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论思想是现代科学有机论思想的重要来源。包括有机论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和科学的发展曾经起过推动作用。它经过马可波罗和莱布尼茨的努力 ,白晋的发现 ,对 19世纪辩证唯物自然观的确立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世纪的有机论哲学家怀特海和李约瑟发现了中国古代有机论思想的现代科学价值。当代科学家之所以把目光转向中国古代的有机论思想 ,是因为它对现代科学的研究具有巨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为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格里芬提出了"整体有机论"的科学观。其思想无论在对科学范围的理解、思维方式、科学与价值的关系,还是在对"科学"目的的看法上都有自己鲜明特色。他的理论对于如何正确认识与处理当下我国的科学与人文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和一定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既阐明从"感物"说到"物色"说再到"心物交感"说发展逻辑,又构成"感物—物色—心物交感"结构逻辑."心物交感"作为思想观念、形象思维、创作方法、审美交流方式,在其文论批评体系中贯穿"文以明道"本体论、"神与物游"创作论、"情景交融"意象论、"因情立体,即体成势"文体论、"体性""风骨"作品论、"知音""通变"鉴赏论等内容."心物交感"既是"感物""言志"说集大成,更是会通"言志""感物"为整体之心物关系认识之集大成,建构了中国古代文论批评传统.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阿拉伯心身论与心物论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身论与心物论是哲学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涉及心理本质的重要理论问题。遵照思想历史线索,对中世纪阿拉伯心身论与心物论进行深入探析。研究该议题,有助于把握古今中外心身论和心物论的内在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5.
两面论是一种渊源久远的心物关系理论,其最早源头可追溯到古希腊哲学。近代斯宾诺莎建构了一个严谨而系统的两面论哲学体系,成为两面论的经典形式,并得到了18世纪德国、法国、俄国等唯物主义哲学家的拥护和响应。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后现代有机论者和系统哲学家E.拉兹洛的精神一物质关系理论推动了两面论的现代发展。两面论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唯物主义理论,重视其思想研究有利于廓清当前的一些认识偏见,促进心物和心身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赵宜真作为元末明初兼通儒学的道教思想大家,力图把儒家理气思想及其工夫方法有机地融会于道教的思想教义和修道实践中,从而建构出一种既内涵儒家理气论思想要素,又有别于儒家式样的道教理气论思想范型和工夫方法论.赵宜真理气论对儒家理气论思想的汲取,有力地推进了道教在本体论、道德理性思维,以及实践主体能动精神等方面的时代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谭峭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末五代道士谭峭的美学思想,前承盛唐道教审美趣味,后启两宋道教审美风气。其至"乐"即"道"的辩证审美人生观,"感激之道"为核心的宗教艺术作用论,从"凤不知美"出发的审美标准差异说,强调"真信动人"的审美主体论,以及"忘弦匏知乐"的艺术技巧论,都对同时和后世道教美学有所总结、有所拓展,也对中国美学思想在两宋的转变和发展有推促之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是有机论的宇宙观。它把宇宙自然看作一个有机系统,以元气论、阴阳论、五行论说明世界的构造、运动和属性。它的认识方法是整体综合的朴素系统方法。这种整体方法形成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模拟系统功能的方法、以及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都在科学认识史上有长久存在的价值和启迪作用:可以弥补机械宇宙论孤立地观察事物的缺陷,可以克服机械论造成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它是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决定了中国文化的特性。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在自然哲学和科学思想方面,是传统有机论自然哲学经过近代机械论的洗礼,继而进入现代科学有机论与机械论的结合,也表现为科学秩序与道德秩序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消解现代性对"世界的祛魅",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提出了"整体有机论"。整体有机论是后现代整体论和后现代有机论的结合,它克服了二元论和还原论的弊端,对我国生态和谐建设具有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汉字从创造到演变都没有脱离"象"之"意",在汉字的演化史中,形成了稳定而鲜明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以文字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也不断被这种思维方式所作用,特别是文艺创作"心物"论.文艺创作"心物"论注重心对物之感、意随象而生,这与文字创造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同时,心物相感之象在继承汉字创造之象时,又进行了艺术化的创造和发展,虽保持着形象性、具体性,但它不力求反映具体事物的原貌,而是在情感化和审美化方面进行了一种超越.