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明燕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
文章通过对"儒学热"的反思和批判,指出儒学在实现现代转化的道路上应该注意以下五点:第一,既要立足于现实需要发展自身又要避免媚俗,尤其要避免以功利目的为导向;第二,既要面向大众普及儒学,又要进行扎实的学术研究,走世俗化与学术化并行的道路;第三,既要借用政治支持发展自身又要有自知之明,与政治保持适当的疏离;第四,儒学要增强自我批判意识,不断进行融合创新。第五,儒学传播者和研究者要增强道德修养,以避免因个人品行问题使儒学蒙羞。 相似文献
2.
祁丽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1-47
历史地看,儒学曾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一个"超稳定系统"的政治和社会秩序,但由于其自身的建构和历史发展的局限,濒临消亡的遭难。负有救亡使命感的现代新儒家继绝开新,历经三代四群,诠释儒学精要,援引西方哲学构建儒学形而上的系统,使得儒学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有了话语权。而文化的全球化也为儒学的复兴带来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米文科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2):127-128
正关于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关系研究,学界已有成果主要从个案出发,重点围绕代表人物来展开,如通过对现代新儒家思想渊源的分析、理论体系的建构来探讨其与宋明理学的理论关联。即使以二者的关系为主线也是从人物着手,因此虽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逐渐暴露 相似文献
4.
周良发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42-46
景海峰先生是大陆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著名学者,以坚定的学术立场、开阔的哲学视野和独到的思维方式,力图揭橥现代新儒学的发展轨迹和精神风貌。他对儒学近现代转型的深思、对现代新儒家学术思想的评判、对儒学未来走向的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现代新儒学的研究视阈。在此意义上说,现代新儒学研究是解析景海峰学术思想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邓文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3)
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儒学全方位地参与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贯穿心性、政治、社会的完整思想理论体系.这一体系包括心性儒学、政治儒学和生活儒学的三重向度.儒学三重向度的互动与整合是中国文化复兴的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6.
周良发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3):43-46
五四运动的批判与社会思潮的变化,共同催生了余英时的现代儒学论。他立足儒家传统,对儒学现实困境的抉发、对儒学近现代转向的探析、对儒学未来前景的思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7.
8.
郭继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37-44
作为20世纪初三大主要思潮之一的现代新儒学,因其立足于民族立场,以开放之胸襟汲取西学之精华,创造性地构建出中国特色的哲学体系,具有广泛的影响。毋庸置疑,由于现代新儒学的道统立场,又使得其学存在诸多缺陷,如开放的有限性、儒家对道德的畸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缺乏应有的了解等等,皆对其进一步发展构成限制。未来的新儒学如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以更为开放的胸襟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对话、会通,并善于转换角色,以参与者、行动者的方式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9.
周良发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5-39
制度化儒学的解体与现代新儒学的困境,促进了大陆新儒学的兴起,推动了儒学复兴思潮的出现。鉴于现代新儒家存在理论偏误,蒋庆提出政治儒学的理论构想,主张儒学的再度政治化,进而取代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受到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启迪,黄玉顺倡导生活儒学的体系构架,尝试回归生活本源重建儒家形而上学和形而下学;通过对传统儒学进行正本清源的疏解,李承贵认为人文儒学是儒学的核心内容,应将其确立为儒学的本体形态。反思当前儒学的复兴,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明确儒学的现代价值,二是厘清儒学复兴的可能面向。 相似文献
10.
李欣复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2):14-19
儒学在现代百余年的沉浮起伏变迁史是一部充满艰辛曲折和同外来文化恩怨纠结的命运嬗变史.这部历史自康梁变法开始,总流动表现是始尔滑落、继而遭难、中期分流和最后合流复兴.其中有许多教训需总结,也有很多思想史迹需梳理勾勒.本文考察的结果是,孔子儒学虽脱去了古代加封的种种神圣光环和头衔,然其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资源所具有的丰富思想内容和人文精神价值,却是不朽可以长期开发下去为建设人类新文明服务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近世儒学是对以“敬”为中心的中国新儒家的认同而开始的,又在批判以“敬”为中心的论调下产生了以“诚”为中心的倾向。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12.
