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重要时期。围绕如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安徽省已经开始在部分地区进行了社会救助管理城乡一体化实践。在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的同时,也发现了漏洞和不足,尤其是城乡低保制度的失衡问题突出。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建设,要结合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分阶段分步骤,逐步实现。要在探索建立城乡低保一体化架构、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过程控制、加强财政保障机制建设、城乡低保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进行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建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既是保障农村居民最低生存权的需要,又是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需要。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保障面窄、标准低、低保对象界定标准上困难等方面的问题。这需要从发展民族地区规模经济、拓宽筹资渠道、实行多种保障方式相结合等方面来构建立民族地区农村最低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试点迄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分类实施的现实已经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底线的公平正义,同时也为了弥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资金的短缺,基于当前实际需要建立县域内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包括法制的一体化,资金一体化,组织机构一体化和评估与监督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不断深化的城市群关系或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区域的社会一体化。区域内的户籍开放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就是社会一体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长株潭"一体化区域内建立相互协作的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制度具有可行性和必然性,而最终目标则是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贫困群体规模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西部民族地区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西部民族地区出资能力低下、保障资金筹措渠道少等因素的制约,实际执行的低保标准和支出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发达地区,这种状况与党和政府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相背离.中央和各省(区)要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农村低保的财政补助力度.应适时建立农村低保金的垮省调剂机制,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8个西南民族扶贫县596户农户关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46.7%的农户感觉满意。存在的问题依次是,低保户产生程序不合理、政府补贴太少、低保户名额太少。建议严格执行低保户产生程序,实施分档补助方式,扩大补助标准,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整合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所面临的风险和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经济讲求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不可避免地会使一些老弱病残、家庭子女多、文化素质低下、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人群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急需救助。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目前这一制度虽然在一些地区已具雏形,但大部分地区仍未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8.
人口较少民族的互助行为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背景形成下以亲缘、血缘关系、邻里关系为纽带共同抵御生产、生活风险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探讨了现代社会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结构变化、农村人口流动加剧以及在全国普遍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背景下,重视和弘扬人口较少民族地区村民之间的传统互助行为,充分发挥传统互助行为的作用,以弥补农村低保对于农村贫困人口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不足,逐渐完善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
新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思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新疆1999年开始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对我国其它中西部省份起步较晚,覆盖率低。通过对新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和资金进行了测算,提出新疆全面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生有所靠”基本生存权益的制度。各地通过试点运行,五低保标准的确定,低保对象的界定,低保资金的来源保证以及操作程序的规范等方面曝露出很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生存权不仅仅包含生物式生存的权利,还包含着社会性和文化性的权利。发展权是谋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权利,尤其强调发展的机会均等。生存权的实现离不开发展权的实施,发展权的实现又以生存权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离开生存权谈发展权或者离开发展权谈生存权,都不具有现实意义。国家对生存权进行法律保护所承担的乃是一种直接责任,对发展权的保护承担的是一种间接责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是一个既保护生存权又保护发展权的系统的救助工程。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把生存权具体化为最低生活保障权,使贫困人口拥有法律上的请求权,对于发展权的保护还是主要要依靠政策来实现,这些政策当然要逐步的实现法律化。  相似文献   

12.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 ,是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 ,对促进经济的发展 ,维护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 ,我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时间较晚 ,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等待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公共产品,低保金的发放是其核心问题。通过分析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财政支付现状,发现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对象核定难、标准偏低、监督不到位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通知形式出台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因本身存有瑕疵,执行不到位,缺乏宣传,以至保障标准形同虚设,没有实现现行制度设定的应保尽保。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的基础上,应以是否拥有生产资料和居住地为准,分类依法给付,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范围、对象、标准和补助水平,并从致贫原因入手完善相关制度,从根本上缓解或者解决居民的贫困状态。建立行政协作机制,增加行政给付的效益,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最根本的驱动作用,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空间存在形式,工业化、城市化必然要求非农化,农业产业化实质上还是工业化改造传统落后农业的问题.本文建议用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等来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政策和制度及其变迁,特别是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反映出社会理念的进步和制度水平的提高。针对国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选择了五个国家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国内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变迁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应明确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定位、农村低保应该处理好与自立脱贫之间的关系、加强政府与民间的合作、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立法、设立合理的农村低保基准线。  相似文献   

17.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在考虑社会成本的基础上,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应以保障全体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为原则;在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上,应考察贫困的原因,对于不同情况的人群要分门别类地进行保障;必须确立合理可行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及运作程序;保障资金应由中央和地方分别列入财政预算,由县、市民政部门实行专账管理。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经济转型和入世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结合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和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指出在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得到完善的情况下,应大力建设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应加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设,这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国家经济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家通过“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和“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等措施加大了对民族地区财政扶持的力度,使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覆盖面有所扩大、保障能力有所增强。为了量化反映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以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为研究对象,以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编制民族地区社会保障指数的方法,通过计算各民族地区的社会保障指数,发现社会保障水平居于全国之上的只有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3个自治区,海北藏族自治州等7个自治州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而其余的自治区和自治州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社会保障能力最低,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70%。总体上,民族地区的养老保障能力最薄弱,其次是医疗保障能力,最低生活保障能力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应对国企改制和市场经济竞争负面影响的一道"安全网",为因各种原因陷入贫困的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起到了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但由于设立时间短,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不足,城市人口增长过快且流动性大等原因,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和完善的问题。在回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制度在运行理念、管理实践和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从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存到促进其发展和社会融合的目标转变,完善社会救助立法和提高低保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以及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