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战略规划本质上是"行动过程",它不仅指战略规划的文本,更是指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的完整过程。大学战略规划过程其实就是行动者(规划相关人)参与规划行动的过程,集体行动成为大学战略规划的内在要求。大学战略规划的有效性是获得行动者(规划相关人)的认知和遵守而实现了其预期效果的状态,是行动者(规划相关人)对规划普遍性地认同和遵守的程度。从集体行动的逻辑出发可以发现,大学战略规划存在"集体行动的困境",这种集体行动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大学战略规划的自由行动者缺席和大学战略规划的政治市场失灵,而正是集体行动的困境导致了大学战略规划的有效性问题。对此,需要从制度层面、组织层面、认知层面三个层面相互联系和共同作用消解大学战略规划集体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2.
社会治理作为一种群体行动,经常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要提升医患关系治理中“治、转、提”的成效,就要重点考察作为认知心理基础的群体效能以及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互动效能,重视起动机作用的认知闭合需求。医患群体效能影响群体团结和群体工作绩效;互动效能能够提升对医患内外群体规范的认知水平,降低群际焦虑的,并形成外群体自我。认知闭合需求对那些与刻板印象相关的社会认知变量均有影响,并通过冲突管理影响着领导决策,对医患个体态度和行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未来提升医患群际关系的研究,需要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展开,为医患关系治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和应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是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群体为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集体行为,是特定群体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利益关系重组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对群体性事件的成因、性质、社会影响、处置措施等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也显得日益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4.
社交化打卡学习成为近年来流行的网络学习方式,用户通过“打卡”这一具有仪式性的行为,量化记录学习进程;通过他人的点赞或评论,赋予了“打卡”行为更多的社交属性。打卡的社交化进程,是一个从个体集结到虚拟群体的组成,最后产生集体认同的过程。当下,以打卡学习为代表的社交化学习,在学习效率、个人隐私、自我认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产品、技术、用户等三个层面着手解决,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跨入新的世纪,群体心理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在概述集体效能理论背景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国外集体效能研究的现状。作为群体水平的一个重要特征,集体效能与集体的行为结果有密切的关系,对群体和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具有调节作用。集体效能大于个体效能的相加,它能够有效捕捉到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个体效能在本质上不同,个体对集体效能的知觉会受到团体领导和成员所持的个体效能信念、集体内部成员的合作行为以及群体的凝聚力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在个体之间。群体成员对群体是否能有效协调和整合其各种资源的评估是影响集体效能形成的关键信息。  相似文献   

6.
个体认知及其交流传播,往往离不开其所在群体认知的影响,个体认知能力的养成、人际认知交流的实现,都处于特定群体传播交流环境中,并受群体认知的影响。这意味着群体认知不是个体认知的简单相加,而是另有其规律和面临的问题。从认知交流障碍的角度来研究认知传播,是一个非常具有实践和理论价值的角度。就认知传播作为一种人际间的行为而言,除了有个体性的认知交流障碍症,还有群体性的认知交流障碍症,而群体性这个至关重要的传播要素,却恰恰是脑科学等非文科学科研究的盲区。为此,本文借鉴Joseph A Wszalek的法律认知交流模型,从获取交流信息、内化交流信息与交流信息互动三个模块考察群体认知传播障碍,形成AII群体认知传播模型,以描述不同群体的认知传播及其障碍,希望能够使用该模型来预测可能的群体认知障碍,提出系统性干预方案,以改善群体认知传播。  相似文献   

7.
针对行政管理过程中常出现的"搭便车"行为所造成的"集体行动的困境",结合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著名观点"集体行动的逻辑",认为出现这一困境的根本原因是:集体行动的成果具有的公共性以及"经济人"的本能追求阻碍了集体行动的顺利实现。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通过分析"经济人"的社会属性,挖掘人类的"伦理"需求,建立集体成员间的信任以及激励集体成员可以实现集体行动困境的伦理超越。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集体”常被视为一个系统,但是人们对这一系统的复杂性及其运动往往语焉不详,尤其是,对集体行动的解释仍然存在着方法论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分歧:前者从个体性的构成要素出发来解释其互动关系与集体行动,后者则从整体性的内在关系来解释集体与个体的行动,归根结底,分歧在于对集体的实在性的立场不同,导致了对集体行动的解释不同。因此,理清集体系统的复杂构成及其运动进化,并实现方法论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在集体行动解释中的互补,显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环境秩序中,科学层面的共识认知并未有效对"集体行动"进行快速、必要的逻辑引导,更未成为普通民众中的文化认知。这就客观上需要通过"政治杠杆"着力驱动从"科学认知"向"文化认知"方向上加速转化与渗透。然而,由于"局中人"之间存在利益结构差异,导致相关国家间在构建环境秩序的规范、规制等问题上形成了复杂的"议价博弈"。对此,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构建全球环境秩序的过程中,亟需结合国情谋划合理的对应方略。  相似文献   

