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洪志的“法轮大法”有一整套荒谬的思想观点,而“未世论”和“救世论”是其中的两大支柱观点。这两大观点互相依赖,互相联系。“末世论”是“救世论”的基础,而“救世论”则是“末世论”的目的。李洪志打着治病强身的幌子,以虚幻的“末世论”为前提,攻击“现在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哪个政府也解决不了”;攻击法律“在机械地限制人、封闭人”,“使人都像动物一样被管着”;攻击“现在的科学不算科学”,由于它的“肤浅……导致了人类社会道德的败坏”,等等。面对“解决不了问题”的政府,“肤浅”的科学、“机械”的法律,人类只能“…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历史的决定力量?中国学术界目前或明或暗地盛行着两种观点。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论”,另一种是异军突起的“文化决定论”。对于第一种观点,因其早已家喻户晓,本文在此暂不赘述。而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广义的文化即人化,它映现历史进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依据其领域不同,可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价值认同系统三个层次。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是由这三个层次组成的同心圆;最外层是器物层,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与精神产品;中间层是制度层,积淀着人际关系及规范化的社会制度;最内层…  相似文献   

3.
我国无产阶級文学发展的历史,是无产阶級文学同資产阶級文学斗爭的历史。資产阶級总是在不同的时期里提出各种各样的文学主张来反对无产阶級文学,其中之一就是实质相同而名目不断更换的所謂“暴露黑暗”的文学主张。邵荃麟同志的“写中間人物”論,就是“暴露黑暗”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翻版。抗日战爭时期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是中国新社会制度的搖籃。歌頌革命  相似文献   

4.
在对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具有决定作用,一种认为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地理环境决定论或认为地理环境影响人的生理、心理进而决定社会和法律的性质,或认为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人类社会;非决定论则或从人的理性和智慧的进步中寻找理由,或认为地理环境只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决定论”、“非决定论”的理论前提都是把环境与历史进行二元劈分。马克思用感性一对象性活动即实践、劳动,把主体与对象、环境与历史相联接,从而不仅在逻辑上超越了前人…  相似文献   

5.
正外婆住院了,妈妈去长沙陪护,并经常在微信上给我直播外婆和外公的情况。周末,妈妈说:今天带你外公去医院看你外婆,你外公一早就背好自己的小腰包,进了医院一个劲埋头走得飞快。你外婆一见你外公,默默把脸转向一边,嘴巴一瘪,眼泪就下来了。我哈哈大笑,戏言这完全是少女在男生面前撒娇的范儿嘛。妈妈接着说:于是你外公赶紧上去搂你外婆的肩膀,握着她的手,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哲学界,关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似乎已有定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对此,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内因的决定作用不是绝对的,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内因和外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都是不可少的,至于哪一个是决定性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虽然同时肯定了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但并没有明确两者的具体作用,即哪一个是决定性的,哪一个是非决定性的.恩格斯说:“运  相似文献   

7.
历史决定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针对各种历史非决定论的诘难,人们在捍卫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科学性时,实际上又使原本不贫困的马克思历史决定论陷入了另一种形式的“决定论的贫困”,即在辩护中,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被抽离了具体的生成过程、历史的丰富性和本体论承蕴而沦落为充满谱系风险、抽象思辨和现象学直观的贫困.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同志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建设的速度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问题。我们的革命就是为了最迅速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经济本来很落后,我国的外部还有帝国主义,只有尽可能地加快建  相似文献   

9.
朱士凤 《江淮论坛》2014,(2):104-107
当前对马克思主义有很多评价甚至是批评,有代表性的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经济决定论或者还原论的反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一切事物全部归结于经济因素,马克思主义只不过是经济决定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已。但这只是从表面上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因素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者关注并重视经济因素的重要作用,但并非把经济绝对化或者走向还原论,真正在经济上奉行还原论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并非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求解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层线索,在多数人看来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发展规律。但这种论说并不符合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境域。在历史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关系。这里存在着一个世界观和历史观层面在马克思话语中同时存在的问题。只有区分、明晰了这两层不同层面,才能真正凸显历史发展的真实条理。  相似文献   