李欣复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3):1-8
儒学在现代百余年的沉浮变迁史是一部充满艰辛曲折和同外来文化恩怨纠结的命运嬗变史。这部历史自康梁变法开始,总流动表现是始尔滑落、继而遭难、中期分流和最后合流复兴。其中有许多教训须总结,也有很多思想史迹须梳理勾勒。本文考察的结果是,孔子儒学虽脱去了古代加封的种种神圣光环和头衔,然其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资源所具有的丰富思想内容和人文精神价值,却是不朽可以长期开发下去为建设人类新文明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李明辉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6)
近年来,中文学术界不时出现一种声音,批判现代儒学知识化的趋势。不少人强调:传统儒学是一套关于生命的学问,而不只是一套知识系统;它是一套整体的学问,无法被纳入现代的学科分类之中。他们忧虑:在现代西方的学术体制中,传统儒学会被割裂,因而丧失其主体性与生命力。在有关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正当性)之争论中,也不时冒出这类的声音。这种忧虑自有其道理,但亦有其盲点。因为传统学术的专业化不仅是中国传统,也是西方传统(如西方神学)所要面对的问题。现代学术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背景,它固然有所遮蔽,亦有所开显。将传统儒学纳入现代学术体制而知识化,固然有所失,但亦有所得,因为这可以开启儒学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4.
李祥俊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9(2):16-20
差异性是儒学人伦的根本原则,体现在三纲五伦等传统的人伦规范中,为社会各阶层所广泛认同,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产生了支配性的影响。近代以来,儒学人伦差异性原则受到源自近代西方的平等性原则的巨大冲击,三纲五伦等传统人伦规范受到激烈批判,但也有很多学者对儒学的人伦传统加以反思,寻求其与现代伦理接轨的契机。我认为,儒学的人伦差异性原则源自人际关系的实际,在今天仍然有继续存在的生命力,但在对差异性原则的内涵理解与应用范围上应当予以新的诠释,使之顺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现代新儒学"思潮在当代的发展趋向,揭示了其所面临的理论困境和思想危机.追本溯源,可以发现造成这种理论困境和思想危机的原因由来已久.而马一浮先生所代表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当代儒学持续发展动力的做法,对于解决"现代新儒学"发展过程中所遭遇的思想危机无疑具有某种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凯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8(2):202-213
重新梳理、评价周秦两汉儒学的流变是民国学界超越经今古文之争、重建中国文化的题中要义,儒道抉择与孟荀分野,今文学方士化与改制学说成为各家判定秦汉新儒学“变质”抑或“发展”的关键。胡适认为秦汉新儒家是儒、墨、方士的糁合物,逐步宗教化,郭沫若视之为完全变质;钱穆着眼于宇宙论与人生论,认定秦汉新儒家是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重要枢纽,董仲舒改制学说却误入歧途;顾颉刚认为董仲舒沿袭阴阳家系统理论提倡公羊改制,旨在彰显汉朝功业;蒙文通融会秦汉新儒学的革命精神与制度设计,以实践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化。考察民国各方学人阐释“秦汉新儒学”的分合,揭示民国学术的多元流变与各派学人的学术旨趣,当可展现沟通中西新旧的多种取径,或能在现代知识与学科体系中建构中国文化义理、制度与历史事实的有机系统,实现“能尊而有立”的文明复兴。 相似文献
17.
马琳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在儒家学说中,有一套极具道德伦理精神的经济思想,诸如“整体主义精神”、“良知”学说,“义利”观念等等。批判地继承这些思想,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树俊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3)
泰州儒学是泰州儒家思想的总体称谓,是泰州特殊的文化现象.历史上的泰州,儒学思想繁荣,儒家辈出,并在宋、明、清三个时期形成了三次儒学发展峰期.泰州儒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泰州本土的孕育.古泰州傍海、临江、近淮的自然环境,以及吴楚夹击、南北交融的文化背景和盐业、农业发达的经济,为泰州儒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泰州儒学打上了泰州的烙印,所以泰州儒学具有重立本经世、重主体精神、重百姓日用、重自主创新、重至善仁和等泰州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弘扬儒学思想精华促进两岸文化发展——“儒学与海峡两岸文化根基”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杰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6(2):97-102
“儒学与海峡两岸文化根基”学术研讨会就儒学与两岸文化重要根基、儒学在台湾发展、儒学在大陆发展、儒学内涵及特性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用儒学力量凝聚两岸同胞文化共识,弘扬儒学精华以巩固两岸文化根基,为发展两岸文化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服务。 相似文献
20.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
牟宗三的现代新儒学很重视对传统心性之学的继承与发展,他将心性本体视作即存有即活动的最高实在,以心性论去界说一般的人性论问题,并以智的直觉此一道德实践的工夫论作为把握心性无限量的基本方法,而内圣开出新外王的任务又促使了良知自我坎陷说的出场,从而构成了牟宗三现代新儒学心性论既照着说又接着说的学理倾向,标明了他作为现代的新儒家的特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