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差别对待与歧视的界限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容易混淆的,而对两者进行准确区分必须明确界定歧视的范围.这就需要在法哲学的视角下弄清楚什么是平等,界定现阶段平等的制度意涵是适用法律平等和立法平等,具体表现为相同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差别对待.而歧视的本质特征是不合理的差别对待,但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很多时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国应完善立法、积极司法,开展有效的反歧视行动.  相似文献   

2.
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成因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转型时期,女性享有平等就业权是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维持社会和谐稳定和两性协调发展的保障。然而,近年来以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为代表的女性的就业歧视,已经演变成为我们必须面对普遍现象和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尽管我国通过法律手段加强了有关禁止性别歧视、保护女性平等就业权的规定,但仍难以有效解决女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歧视问题,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普遍下降。解决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重点对策为重构反就业歧视立法,具体说来,应当完善、细化现有反就业歧视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修改现行法律中不利于女性就业的规定,明确规定就业歧视的判断标准和就业歧视行为,完善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程序或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机构,建立、健全生育保障法律制度,将生育成本社会化等。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普遍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现象,就业歧视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是根治就业歧视、维护公民平等就业、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当务之急。现从就业歧视的界定入手,在分析我国现有立法不完善的情况,并从实体方面和程序方面为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提出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平等就业权是公民基本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际人权法上普遍接受的原则。由于种种因素,当前我国就业歧视问题依然非常严重。要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完善法律制度、明确政府责任入手,借鉴国际反歧视的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我国就业歧视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年龄歧视和其他方面的歧视.剖析了在新制度经济学的框架中,就业歧视行为实质就是在市场竞争中达不到资源最优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况下,有限理性经济人通过一种惯常的价值判断和认识体系,从而实现对劳动力生产要素配置的一种次优选择.提出了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反就业歧视的经验,通过制定<反就业歧视法>等措施构建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和组织机构,以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就业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男女不同龄退休制度是就业领域中的性别歧视,但是对此性别歧视的认定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基于性别的差别对待的存在,因为并非所有的差别对待都是歧视。应该在对就业歧视的构成要素及抗辩事由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男女不同龄退休制度的歧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现代化转型期,农民工就业歧视表现为就业各环节的歧视.它对构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造成了严重不利影响,加剧了就业保障歧视.消除就业歧视影响,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就要建立农民工平等就业促进机制、社会保障政策协调机制以及社会保障与就业发展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现象不仅影响高等教育的走向和发展、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而且也与法治精神和法律价值相背离。立法保障是真正实现毕业生就业平等的重要手段。因此,从立法角度出发,针对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主体意识薄弱、法律层次体系不规范、反就业歧视法律缺失的现状,国家有必要通过增强立法主体意识、规范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制定高校毕业生反就业歧视法三方面对就业歧视现象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9.
女性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女性就业歧视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 自二战至今似有愈演愈烈之势。女性就业歧视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机会平等和待遇平等, 使人类的发展潜能、选择和从事职业、实现个人抱负的自由受到限制, 由此造成了人的才能和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严重地影响到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因此, 反女性就业歧视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根据贝克尔的歧视理论, 对女性就业歧视现象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并结合目前我国女性就业歧视的特点, 提出了反女性就业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受歧视的二元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农民工受歧视的问题却非常严重,既损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农民工在城市中所遭受的歧视主要表现在就业歧视、社会保障歧视、教育歧视,根源在于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为解决农民工受歧视问题,应从改革户籍制度入手,加快制度创新,创建平等的就业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女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经济学对就业问题的分类,从三个角度分析当前影响女研究生就业的一般性原因,根据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分析女研究生就业问题中的特性原因。并提出促进女研究生就业的对策: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问题入手,整体解决女研究生的结构性就业问题;制定相应政策法规,实现平等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除用人单位后顾之忧;重视素质教育,提高女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对女研究生的针对性职业指导。  相似文献   

