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文化"概念在人类学中演变的探讨,思考以"文化"作为核心概念的相关人类学研究范式,进而在与社会学之"社会"研究范式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在人类研究中"文化"与"社会"波粒二象性的理解。一些人类学家焦虑于"文化"概念的被滥用和庸俗化倾向,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文化概念具有广泛的人类和社会现象的普适性和包容性,应该提炼出这一特性的学术内涵,即"文化是人类遵照其相应的自组织规律对人类及其社会事物的各种联系,运用信息进行秩序创造并共享其意义的具有动态再生产性的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其理论目标是把不同社会和文化加以分类,从而确立人类进化的阶段和过程。从19世纪后期开始,文化人类学中便产生了文化多元论的思想,并出现许多流派。研究、比较这些流派的理论与思想,有助于全面、透彻地理解和认识文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原始文化基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文化基因论从四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论题。一是提出原始文化基因论这一观点,认为“原始文化基因”是指原始文化上的一个基本单位。二是认为文化人类学中的这个最基本的原始文化基因在其内部运动中对文化有根本性的影响。三是认为原始文化基因论能改变现存的文化人类学中的某些概念和认识,以利于更好、更准确、生动地叙述文化人类学上的一些问题。四是原始文化基因论从根本上就肯定了原始文化的现实意义,能促进我们发展更为良好的人类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4.
翻译领域语言层面研究与文化层面研究的相对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领域里,文化研究和语言研究各有自身的研究范围、方式和目的,分属一个研究对象的两个不同层面,两者可以共存。语言研究关注"怎么译",属于应用翻译学,其价值在于前瞻性和规定性,在于对实践的一定指导作用,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理想的机器翻译。文化研究关注"为什么译",其理论价值在于后顾性、描写性和解释性,在于对翻译现象全面深刻的认识,在于为社会学、文学、人类学、文化学、哲学等提供理论基础。文化研究将成为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翻译研究不应该,也不会回到以语言转换为全部内容或"本体"的老路上去。  相似文献   

5.
感官是人与其周遭世界沟通的通道,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包含生理和文化两个面向。感官这一普遍机能,在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人群对中的分类、概念、理解都大相径庭。感官内部也存在着等级和分野。人类学以此感官的文化面向为焦点展开研究,取得成效的同时,但仍需面对"身心二元"与"感官分野"的困扰。  相似文献   

6.
六篇硕博论文从不同角度涉及"西镇"田野点的再研究。它们为21世纪的"大理地区"人类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们都是学科规范研究的产物,拓展了原田野点的观察空间和解释角度,显示了新知接续的魅力。论文分别从家族文化、宗教人类学、结构人类学、经济人类学等不同分支学科探讨同一个田野点,显示了研究者的合力和共时性合作焦点,共同诠释着新时代"西镇"研究的延续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与“遗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人类学学科的角度,对目前国内的遗产运动进行了讨论,内容涉及人类学学科中与“遗产”联系紧密的物的分类、文化空间、族群认同、文化自觉等概念,并试图对目前学界“遗产”研究理论薄弱的现状进行反思和补充。  相似文献   

8.
"比较"和"对比"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语言学术语,然而在英汉译学著述和翻译教学的科目设置中混淆通用."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与翻译"中的"比较"与"对比",形式与内涵完全相同,性质和目的也没有区别."英汉语言文化比较与翻译"的课程设置受到专家的质疑,与其名目不无关系,故建议以"英·汉翻译语言·文化对比研究"之名目统一术语,确立名称.  相似文献   