10.
在集体行动中,领袖或积极分子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责任感、团体压力、个人利益和制度排斥等因素会导致积极分子的出现,但这些因素并非固定不变的。基于对A市业主积极分子群体的考察,本研究发现一些业主领袖基于自身利益、责任感、公益心或群体期望等因素投身于公共行动中,很多情况下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是交织在一起的。不同的业主积极分子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天平上的倾斜方向、倾斜时间与倾斜原因不尽相同。一些领袖和积极分子在遭遇到挫折后,会产生"失望"情绪,进而退出公共行动或改变行动策略。这表明影响集体行动领袖的因素通常是混合多元的,随着情境的变化,领袖们会重新调整他们的行动目标,进而改变行动模式,这会影响他们与其他业主的互动和群体团结。借助赫希曼关于"失望"的理论,本研究加深了我们对集体行动积极分子在私人和公共行动之间参与转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教师集体效能感与学校效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教师集体效能感干预了有效学校的关键特征,是学校组织文化的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不可或缺的动力;它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行为,影响了学生的学业成就.教师集体效能感对于学校效能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有助于从动态的角度揭示有效学校特性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作用过程.因此,探讨教师集体效能感与学校效能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人类学的知识谱系中,人类经济行为与特定的群体文化观念紧密相连,即经济行为受不同价值伦理的塑造,同时,它又透过经济行为对群体认同的建构与表达产生作用。在商业实践中,甘肃临潭回商与藏、汉等民族形成密切的互动关系,其经济行为成为多方互动中建构和表达群体认同的重要媒介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网络抗议行为时,多数研究者从集体行动、政治过程、框架建构理论出发寻找解释变量。在评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把风险感知概念引入到网络抗议行为的解释。基于经验数据,本文围绕三个主要问题展开:风险感知群体有哪些类别?不同的风险感知群体类型对网络抗议行为有什么影响?在网络场域中,与年龄、职业等传统解释变量相比,风险感知群体对网络抗议行为的解释力如何?  相似文献   

14.
以利益型和爱国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为考察蓝本,对北京市、重庆市、广州市大学生和学生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类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生成机制及其整合模型的作用路径略有不同.利益型群体性事件中,国家认同、学校认同、信息传播通过群体效能路径对行为意向产生影响;爱国型群体性事件中,国家认同、触发事件认知和信息传播通过群体愤怒路径对行为意向产生影响;触发事件认知和信息传播在两类事件中均对群体愤怒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对中国背景下大学生群体的研究,扩展了社会认同理论和双路径模型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城市基层治理的发展,城市业主维权行动已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社会运动,是业主自治的良好体现,但是在集体维权行动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境。本文通过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分析了城市业主集体维权行动中的"搭便车"行为,并提出选择性激励等合理的解决办法,以保证业主的整体权益得到维护,推动集体行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网络集群行为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借用集群行为理论,对网络集群行为的特征、发生要素和作用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并从社会工作视角对网络集群行为暴力倾向提出一些干预设想.文章认为,网络集群行为的发生,从微观层面看,是信息刺激(外因)和网民认知(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加强网络立法和监督、规范人们的网络言论是对外因的干预,而对内因的干预需要引进社会工作的认知一行为疗法,通过改变网民的认知去改变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过程中有关行政垄断豁免的反复变化,集中体现了多个利益群体间的竞争与博弈,最终的立法结果也是各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设定一个三方群体竞争模型展开行政垄断豁免相关利益群体的立法博弈过程研究,对与行政垄断豁免相关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消费者三个利益群体在立法过程中的竞争行为和稳定均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国企群体集体行为的优势决定了其在群体竞争中的胜出。三方群体竞争可以实现稳定均衡,但由于再分配无谓损失的存在,这一均衡仍有帕累托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18.
社会技能是个体经过学习获得的、在特定社会情境中有效而适当地与他人进行相互交往的活动方式.这一概念可以从"同伴接纳定义"、"行为定义"和"社会效度定义"三种方式加以界定.关于儿童社会技能的研究可以归纳出四种理论观点或模型,即行为结构的观点、人际问题解决的观点、社会技能的加工阶段模型以及社会技能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社会技能和社会能力两个概念有着重要的差别.在干预和训练中要考虑个体特点、交往过程和行为背景等多个层面,以形成和提高社会能力为训练目标.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的失范行为来自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消极认知和情绪体验,其个体心理表现为消极自我认知、消极情绪反应和消极心理应对。对大学生失范行为的干预要从个体和团体两个层面进行。个体层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心理教育;团体层面包括课堂教育、大学生思政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关于我国先富群体消费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先富群体以其对社会财富占有量多和财富增长速度快而在启动消费市场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先富群体的消费对社会其他阶层人群具有很强的先导性 ,是带动我国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但是 ,无论从经济理论进行思考 ,还是从现实的统计数据进行推断 ,先富群体消费结构升级缓慢 ,特别是先富群体惊人的收入增长速度与其合理消费支出间的严重失衡现象 ,在某种程度上确已成为我国当前扩大内需的瓶颈所在。启动消费是一种政府行为和居民个人行为有机结合的过程。政府应制订各种有效政策 ,引导先富群体扩大合理消费。同时 ,要遏制先富群体中一些成员的不合理消费如关系消费等 ,净化我国消费环境。要鼓励先富群体进行投资 ,以促进中低收入者的消费和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