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潇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6):105-106
文人画具有文学性、哲理性、抒情性,是文人画家文学修养和艺术修养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作家,"学而优则仕"是他们的基本生存状态,所以他们的身份是为官的"士大夫"。正因为这个身份,他们的创作就难免受其影响,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的一些特殊的文学现象跟他们"士大夫"的身份是分不开的。从此主旨出发,选取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几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来讨论,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阐释以往被人忽略的一些东西。  相似文献   

4.
李仁老是朝鲜高丽朝中期的重要诗人,其汉诗数量高达1500余首,遗憾的是大部分都已失传,只留有《破闲集》、《补闲集》和《东文选》中的部分诗作.通过研究现存的110多首汉诗发现,李仁老不仅积极学习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中国文学家,从题材、人物、辞藻等方面创造性地运用中国文学,表达了自身的志趣和思想感情,同时,也有身处武臣执政下文人“欲归不甘、欲仕不能”的矛盾心境,体现了鲜明的民族文化主体性.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才子佳人文学中的两性格局与文人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萌 《中州学刊》2003,(2):56-60
才子佳人文学以描写文人婚恋故事为主要内容 ,历史悠久 ,影响巨大。它在两性关系上所反映出的男弱女强的畸形格局 ,与文人的依附心态和自卑情结密不可分。本文试图从才子佳人文学作品入手 ,具体分析男弱女强的两性格局 ,从而剖析文人的依附心态和自卑情结 ,探讨文人的这种心态对才子佳人文学的深层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人画家与文化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开云 《社会科学》2005,3(9):187-19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融书画诗印于一炉的中国画,乃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园林的一技奇葩。然而,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并相互交融,以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文人画家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痛苦的抉择。艺术家应该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艺术家不要耻于做商品生产者。中国书画艺术作品走向市场,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艺术家创作的推动力,创作的灵感,决不应来自于金钱。  相似文献   

7.
宋代文人以风流名世。这里的“风流”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他们才华横溢,往往兼擅诗文书画;二是指 他们对感情的过度流连以及与女性之间的微妙关系。前者体现了宋人清雅的一面,后者则相反,反映了他 们趋俗的一面。两者结合,使宋代文人呈现出独特的风貌,并对宋词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后者 着手,对宋人从俗的原因、表现及结果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言》是《周易》"十翼"之一,在中国古代"易学"思想史和文章学史上均有重要地位。"文言"则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的主要书写方式,其功能始终与文化主体的身份认同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在不同历史语境中,"文言"都是言说主体身份的自我确证、自我建构的方式。对于周代贵族、先秦士人以及两汉以降的文人而言,"文言"分别具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论明代市民文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民文人,如果追溯一下历史,应该是自有城邦以来就产生了。那么在中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开始算起,也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过,市民文人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前三千年一直是处于朦胧不发达状态的,只有到了商品经济相当发达的唐代,才一跃而引人注目。中唐俗讲、变文、市人小说等市民文艺的兴起,可以看作是市民文人队伍壮大的标志之一。宋、元两代在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壮大。到了明代,由于科举的吸引,加上明中期江南地区出现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独特的艺术指向,中国古代文人剧作呈现了雅化的审美趣味。元明以来众多文人剧作家与批评家显示了雅化趣味的理论自觉。雅化趣味具有文词的雅致、韵律的幽婉、句式的妥帖、文人主体意识的凸显等表征。从文化心理、主体意识、文学体制、文化思潮等方面,可以探索文人剧作雅化的深层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1.
论唐代文人与旅游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全民生活意志旺盛、思想自由解放的时代。各种条件的满足使唐代文人的出游热情高涨 ,并写出大量诗赋文章。唐文人对旅游文化的建设 ,在不同阶段其具体内容亦有所不同 :唐前期主要表现为游山玩水 ,欣赏名胜古迹 ;而唐后期则多以被贬谪的文人对边远地区旅游文化的开发建设为主。在我国旅游建设史上 ,唐代文人对旅游文化建设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苏轼的文人品格与诗风马茂军从传统观点看来,蜀学为杂学。王安石“谓苏明允有战国纵横之学”(《邵氏闻见后录》)。朱子评苏辙《老子解》说:“苏侍郎晚为是书,合吾儒于老子,以为未足,又并释氏而弥缝之,可谓舛矣!……诚惧其乱吾学之传,而失人心之正耳。”朱熹还...  相似文献   