9.
"藏边社会研究"是近年来藏学界和人类学/民族学界共同提出的一个课题,即研究和关注位于地理-文化之边缘的藏区,考察在整个藏区之中心与边缘的对立与互动过程中,不同族群的社会文化形态及其变迁情况。"藏边"这一概念的生成与发展有其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其研究范式也经历了从单纯的地理概念向文化空间方向的转变,"藏边社会研究"对于藏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推动意义,同时也启发我们对于民族社会问题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近世人类学发展史上,前辈学者李安宅引入了英国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人类学功能学派的理论。其著述涉及社会学、意义学、美学、民俗学、宗教学、民族学等广阔的领域,但他是借助各学科知识去透视、分析和衡量人类文化现象,构成一个文化人类学系统。他译介和阐发的文化人类学理论和以人类学的观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以及他在人类学的实地研究成就,均对文化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具有开拓性意义。他的理论和方法,对我们现在研究文化人类学尚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蛇传文化"的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蛇传文化的呈现形态主要是传说故事,与之相关的戏剧、影视、旅游等则是其衍生物。《白蛇传》故事中蕴涵了大量的重要文化信息。本文从人类学视角对白蛇传中的核心文化符号进行分析,运用文化人类学相关理论对白蛇传文化的故事演绎模式、空间传播与纵向流传及其文化功能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2.
论文集《文化复合性:西南的仪式、人物与交换》(待版)的导论,梳理了文集收录论文的主要内容,基于这些内容,提出"文化复合性"概念,以此概括中国西南人文世界的面貌,即不同社会共同体内部结构生成与外在社会实体的关系结构。指出尽管"文化复合性"是基于21世纪最初10余年一批新一代人类学研究者的历史民族志研究提炼出来的概念,但它对20世纪中国民族学(尤其是西南研究)的经验和理论研究遗产的总结,是对既有学术论述的反思性继承。在形成这种反思性继承的过程中,汲取西方人类学有关交换、结构、历史性、世界体系、族群性、神圣性等方面论述的理论养分,将之与新时代中国人类学民族区域研究相联系,进而提出了有自身特色的理论见解。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人类学所使用的学科名称有多种,在各国不尽相同,引起认识上的混乱。本文从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阐释不同名称的含义以及使用不同名称的历史背景,说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讨论了人类学上的文化概念,展望当代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凯博文是人类学和医学学科交叉领域贡献最大的学者之一,其著作《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探讨了疾病、身体、文化间的关系。疾病是一种建构,身体是一种文化,不同社会的文化建构不同的身体概念,身体与文化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建构的过程,隐藏在身体表象下的是社会、文化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人类学以人类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把文化当作一个具体的人类创造实体系统.本文拟对文化人类学关于文化概念、文化特征和文化形态等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先进文化是"三个代表"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本文试图结合文化人类学和文化心理学对文化概念的理解,从一个侧面时先进文化展开较为深入的讨论.同时,联系我国社会生活的实践(尤其是湖北地区的实际),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上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李安宅是中国文化人类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之一,是华西学派的领军学者。在引进西方文化人类学的过程中,他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对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与性质有确切的理解与把握,提倡文化功能论和文化相对论;他采用实地研究、比较研究、应用人类学等方法,为我国文化人类学的早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尚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相似文献   

18.
文化变迁是人类学、民族学和社会学一直以来共同关注的核心研究议题之一。场域视角使我们可以将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各民族文化变迁过程置于不同时空所构成的具体环境中进行分析。在文化变迁场域中进行文化研究时,视觉人类学的方法体系获得成长空间,不同类型的人类学影像表达与文化变迁过程构成相互解释、相互作用的互动结构,丰富的人类学影像志日益成为人类学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新的、更具活力的拓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的独特思路可以导向地域文化研究的纵深发展。地域文化史应加强动态生活的呈现,毅然告别传统的脱离生活结构的习俗史,迈向生活领域;人类学的整体视野提醒人们特别关注地域社会内部各种不同类型的社群世界,向笼统的中国社会或地域社会概念提出挑战;人类学赋予社会结构中的任何劳动者以一席之地,要求地域文化观察重视作为民间文化持有者的普通百姓;人类学中习见的口头艺术形式,常常以文献与口头两种形态存留下来,成为地域文化研究的独特素材。值得注意的是,只有立足学科本位的地域文化史研究,才不至于在对他学科的借鉴中迷失自我。  相似文献   

20.
语言人类学是语言学与人类学相互交又的一个边缘学科.语言人类学在产生之初主要是对"土著"后进民族的语言文化进行研究.在现阶段,语言人类学主要是对濒危语言的关注,并力图通过对濒危语言的抢救与研究未保存人类语言的多元格局,进而保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当前濒危语言研究的过程中,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其极具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