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两宋江西词发展及其贡献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宋时期,江西涌现出190多位词人。名列全国前茅。大量的统计数据直观地表明,这些词人具有旺盛的创作力、极高的创作水准和丰富的词学思想,取得了比全国大多数地区词人都要突出的成就,为宋代词作的繁荣及传播作出了贡献。他们形成了两宋江西词坛上的七个词人群体,即晏欧词人、江西诗派中的江西词人、江西南渡词人、辛派中的江西词人、淳雅派中的江西词人、风格闲逸的江西词人和“凤林书院”词人。这七个群体具有不同的创作风貌、审美特色和规模影响。  相似文献   

2.
宋代南渡时期唱和词在特定时代文化背景下兴盛起来,被词人们广泛运用于交际应酬,充分发挥了表达友情、交流思想、切磋词艺、逞才角技、交游娱乐、宴饮酬赠等重要功用;它向世人昭示:词亦"可以群".南渡唱和词风的盛行,发扬了"诗可以群"的创作传统,增强了词人的群体意识,深化了"以诗为词"的创作观念,推动了词体文学的更大发展,促进了南宋词创作的高度繁荣,其价值意义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3.
周邦彦是两宋词史上具有"结北开南"成就和影响的一位重要词人.周邦彦的"开南"之功,主要表现在"后开姜、史之始"、"以思力开南宋词风"、"和清真词现象"等方面.这些成就,对南宋骚雅词派的形成,以及雅词在南宋的繁荣与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孙惟信是南宋后期江湖词人中的代表人物,从他现存的十一首词可以看出,他的词作在雅俗共存、意象与语言运用等方面很受柳永词风的影响.孙惟信词作中柳七风的形成,既和柳永词在南宋后期的广泛影响有关,也和两人生活境遇的相似有关.从孙惟信词在当时及后世的传播、唱和与评价可以看出,柳永词风在南宋后期一方面受到批评,一方面又有较大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本词体文学从幕府末期开始迅速发展,并在明治十年(1877年)之后逐渐进入繁盛时期。在这个过程之中,先后形成了许多特色鲜明的词人群体,如带有地域性质的江户词人群、通过词社形成的香草社词人群和具有家学渊源的森氏门下词人群等,呈现出显著的群体性特征。这些词人群体基本上涵盖了日本近代各个阶段的重要词人,代表了日本近代词作的主要成就。通过这些词人群体,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完整地认识日本近代词史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方岳是南宋徽州词坛中作品留存最多的一位词人,也是词作成就最高的词人。方岳存词91首,南宋徽州词坛全部词作共计387首,其词几乎占了南宋徽州词坛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纵观其词表现,约具有题材的多样化、情感的复杂化、及词作的散文化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7.
姜夔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其词作中广泛使用了叠音词,这些叠音词在词汇、语法功能、声母、韵母上极具特点。  相似文献   

8.
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词是宋元易代之际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反映,是特殊文化形态下民族心灵历程的记录,是词体文学由传统“应歌”向“应社”转型的产物。所以,宋遗民词人的交游唱和活动,不同于以往诗人词客的风流雅集、诗酒唱和而带有亡国遗民隐逸生活实践的性质,对遗民词人群体的形成、群体人格精神的建构和创作范式的改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宋遗民词人交游唱和之风盛行的成因中,可以看出宋元易代之际的某些时代风气、文人心理、生活观念、地域特点、社会审美习俗、文学创作倾向等,具有极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两宋词台上,辛弃疾是最杰出的词人。他的《稼轩词》现有六百多首,为两宋词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在词风的革新方面,辛弃疾在苏轼的基础上,走着张孝祥辈所走的道路,终于把豪放派推上了高峰。就思想内容而论,辛弃疾写出了一部分以抗战为主题的优秀词篇,成为南宋爱国词人的翘楚。辛词不仅影响了同时代的和后世的豪放派词人(例如陈亮、刘过、刘克庄,清代的屈大均、文廷式等人),婉约派中的某些作家,因为和辛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写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本文将姜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11.
酬赠唱和是中国传统诗词创作的重要形式,在宋词中亦多有表现。从词体发展来看,酬赠唱和之作在南宋,尤其是孝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风格更为开阔多样。从互动方式看,南宋文人以词酬唱主要集中在即席、临别、异地寄赠这三种情况下。与北宋相比,南宋酬赠唱和词在主题、功能、艺术形式上都呈现出新特色:传统的艳情题材有所退减,家国情怀大为增加,词中的脂粉气与感伤气明显减弱;词体功能从尊前娱乐更多转向文人抒情言志,词甚至充当起了书信的功能;次韵的艺术形式极为突出,文人气息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12.
李清照作为北宋进入南宋时期伟大的女词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受到历代人们的仰慕和敬佩.她的词作集中反映了两宋交替动乱时期广大妇女的身世境遇及丰富的真实情感.她的词作被推为“词录第一”、“婉约之宗”,受到古今读者的广泛称赏.由于李清照个人生活的大转变和特定生活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前后期不同的词风,创作出不少吟咏不衰的佳词丽句,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李清照的前期词大都写个人的离愁别绪,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痛苦、忧愁、悲哀和理想,体现了广大受  相似文献   

