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是中美两国正式建交40周年。2018年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不仅对双方经济都有影响,还可能对媒体未来合作有影响。"一带一路"倡议已提出5年,中国媒体作为促进"民心相通"的内容与方法正与沿线媒体合作,但这些合作与中美媒体的合作相比还是相对欠深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中美媒体合作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所呈现出的合作模式,既可以为中美媒体在贸易摩擦背景下深入合作厘清脉络,又可以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媒体合作提供思路。基于此,本文梳理了中美媒体合作历程并从中总结出主要模式,以"观照现实"。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作为实现中国梦目标的战略之一,旨在扩大中国与沿线国家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但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合作中存在的政治互信不牢固、经济互惠不坚定、机制建设不稳固等问题,挑战着"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可能性、可行性和稳定性。该文认为,通过增进政治互信、巩固经济互惠、创新合作机制,将在深化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关系中,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国际认同,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成功实施。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在后危机时代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审慎考量的产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发展的强烈诉求和中国转型升级、开拓国际市场的内在需求构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后发国家的互补性经济结构基础。基于"一带一路"倡议互利共赢实现路径所构建的三国互动决策模型,证明了在合理的信贷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之下,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产能和资本相对富余、产能供给性价比高、项目建设经验丰富、对沿线国家政治文化了解度和包容性较高等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基准模型和扩展模型的进一步分析也表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并不局限于沿线的个别国家,各国都可以凭借自身比较优势参与进来,从而产生更大规模的利益创造和利益共享,由此证明欧美发达国家凭借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的可行性。该模型的提出为"一带一路"倡议利益创造与利益共享的经济学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完善"一带一路"倡议有关政策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4.
"数字丝绸之路"通过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网络和信息化建设,深化互联互通并提升沿线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发展进程将为沿线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并提升其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共同促进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全球化3.0。在此进程中,沿线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基础以及中国网信产业优势等因素将有助于"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而部分国家基础条件薄弱、沿线国家国情各异、利益诉求多元化、地缘政治引发的风险等因素也对"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形成挑战。对此,中国可通过分区"精准"对接有效需求、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广技术标准、强化多方合作、协同构建网络安全共同体等措施,以行业为主导、企业先行稳步且审慎地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坚持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区域在中国的国际经济合作格局日益重要,高质量对接"一带一路"市场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之一。在短期内,金融服务、产品贸易和设施联通是中国能够对接"一带一路"市场的切入点。鉴于可切入领域的差异,创新切入机制与运行机制能够使中国与"一带一路"市场获得双赢。新型的切入机制主要涉及构建跨域产业链、以分享模式推进的设施联通以及以共享模式对接农业、金融和电商等方面,相应地形成包括产业发展、人民币双边结算清算、亚投行业务创新和文化经济互动等内容的新型运行机制。从我国的角度看,创新对接"一带一路"市场的机制有助于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经济效率、完善人民币国际结算体系、稳固中国与"一带一路"市场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伴随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深化,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日益重要。基于2003—2018年期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4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综合考察多维距离对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两种主要国际化经营模式的影响。研究发现,东道国技术水平与经济自由度提升有助于扩大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制度距离、经济距离和文化距离阻遏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与外商直接投资,修正的地理距离可以增进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且助力出口。我国企业在制定对外投资决策时,应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持续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7.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对接。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此后不久上任的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则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战略。5年来,双方积极对接发展战略,全面深化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尽管"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印尼合作还面临诸多挑战与问题,但两国政府和企业都在积极努力,为"一带一路"对接"全球海洋支点"以及两国经济合作缔造良好氛围,经济合作展现良好前景。中国与印尼的战略对接实践,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国家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主体。现有国企国际法律规范是基于传统国企理论构建,不能完整反映"一带一路"国家国企制度现状和发展需求。印度、俄罗斯等沿线典型国家的国企法律制度及实践相似,国企基本经济社会职能和发展目标趋同。基于沿线国家共识,坚持所有制中立、强调国企社会责任、促进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是构建与完善"一带一路"国家国企法律制度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9.
沿线国家青年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与建议对推进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4国青年干部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与建议开展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员来华前对倡议没有任何了解,但经过学习交流后有了一定的认识并给予高度认可,认为尽管"一带一路"建设会面临很多困难与风险,但前景是光明的;学员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将为其国家带来大量投资,首要合作领域是基础设施,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是高铁,能带来最大帮助的因素是"中国作为沿线国最大的消费市场"。学员建议"一带一路"建设要在沿线国开展有效的宣传工作,确保沿线国家和人民都能受益,努力克服语言障碍,防范社会安全、劳工冲突、项目收益等风险,重视保护当地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3—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TFL)进行体系构建与指数测算,以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为工具,实证分析TFL及其一级指标作为贸易非效率项对中国与相关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具有差异性;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国的贸易额增长;贸易便利化的4个一级指标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增长的贡献度不同,并据此结论对如何削减"非效率"无形贸易壁垒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的贸易便利化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沿线各国开展中医药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前景更加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作为中国医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药产业,必将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加快国际化进程。中医药走出去之现状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中医药在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逐渐发展起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地区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为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  相似文献   

12.