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科学研究模型及其体系具有“形而中”的性质 ,形而中既非道 ,也非器 ,而是象。象乃道的隐性显现 ,乃器的直接生成之源。依此观之 ,西方传统科学属于以“心物二分”为前提而产生的原子论为基础的构成论研究传统 ,可谓“机械式”的“器物学” ,长于分析和机械制造 ;而中国传统科学属于以“心物合一”为前提而产生的“气象学”为基础的生成论的研究传统 ,长于对生命和整体的把握。二者是彼此独立的两大科学传统。中国传统科学在近代的命运 ,不是被证伪 ,而是被打败。世界未来科学的发展 ,将取决于中西两大科学传统的会通与互补。认识到这一点 ,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科学的存在价值及其地位作出恰当的评价 ,才能在中国文化现代发展中摆正中国传统科学的位置 ,才能在世界文化和世界科学的未来发展中 ,做出中华民族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对传统心性学说的会通与圆融,力图消解内在的理论紧张;通过对心物的疏释和心外无物、与物同体的诠解,为其六艺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传统心性思想的现代转化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全盘西化"论的两大思维特征,张岱年作出了深刻有力的批判。具体来说,一方面以文化要素的可析取与可重构为根据,张岱年否定了把文化视为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论点;另一方面以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为基础,张岱年批判了"全盘西化"论者的自卑心理与民族虚无主义取向。据此,张岱年揭示了"全盘西化"论的思想谬误,阐明了文化综合创新的可能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产儿。他相信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始终贯穿于他美学思想发展的各个阶段。早期,他对"美是心物同一"命题的证论是建立在心理科学基础上的;中期,他的美学和语言科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后期,受马克思历史观的影响,朱光潜认为美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朱光潜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创立的融合中西、贯通古今的美学体系成为现代中国美学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5.
唐玄宗统治时期,道教重玄学学者吴筠开始将唐初重玄学的理论重心由道本论向本原论 生成论转变,由此形成其贬佛融儒、同有无、忘情说及性命双修等道教哲学思想。同时,这又是对道教的道体论、性情论及修道方法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特色既代表了当时上清派主流的理论水平,同时又包蕴了内丹道思想的萌芽,是对重玄学的发展和总结,预示着重玄学已逐步向性命双修的内丹学转变。  相似文献   

16.
心物关系,即文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贯穿于<文心雕龙>的创作论、鉴赏论、文体论和文道论.从文艺心理学视角,借用"心理距离"说等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文心雕龙>的心物关系及其理论价值,作一次新的、系列性的探索"知音"中的心物关系是"物"对心的唤醒--"物色"(作品)相召,人谁获安,以及心对"物"的期待--"深识鉴奥,欢然内怿".  相似文献   

17.
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方面构建系统科学哲学论纲:系统科学哲学之本体论研究包括系统科学的"语词系统"、系统的存在状态及其特征和系统科学的元研究;系统科学哲学之认识论研究包括系统如何可能、系统科学知识如何可能和系统科学的认识如何可能;系统科学哲学之方法论研究包括系统科学方法的具体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系统科学方法的性质及其原则、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元研究和系统科学知识是如何获取的。三个方面具有内在一致性,共同构成系统科学哲学研究论纲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8.
老庄的"道"本体论及其早期道教"道"本体论思想,其"道"不仅是一种自然之"道",也是一种生命之"道",蕴含了无穷的生命创造能力。"道"是生命之源,生命的流程就是"道"的流程,生命在"道"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因此,"道"论思想是早期道教生命伦理观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庄子·大宗师》集中体现了庄子的道论思想,无论是"道"的本体建构,还是对"道"的体验,都离不开空间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陆湖二分和江湖两忘的空间对立给道论的建构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道"自身所具有的空间属性也为主体所体验,从而生发出广阔的美学空间。从自然空间到主体空间,从空间体验到空间美学,庄子的道论不仅形成了规约古典美学的"心物"体系,更给后现代时期的空间转向提供了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20.
运气学说滥觞于《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七篇大论",《太平经》是道教的第一部典籍。通过对两部著作的思想进行梳理和比较研究,论述了《太平经》中蕴涵的运气学说思想,辨析了二者的渊源关系。首次对"王气"和"君火"两个概念进行了考辩,并依此提出了"七篇大论"的著述时间应该在《太平经》之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