13.
题画词是指为特定的画面而题跋,咏叹或唱和的词,可分为自题词、他题词、跋画词、咏画词及同题画相关的唱和词五种。宋代约有题画词人60余家,题画词作160多首。从题材内容上而言,宋代题画词主要可以分为题人物画词、题山水画词和题花鸟画词三大类。宋代题画词的兴起、发展乃至繁荣是宋代尚文重画的社会风气,词由应歌向纯文学演进和题画诗文等因素交错渗透影响的结果。探讨宋代题画词的融通与开拓,有利于加深和丰富我们对宋词乃至宋代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李清照作为两宋之交著名的女词人,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其词作中多处提及"酒"这一物象。但面对同样的"酒",词人却写下了表现不同情怀的词作,这跟词人自身的人生经历是有着密切关系的。通过从诗酒文化中"人"的境界,来阐释李清照词中"酒"意象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作为南宋词坛较早大量创作咏物词的词人,姜夔对咏物词倾注了浓郁的深情与毕生的心血。本文将姜夔的咏物词作置于咏物词的发展流变中加以考察。姜夔在词作中融入江湖漂零之感、对失落恋情的追忆之思、对国事衰微的忧虑之情,从而使其咏物词作较之前人有了新的特质。姜夔咏物词的艺术特色主要为立意深远、含蓄蕴藉;字琢句炼,音节谐婉;虚处落笔,追求神似;幽韵冷香,清虚淡雅。姜夔的咏物词受到后代词人的激赏,并为南宋遗民词人树立了一种新的创作范式。  相似文献   

16.
南宋时期的岭南词家不多,存词也较少,但这少量的词家词作,却已有可观的建树。本文对此分别给以评述。崔与之和李昂英为南宋直臣,故词中见其凛然正气;赵必和陈纪生于末世,故词中深含遗民之恨;葛长庚词多学道之语;刘镇词多闲适情味。他们的雅健词风,对后世的岭南词人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7.
陈子龙《湘真阁存稿》和《倡和诗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子龙是明末清初云间词派的重要人物。他的《湘真阁存稿》作于甲申国变之后,是一部唱和之作,收在与其他五位云间友朋的唱和总集———《倡和诗馀》中。本文拟将陈子龙《湘真阁存稿》与其他词人的唱和词作对比分析,从词的意象、闺情词、咏物词三方面入手,研究其表现的共同倾向和相互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密是宋元之交的一位著名词人。其青年时期的诗词著作,多写风雅闲情、湖山胜景、诗酒流连的生活。南宋灭亡之后,周密常用诗词来表现故国之思和故土之恋。其词的艺术特色是广益多师、风格多元;用字精审、构思精巧;清丽骚雅、审音协律;含蓄蕴藉、情寄深远。周密的词作,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范式,丰富了诗词苑囿,为词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柳洲词派是明末清初的一个重要词派,地处嘉善魏塘.依据一是戈元颖、陈谋道等编<柳洲词选>所收的词人词作,二是明末清初以"柳洲八子"称名的活跃于魏塘的词人唱和群体.柳洲词派最有特点的传承方式就是以典型的江南望族文化为主环链进行词学上的相互影响和承续.  相似文献   

20.
南宋遗民词人将深刻的佛教哲理内涵熔铸到词中,不落痕迹地转移到词作内容的审美表达,巧妙地将佛教思想转化为词中的审美意境。佛教经典文献和禅宗语录,既是南宋遗民词中的重要组成材料,也是创作主体心灵、情感的载体,佛教语典如此广泛地融汇于遗民词中,一方面表明了遗民词人对佛教思想接受的自觉与深入,体现出了词体的老成之境;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们虚空淡泊的心理,易于将佛教思想融入自己的人生哲学、审美趣味中,并将之转化为词作中的审美意象及其创作时的词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