12.
就业歧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在就业领域中存在着严重的就业歧视,诸如年龄、性别、户口等等方面的就业歧视已经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根据就业权产生的依据和满足人们需要的层次的不同,可以将就业权划分为基本就业权和非基本就业权,就业歧视也就相应地划分为基本就业权领域的就业歧视和非基本就业权领域的就业歧视,后者又可以分为由劳动者自身内在因素引起的就业歧视和由劳动者自身外在因素引起的就业歧视。针对以上三种不同类型的就业歧视,主张按照贡献原则进行就业权的分配,在基本就业权领域实行完全平等分配;在非基本领域以劳动者内在因素为依据按照贡献原则进行比例平等分配,以此来建构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并根据产生不同就业歧视的原因,对拟采取针对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就业平等权作为基本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国际人权法上普遍接受的原则。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我国批准、加入了一系列禁止歧视、保障就业平等权的国际公约,但由于种种原因,就业平等权在我国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就业歧视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传统观念的更新、相关制度的变革外,主要还得从法律制度上着手,借鉴国际反歧视立法之成功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
就业平等权作为基本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国际人权法上普遍接受的原则.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我国批准、加入了一系列禁止歧视、保障就业平等权的国际公约,但由于种种原因,就业平等权在我国的实施并不尽如人意,就业歧视已成为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除了传统观念的更新、相关制度的变革外,主要还得从法律制度上着手,借鉴国际反歧视立法之成功经验,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于女性的合法权益完善方面取得明显进步,国家已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用以消除对于女性的各种歧视,但伴随就业压力增大与就业竞争加剧,性别歧视成为就业市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其中女性职工就业歧视问题尤为突出,不利于社会长远发展,需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国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女性职工就业歧视问题,有利于使女性职工获得平等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与分析女性职工出现就业歧视的具体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公民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16.
以往对残疾人就业或妇女就业的讨论,缺乏对女性残障个体的关照。我国残障女性规模庞大,残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和劳动条件权等就业权益面临严重困境。文章从交叉性理论出发,剖析我国残障女性的就业权益困境,分析我国残障女性在宏观(传统观念和法律制度推波助澜)、中观(媒体的形象控制和代际压力)和微观(残障歧视和性别歧视)层面的多元交叉压力和歧视。对此,残障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应当推动残障女性反就业歧视的理念变革,促进残障主流化和社会性别主流化;建立性别与残障双重评估立法机制,完善法律制度设计和配套措施建设;优化多元主体协同网络以谋求社会合力,切实保障残障女性的就业权益。  相似文献   

17.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不容忽视。我国存在的就业歧视主要体现为就业机会中的性别歧视、职业结构中的性别歧视、职业报酬中的性别歧视。这直接侵害了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发展权以及生存权。我国的法律关于性别歧视的规定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和不足,如没有明确规定"就业性别歧视"的涵义,现有法律规范对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责任的规定较少而且惩治力度不够,没有明确反就业性别歧视的专门机构且司法救济途径不完善等。为实现无性别歧视就业,当前从法律层面应对"就业性别歧视"的涵义进行明确的界定,明确规定就业性别歧视的承担法律责任并加大处罚力度,建立专门的反就业性别歧视机构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就业歧视”的法理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反响强烈的各种"就业歧视"现象进行了法理学分析,提出了立法建议.面对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欠规范的劳动力市场,本文主张通过立法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国家干预,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给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的机会.同时本文也注意到反"就业歧视"并不能增加就业岗位,立法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对人的平等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在权益保护研究日益广泛深入的后疫情时代,新冠肺炎患者权益保护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通过分析我国新冠肺炎患者权益保护的现状,阐述存在“生理性弱者”向“社会性弱者”滑坡的风险、不受歧视权的内涵有待落实延展、隐私权侵权责任主体的限定偏于狭窄等问题。从救治权、不受歧视权、隐私权等三个方面提出建立反歧视文化氛围、改革伦理关怀机制,发挥就业仲裁机构作用、构建就业风险评估制度,实施多元保护举措、扩大侵犯隐私权惩处范围的建议,为我国新冠肺炎患者权益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就业反向歧视案件大量存在,尽管对其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司法中已认可了反向歧视的存在。其原因在于其具备了认可就业反向歧视的法律基础、理论基础和社会基础。而在我国,就业反向歧视案件仍未浮出水面,究其原因,在于无论是法律制度还是社会环境均没有提供这类案件存在的基础。对中美两国反向歧视存在基础的比较分析对于我国纠正就业歧视理论研究中的偏差、确立合理的平等就业权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于制定合理的暂行特别措施、消除就业歧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