11.
最近重温了列宁的“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不禁拍案叫绝! 毒品、私货贩卖者,最害怕人们揭穿他们那种以坏充好、以伪代真的伎俩。因为骗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①。唯物史观就是历史决定论。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自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但却否认历史有自身的规律性,断言历史是非决定...  相似文献   

13.
关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地理环境决定论”,就是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思想关系和政治关系及其变动的终极原因的哲学学说。“地理环境决定论”有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种: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思想气质,人们的思想气质又决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孟德斯鸠是这种学说的代表者。他认为寒冷的气候会使人产生许多好的思想和气质:“对自己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结构的研究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概念和阶级划分的标准问题进行了批判性的探讨。其中,希腊共产党人、法国“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学家尼科斯·普兰查斯(Nicos Poulantzas)从“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中的“多元决定论”出发,提出不仅要从“经济方面”来确定人们的阶级地位,而且强调要从“政治关系”和“意识形态”这种“多元结构方面”来决定人们的阶级地位。那么,政治和意识形态能否作为决定阶级地位的重要因素?普兰查斯是怎样提出并论证其观点的?我们应如何评价它?由此而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估价等问题,在此作一番探索性的评析,以求教正。  相似文献   

15.
在诠释者们认定马克思是新的思想“开启者”时,总是夸大其对于西方思想传统的“断裂”,此种学术路径以马克思来审视其“前史”与“后史”,这就成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格义”方案。S.H.里格比以“反向格义”的方案,将马克思哲学研究植入人们并不熟悉的“芬格兰思想”中,通过“四个阶段理论”与对历史主体“人的能动性”、“历史进步观”解释马克思思想中的“生产力决定论”并非独创,并展示马克思理论创造有着深厚的“思想史背景”,从而使我们摆脱“唯生产力论”的机械理解,更好地把握历史辩证法的“主客体向度”。作为“反向格义”的思想史研究路径,急切地需要突破“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这将有助于我们把握马克思的思想主旨和扩展其研究路径以及在规避“学术限度”中提升“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6.
袁庆明 《天府新论》2001,46(6):18-22
对制度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这两个问题,新制度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道格拉斯@诺思分别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制度决定论",即在经济增长问题上的"制度决定论"和在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问题上的"制度决定论".笔者认为,对这两种"制度决定论"应该分别加以评述,才能对诺思的"制度决定论"作出全面、清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争论旷日持久,它们都有自己的理由与证据。本文试图从决定论的概念、近代科学的要求和逻辑上来说明决定论和非决定论都是不完备的,它们之间只有相互依赖才能相对正确地解释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8.
梁謇 《北方论丛》2015,(1):142-146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源配置市场决定论”,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权威性,克服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有效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必须建构有“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是指市场架构完善,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市场状态。“有效市场”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权威性的基础。“有为政府”是指能够尊重市场规律,正确履行职能,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机构。“有为政府”是克服市场配置资源局限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争是中外现代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争议,我们发现,争议的各方在论及这两个基本概念时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的混乱.这个混乱是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层次混淆,即到底是在本体论层次上还是认识论层次上来谈决定论与非决定论的.基本概念的层次错乱使得人们各说各的,相互之间的批评与反批评也都不构成真正的否定或肯定.因此有必要对此作些澄清.澄清之后,我们或许才能对这一倍受关注的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经常被理解为经济决定论,这种观点将“经济因素“看作唯一真实的实在,它决定其他社会因素的产生,是社会存在的最终根源。科西克针对这种庸俗化的理解,他提出了“经济结构“的概念对之进行批判。“经济结构“概念要回答的是“经济本身的起源问题“,认为社会实在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历史性展开过程中生成的。而经济之所以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据首要地位,并不是因为人的这种造物比其他造物更真实,而是因为实践与劳作构成经济的本质。因而经济就不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而是以劳动和实践为本质的社会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