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赵阳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34-38
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在分析当前农业农村总体形势、阶段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指出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力处理好战略性问题和技术性问题、粮食总产量和品种结构、粮食数量和质量、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扶持小农生产、政府和市场、藏粮于技和藏粮于地、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这8大关系,最后提出了稳步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7个方面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化产业既属于经济领域,也属于文化领域。因此,在秉持国家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要求,开展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要注意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特殊性。新时代加强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切呼唤准确把握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使命、新理念、新前景。针对其面临的供给侧困境、结构性矛盾、体制性掣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文化产业要素供给、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完善文化产业体制机制是新时代中国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其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导向,创新要素供给是动力引擎,优化结构布局是有效抓手,完善体制机制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刘春雪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9(3):144-149
学术期刊是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术传播的主要媒介,深化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加快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及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学术期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动力和目的。我国学术期刊要以需求为导向,并遵从办刊规律与宗旨,从学术期刊组成结构、编辑人员专业组成等宏观方面,期刊栏目、论文类型等内容方面以及出版形式和出版模式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5.
方福前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0,(3):72-81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供给学派经济学、里根经济学之间是什么关系?从经济背景、改革依据、改革举措、改革目标四个方面进行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改革举措方面,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参考借鉴了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但是大大超越了供给学派和里根经济学;在经济背景、改革依据和改革目标方面,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里根经济学有实质性差别。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许多创新,有许多中国特色。更重要的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中国式供给革命,是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赵冰琴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36-4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在全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起着示范引领的关键作用,更要率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及其辐射带动京津冀南部区域的能力。本文在正确理解和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结合石家庄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严峻挑战,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要把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放在首位;以实施人力资本提升战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以制度创新为先导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许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2):124-130
特色小镇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经济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发展特色小镇提供新思路.地处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的嵩口古镇作为中国首批特色小镇,以"文创+旅游"模式打造特色业态,摸索出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充分审视嵩口古镇建设的基础差距和现实困境,推动"产、城、人、文"合一下的生产、生活、生态的有机融合,是回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源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历史趋势延续以及适应时代要求的扩展和深化,同时具有市场基础、政府指引和微观调节的多维特征。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防范和化解其长期增长效应与短期稳定效应的可能冲突,综合协调各项重点任务中去产能与继续工业化、去库存与房地产泡沫、去杠杆与债务可持续性、降成本与工资收入预期以及补短板与基础设施投资的平衡关系,与积极需求管理政策相配合,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实现中国经济景气的正常化,以维持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赶超模式。 相似文献
9.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8-31
随着经济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河南省农业的供给侧结构问题越来越突出。文章基于供给侧结构性视角,分析河南省农业在供给上存在的问题:农业发展的劳动力缺失,生产技术落后;农产品加工制成品质量偏低,品牌塑造能力弱;农产品库存量大,销售套路单一。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提出针对性建议:首先是对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引导和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其次是改变农产品的质量,加大投资力度,改变和提升现有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农产品形成优质化、高度国际化、市场化的结构;最后是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通过价格补贴提升其在全国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56-63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社会改革的主线,改革需要法治的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法的完善,经济法应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该文以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作为切入点,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法制度建设,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试点地区宅基地改革的实践现状和当前宅基地改革的理论研究状况,在宅基地供给侧改革的内涵(市场规制)、法律逻辑(宏观调控)两个角度分别展开阐释,以此充分诠释经济法的耦合,为最大限度地加快宅基地制度改革步伐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成为重要议题.以财政收支扩张为门槛变量,运用门槛回归模型探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财政收支扩张的门槛效应;各省市的财政收支规模不断增大,处于中等和高等财政收支扩张区间的省市越来越多,并在东、中、西部蔓延.政府应加快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合理安排财政收支规模和结构,把有限财政资源用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等,进而推动要素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2.
试论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锦明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55-60
对现行政府预算收支体系进行分析 ,指出现行体系存在的弊端 ,阐述了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提出建立“WWW”三维立体的政府收支体系 相似文献
13.
试论财政支出制度改革的行政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景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5(3):278-282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财政支出制度的改革 ,这不仅是建立现代公共财政的关键 ,而且对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国目前的财政支出制度存在不少问题 ,迫切需要改革 ,而且 ,财政支出制度的改革将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王志扬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6):32-34
教育是准公共产品,高等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必须由政府和私人共同提供。我国政府财政支出在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着一些需要加以改进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对日本和美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进行了比较并且思考其借鉴意义,最后提出了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17-20
随着近几年我国GDP增速不断放缓,经济运行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态势和特点,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我国房地产市场当前严重过剩,去库存压力巨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笔者研究了我国现行的土地储备和供应制度,以及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在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土地储备现存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快过剩产能化解、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化解房地产库存等几方面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土地储备制度转型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展望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十三五”规划正在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也进入了深化和攻坚阶段,对国民经济的一些重要行业和能源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总体背景,展望中国能源经济形势,并遵循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情景分析法预测2020年前中国煤炭消费量、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结构。结果显示:在基准情境下,预计煤炭消费量将逐年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将逐渐放缓,能源消费结构也将伴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17.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
财政助推区域高等教育差异化发展。从区域高等教育财政支出总量及其内部结构——区域中央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区域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区域高等教育财政经常性支出、区域高等教育财政资本性支出两类四个方面,以省为单位,经由集中度、变差系数、Gini系数等指标,对2007-2016年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空间分布及变动特征展开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从总体上讲,区域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存在非均衡的空间分布状态,且维系着相对稳定的格局;就内部结构而言,高等教育财政支出中,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区域高等教育财政经常性支出、区域高等教育资本性支出空间分布朝着均衡方向发展,区域中央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非均衡分布状态还在持续。 相似文献
18.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信贷补贴理论、金融市场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探寻我国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农村金融市场运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加强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开发新的金融产品等方式扩大涉农金融服务面;通过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实现对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从而增加农村金融有效供给;通过突破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瓶颈、加大农村金融信贷投放、加快三产融合等来加速农业结构调整;通过发展“一条龙”式金融服务和“互联网+农村金融”模式赋予农村金融服务更广泛内涵,从而构建系统化、多元化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9.
宋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6):59-68
鉴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供给侧改革背景以及规划法治对改革的助力功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发展规划法治的构建提出了坚持以良法善治为首要前提、尊重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机制的耦合、保证正当性在法治与改革间的双向建构、实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以及确立法治构建全局化意识五项基本要求。基于改革需求,构建发展规划法治可选择以下实现路径:完善规划法律体系,制定《发展规划法》;严格规划依法行政,落实问责制度;提高司法公信力,健全规划司法救济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保障规划民主性;普及规划宣传教育,强化规划法治观念。实现发展规划法治,在为改革提供制度性保障的同时可助力改革发展,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必需,亦是构建发展规划法治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