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将"共享"列为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将其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要求。本文在深入解读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基本内涵的同时,探讨共享发展的实现路径。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前提是解放生产力;要保障生产资料的配置公平,实现收入分配起点公平;要提高劳动报酬占比,实现收入分配的过程公平;要完善收入分配体系,实现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是基于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受益性不均等提出来的,是党在新时期发展理念上的重大突破。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以提升全民获得感、实现共同富裕为主旨,着力于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以推进民生建设,强调发展过程中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凸现出鲜明的公正价值取向,直指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分配正义等公正的三个维度。其中,权利公平是共享发展的前提,机会公平是共享发展的要义,分配正义是共享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次分配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它践行着以“现实的人”为主要内容的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要求从“现实的人”出发实现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以第三次分配中“现实的人”达成共享的程度为准据,可将第三次分配发展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侧重于关注生存保障,中级阶段侧重于提升共享品质,而高级阶段侧重于实现共同富裕。当前中国第三次分配正由中级阶段迈向高级阶段,在目标群体扩大、涉及内容多样、参与热情增高的同时,存在着对象覆盖面不全、内容精准性欠佳、群众参与度不高与发展推进力较慢等问题。未来提升第三次分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的效能,需坚持“四化”发展原则,不断强化第三次分配覆盖范围,普惠受益保障共享起点;细化第三次分配内容体系,精细治理保障共享机会;转化第三次分配参与动力,协同共治保障共享伦理;优化第三次分配推进速率,生产推进保障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4.
共享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正义和分配正义的特殊蕴涵,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当代建设事业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理性。不仅如此,共享发展理念正通过顶层设计与系列制度安排转化成为当代中国政府治理的实践理性与行动遵循,具有很强的导向意义。从政府治理角度看,共享发展理念有着增进全体人民的"获得感"、降低社会矛盾的"烈度"和形成居民储蓄的"释出"效应的诉求,因此各级政府必须把民生福祉作为基点来推进共享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同时也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面,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从全省整体、城镇居民内部、农村居民内部及城乡居民之间四个维度衡量辽宁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找到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的原因,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农业产业化及城镇化等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实现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体现出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的战略思维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哲学思维,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具有引领作用.创新是思政课建设的必然要求;协调是思政课建设的方法保障;绿色是思政课教育功能再认识的需要;开放是思政课建设的必由之路;共享是思政课建设良性循环的触发器.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的逻辑体现在坚持发展导向分配观,以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机统一,增强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的实施路径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在价值生产中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尤其是要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的就业;二是要把价值实现与价值分配联系起来处理,在价值分配中合理兼顾劳动、资本与政府的利益,提高社会有效需求,使价值实现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8.
因无法准确衡量要素收入与其贡献不匹配的量度,使得实践中功能收入分配理论很难用于指导具体的收入分配改革。由于市场经济中内含的"强者挤压"与"累积效应",形式公平之下内含着实质上的不公平,依靠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体系无法解决,使得政府适当干预具有了伦理上的合法性和现实上的必要性。收入分配改革在价值导向上应有利于激励个人奋斗和限制浪费,在实践上应有利于公平竞争环境的构建和对社会弱势群体基本利益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创新可以为公众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目前,国家层面已出台了一系列“互联网+”相关政策,各地“互联网+”行动发展势头良好。推动“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创新在面临诸多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政府治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政府治理创新还存在四大瓶颈制约。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创新需要从理念和路径两方面着力,树立顾客导向、结果导向、公开导向、开放导向、共享导向和竞争导向的理念,构建“互联网+”规则体系,打开“互联网+”亲民门户,突破“互联网+”技术瓶颈,提升“互联网+”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强化三大基础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新时期湖南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历史任务。推进湖南“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必须树立社会公正理念,完善社会公正体系;转变政府职能,科学配置政府职权;规范行政程序与政府权利。只有强化这三大基础,才能为两型社会发展提供动力和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11.
当今,"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宗旨已深入人心。围绕这个宗旨,在全国范围内已经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以"工作过程导向"为理念的课程改革。然而,通识课尤其是语文学科的改革却受到忽视,至今尚未有系统的改革研究。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理念下的模块化教学方式改革语文学科教学,使课堂教学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两型社会”理念为核心的高校师资开发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型社会"是一种城市社会建设模式,更是一种现代社会发展理念。"两型社会"思想包括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概念。本文以这两个概念在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内涵延伸为视角,结合目前中国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的现状与特征,提出了高校完善师资开发与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八届五中全会郑重提出了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指导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基本要义,蕴含着鲜活的理论创新成果。探寻"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要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制度保障,提高领导干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五大发展理念自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成为发展经济社会的理论指导大全,经济的发展是为更全面的实现小康,实现小康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物质前提.本文分析了五大发展理念在"十三五"时期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社会治理中,为社会治理提供理论指导;论述了发展理念在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的指导地位以及它所赋予创新社会治理的时代意义;提出了坚持以五大发展为引领,促成社会治理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中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在非"两型社会"发展观支配下,科技实践主要关注的是科技的经济价值,这导致科技系统与生态系统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两型社会"发展观则强调科技实践应遵循生态学规律,科技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应充分地考虑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的可持续。为了实现科技实践的"两型"性,有必要为科技实践做出"两型评价"。在"两型社会"价值观规约下,要真正做到科技实践的价值转型,可以通过建立柔性价值导向系统与刚性价值导向系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政治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阶段:"以经济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阶段,"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历史地勾勒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历程和教育理念的变迁,这对正确认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探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理念,科学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亦是"十三五"时期引领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新理念。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高校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现状及其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在调查分析中全面发现、明确相关学生社团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探究构建、优化以及创新高校学生社团文化的新路径,进而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重要方略。基于人类社会对共同富裕的设想与实践,认为共同富裕的实现需遵循“共生—共建—共富—共享”的基本逻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围绕共同富裕实现逻辑的关键要点,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全过程中达成共识、强化共生,以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促进共建,以全体成员致富能力的提升促进共富,以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促进共享。通过构建初次分配、二次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初次分配参与共同富裕,以社会保障为代表的二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以慈善事业为核心的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共同富裕,在共生—共建—共富—共享的良性循环中逐步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和完善。以教学定位为立足,以教学理念为内核,具体分析教学理念的实现方式,即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认知体系的递进转化,旨在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其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权责界限不确定的多主体共享事物权责分配的科学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多主体共享权责分配方式的封闭性、序列性、均称性和关联性等概念,将同时具备一致封闭性、一致序列性、一致均称性和一致关联性作为完备型权责分配方式的条件,并以完备性作为权责界限不确定的多主体权责分配的科学性的标准.通过一系列数学论证,给出完备型权责分配方式的基本性质,得出由黄金分割法诱导出来的多主体共享事物权责的“黄金分配法”的完备性,既得到了一般多主体共享权责问题的完备型分配方式的存在性结论,也证明了武书连在《2010中国大学评价》中关于大学科研获奖成果评价计分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