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核,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共赢的必然选择,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表现。协同发展以其丰富的内涵将"一带一路"的经济逻辑、"一带一路"的全球化效应、区域发展效应、互联互通效应等"一带一路"经济学的核心研究范畴有机串联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一带一路"共建倡议步入扎实推进的实施阶段,居于沿线国家五大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首的恐怖主义风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现实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作为全球恐怖袭击活动的高发地带,近年来该地区的恐怖主义活动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影响了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为降低沿线国家恐怖主义风险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应着力提升中国政府的反恐能力以及对外投资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与沿线各国在反恐领域的合作,全面构建应对恐怖主义风险的防控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新的陆上、海上国际经济走廊,需要法治思想理念下的法律服务护航。"一带一路"建设为法律服务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也对法律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保证"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行,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复杂的法律、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在"一带一路"法律服务实施方面进行系统性、针对性地构建防患于未然的风险防控机制、保障纠纷及时解决的纠纷解决机制、促进沿线国家合作与交流的法律服务合作机制,以健全完善"一带一路"法律服务体系,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是"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区,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一带一路"经贸产业合作跨国大区域、次区域经济合作中心,具备了这一战略实施的互联互通基础。"一带一路"战略构筑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产能合作、产业发展和参与世界经济合作的方式创新,也推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8—2018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与10个非"一带一路"沿线中国钢铁出口最大贸易伙伴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钢铁出口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有效地促进了中国钢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钢铁出口更偏好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与中国地理距离近、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质量高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邻国效应则对于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影响不明显。基于实证结论提出促进中国钢铁出口贸易发展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能源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合作发展的重要载体与引擎。在中东欧地区,"三海倡议"所倡导的"南北能源走廊"计划与"一带一路"的能源发展理念不谋而合。"三海"地区的能源基础设施、能源储备和消费市场以及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都是"一带一路"值得展开合作的具体领域,"三海"地区自主发展的需求与俄罗斯寻求能源合作伙伴的意图客观上也为"一带一路"与"三海倡议"开展能源合作创造了机会。由于"三海"地区历史上长期处于周边大国影响和控制之下,社会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受限,整个"三海"地区的发展速度缓慢,难以承接"一带一路"带来的大型能源合作项目。在美俄"三海"能源博弈十分激烈的背景下,"一带一路"与"三海倡议"的能源对接合作将面临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任务从根本上规定着学科的建设方向,是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的主要判定标准,指导和约束着学科建设的全过程。创立"一带一路"经济学必须首先明确其研究任务。认为"一带一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的发展规律。分工合作在经济行为中的基础性地位、新型全球化的内在要求、"一带一路"倡议的丰富内涵以及全球价值链的亟待重塑,都要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新型国际分工合作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发展规律。这一研究任务的确立将推动"一带一路"经济学的创立,进而在理论和政策层面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炼油产能合作需要精准对接沿线国的产能合作需求。以"一带一路"沿线22个国家为例,采用计量模型和弹性分析方法测算其成品油收入弹性,使用情境模拟方法测算其截至2028年的成品油产能合作潜力。研究发现:大多数国家的汽油和柴油收入弹性较小,除中国外的21个主要"一带一路"沿线国柴油和汽油加总的产能合作潜力从2019年的4238. 8万吨上升至2023年的6551. 2万吨和2028年的1. 3747亿吨。产能合作潜力较大国家主要位于南亚和东南亚区域,长期内印度具有庞大的产能合作潜力,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国短期内的合作潜力较大。其他区域内,哈萨克斯坦的长期柴油合作潜力达到百万吨以上,西亚的阿联酋则具有颇大的汽油合作潜力,但除波兰外的中东欧国家以及俄罗斯、土耳其和新加坡等国中长期内均显示出较弱或者负向的产能合作潜力。  相似文献   

20.
对外承包工程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加强沿线国家承包工程的国别环境研究有利于降低风险和提高成功率。文章基于现有研究,新增营商环境因素,指标设计上考虑基础设施承包工程的特点,构建了包含6个环境因素、33个指标的工程承包国别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的工程承包国别环境进行定量评价,对熵权法结果进行了Spearman检验和对国别环境综合值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础设施环境和经济环境是"一带一路"沿线工程承包重要的国别选择因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工程承包环境差异显著,分布很不平衡,东南亚、南亚地区国家环境较好,中东欧和西亚北非区域次之,东亚、中亚和独联体地区较差;根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承包环境评综合价值的大小,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好、较好、较差和差。研究结论不仅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开展工程承包提供了国别选择的经验证据,同时为积极落实我国"走出去"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