究。虽然他未成为专门的史学家,但他的史学思想却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史学的发展。中国史学传统悠久而丰富,其中不乏耀眼的精华。毛泽东从指导中国革命出发对中国历史的研究和对史学的关注,使“通古今之变”,“以古为镜”等史学传统得以光大;他提出的“读史必重近世”与“实、事求是”等主张, 也是对中国史学传统的改造和继承。  相似文献   

17.
明嘉靖、万历以来 ,史学上出现了大规模汇辑当代名臣奏疏和经世“论”、“议”的“经世文”汇编风气 ,这些作品从“经世致用”的角度出发 ,收录事关军国民生的奏疏和文章 ,反映了明代后期史学重当代 ,追求实用的特点 ,与晚明实学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史学素来有“史官史学”与“史家史学”双重传统,这两种传统都对中国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在长时间中,“史官史学”都居于支配地位,“史家史学”基本上笼罩在它的根本宗旨之下。近代以来新兴的“史家史学”一旦在政治上取得统治地位,也常常不免演变为新的“史官史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史家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真正的“史家史学”在崛起,包含官方组织的史学研究、史书编纂,也越来越倾向于建立在史家独立思考、对历史多元反省的基础上。这一重大的转折反映了中国社会本身正在以近代壁垒分明的二元化、两极化、高度政治化的结构,转变为多元化、多极化、经济与文化日益突现为社会主旋律的历史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史学编辑在高校学报编辑活动中居于自己的重要地位。首先,由于史学自身的特殊性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目的,要求史学编辑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能够甄别出史学研究中的唯心史观及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归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其次,史学编辑还要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史学编辑“德”、“才”、“学”、“识”全面发展,以实现“编辑学者化”的目标。再次,史学编辑还必须具有一支过硬的笔,以便使史学论文既有其科学性、思想性,又有广泛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20.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1,(2):F0002-F0002,F0003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钱茂伟教授撰,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全书分为三大块,分别称为叙事史学、义理史学、考据史学,凡24章。传统史学的研究,有通代史与断代吏之分,有体裁之分,有官修与私修之分,有庙堂与江湖之分,没有形态之分,至今未见将叙事史学、义理史学、考据史学作为一个整体形态加以系统考察的专题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