13.
孙彦 《船山学刊》2004,(1):143-145
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在西周时期已广泛流传,至于汉魏六朝琴不仅作为八音之一参与各种雅乐,而且作为一种独奏性乐器更为士大夫阶层所广泛接受.唐宋以来,琴与棋、书、画并为文人雅好之一种,深深地渗透在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历来为文学理论界所乐道。从古人的诗论、画论,直到王国维等近现代的学者,关于意境,均有研究和探讨。与西方不同,"意境"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道德自然"、"天人合一"等自然哲学思想是其产生的根源。按中国的传统认识,美的东西所要传达的"美意",一定是在其所处的"境"中体现出来的。这"境"就不单单是一个两个物件的简单相加,而是"境界"中所有人或物的和谐映衬,是境界中诸多意象的和谐统一。由此出发,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取向亦在"意境"中得以体现,其最终要求是这些多样的审美趣味要给人以精神的指归,及成就了文人精神上神游般的飞升。  相似文献   

15.
文人画“神形论”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才 《阴山学刊》2002,15(5):42-44
以重神轻形为核心的神形论成为画坛主流意识后,严重阻碍了对造型的深入研究和精微表达,使传统绘画的造型能力从未进入高层次.与同期西方写实绘画相比,造型能力明显处于劣势.传统画作中,绝少批判现实主义力作,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是写实能力的严重欠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历史上,纯粹的文人是很少见的,读书与进士,文人与官僚具有某种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学而优则仕”不仅是读书人奉行的人生信条,也是社会认可知识分子的人生动因和途径。文人的退隐,往往不是对“学而优则仕”的反动,而是在“学不优”或“仕难成”时,对“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反向的补充。对大多数“退隐”的文人说来,他们只不过是在仕途进取与人格完善(或人生取向)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罢了。范仲淹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河之远,则忧其君”,可谓一语道  相似文献   

17.
朱敦儒向来以“神仙风致”为人所知,然而“世外希真”并非全然一派超然世外之风,而是清爽仙风和自傲享乐的复合。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是一种融合时代共性和个体气质的文人风致,具体表现为坚持自我理想人格的人生态度、追求清雅旷逸之韵的审美理想以及隐于山水云壑、醉于诗酒风流的生活方式。这些表面上互不关联的理想却有机地统一于一位古代文士对自由生命的向往和追求之中,一个真实的人物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创作实践表现出一种充满诗意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8.
抗战的爆发,促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由流徙文人主导的文化传播活动。通过文学、演剧、歌咏、美术等形式,流徙文人将文化传播给各地民众,同时也将当地的文化传播给都市的知识层。在流亡过程中,文人们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不过正是他们的痛苦才换来了普通民众文化水平的提高,套用赵翼的话说:"诗家不幸人民幸。"  相似文献   

19.
论汉代文人五言诗与汉代社会思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人五言诗作为汉代诗歌中的特殊一类,历来受到古今学人的高度评价。刘勰称它是“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钟嵘说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自六朝以后,学人对它的赞誉之词多有。然而,这些文人五言诗何以会产生在汉代?它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思潮?古人却缺乏深入的探讨。“五四”以来,由于受疑古学风和庸俗社会学的影响,逐渐形成一种新的“传统观念”,大多数学人都把这些诗篇看成汉末动乱时代文人思想的产物。如马茂元先生说:“它所反映的只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士的羁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