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级"非遗"名录是"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西南少数民族国家级"非遗"名录明显存在着民族、地区、类别分布上的不平衡性,代表性传承人在总数上严重不足、老龄化严重、性别比例不协调、类别分布不均衡等特点。国家级"非遗"名录依然存在表述笼统和不规范、申报地区与项目流行地区不一致、项目分类不明确、传承人数量偏少难以满足遗产保护的实际需要、传承人名录体系的分级制度导致传承人人为阶层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以亲身经历着重介绍侗族大歌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即2003年黎平县政府开展侗族大歌申请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工作,未获得成功;2005年开展侗族大歌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入选了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下步申报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拿到了“通行证”;2008年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贵州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集了侗文化专家到贵阳制作申报所需文本,贵州省电视台完成了影像的制作。文本与影像资料将于2008年9月25日上交国家文化部非遗中心,并报送到联合国初审合格。同时,阐释了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保护传承侗族大歌的重要性,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以及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常识。  相似文献   

3.
正"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于2012年12月5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它是我国首个人选该名册的项目,在福建非遗保护领域显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国际一级协调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三个序列,构成一个整体性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评选并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彭水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调查,分析彭水非遗传承人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问题,并提出政府提供经济资助,公益性组织或个人对非遗传承人提供帮助,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生产实践性保护,以及加强制度建设与管理、加强非遗传承教育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以文传,文以人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与承的合体,传承人是非遗传承的核心,传承人的生存和保护情况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一背景下,以东莞市非遗传承人为研究的切入点,立足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充分发挥田野调查的作用,对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存与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对传承人保护以及培育进行探讨,提出政府要培养青年传承人、壮大非遗传承人群体、完善非遗传承人认定制度以及生活保障制度等,以期促进“见人见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的整体回顾基础上,针对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进行量化统计和数据分析,并根据我国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录提出了现存问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作为一种制度,在我国实施不到20年的历史.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意见》,这是继非遗名录保护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重大制度、法典颁布实施以来的国家新文献,其意义非凡,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与讨论.其中,《意见》的一个关键表述是完善对传承人的记录体系,结合我国的非遗保护经验与教训来讨论,笔者以为,传承人口述志,可能是未来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8.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中,布依族有3项入选国家名录,22项入选省级名录。在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笔者认为应注意充实薄弱环节、发挥聚集优势、注意人无我有原则等。  相似文献   

9.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中,布依族有3项入选国家名录,22项入选省级名录。在布依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笔者认为应注意充实薄弱环节、发挥聚集优势、注意人无我有原则等。  相似文献   

10.
保护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文献库中进行检索,通过对2006—2016年的文献统计分析发现,非遗传承人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内容集中于个别案例、多角度的认定制度和保护措施,对传承人的系统研究、后代传承人和非遗活动相关人员的研究较为缺乏。今后非遗传承人的研究应着力于认定和保护制度、相关权利保障、后代传承人的培养以及非遗传播工作者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是传承,保护的核心是传承人。传承人掌握着非遗的核心技艺和知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的传递者。传统工艺类非遗中的麦草画工艺是由手工艺人利用相关工具纯手工制作出来的,传承人在这类非遗传承过程中更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保护好传承人,是解决非遗传承危机的关键,也是实现非遗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以袁月英麦草画为个例,从传承人的视角出发,探索适合麦草画工艺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保护"为主题,在融合访谈调查及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挖掘"非遗保护"与"跨文化教育"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结合跨文化教育理论视野中的跨文化交流、反身性构建、身份认同等分析工具,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跨文化教育的双重领域,不仅拓展了"非遗保护"的文化教育维度,还为跨文化教育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生成新的研究路径及价值;在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路径的同时,还有助于唤醒、加强传承人的文化参与、身份认同及社会交流,进而为非遗保护与发展营造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3.
秦晗 《中华魂》2015,(3):50-52
2010年11月,京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文化部指定为国家级或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其中,天津市第一批"非遗"传人之一便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天津京剧院院长王平。他的传承之责,不仅履行在教学授课一项,而且体现在了多层次多方面的承担中。"京剧,对我们而言如同乡音一般,一脉相承,不能分割"回望京剧艺术的薪火相传之路,  相似文献   

14.
宁夏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已建立了“四级”保护名录体系,逐渐趋于完善和细化。宁夏体育类非遗代表性项目总体数量相对较少、传承人老龄化现象较严重、传承基地数量偏少,呈现分布不均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宁夏体育类非遗的保护与发展应健全制度机制,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投入,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加强非遗机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体育类非遗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打造体育类非遗旅游目的地路线;建立体育类非遗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关联式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非遗”传承人的保护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延续的口承文化。其保护的关键是对传承人的保护。杰出的传承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延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历史上杰出传承者的出现,则是以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开放政策为条件的。我国政府构建了由国家级、省市级、地市级和区县级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组成的保护体系,每一个名录项目,都有相应的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支撑。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已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但传承人的权益却仍然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各级"非遗"名录的申报和项目保护上,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类陷入了一个误区。许多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进入国家级名录的民间文学项目只有84个,占全部1028个项目的8%,与80年代搜集记录下来的民间文学文本(故事184万篇、歌谣300万首、与700万条)和民间实际的蕴藏量极不相称。作者举出20世纪80年代东北、华北、西北、华东、西南五个大区的91个"常见故事"和"故事类型",一个也没有被地方申报,故而一个也没有能够进入名录,得到国家层面上的保护。民间文学传承人只有32名,占全国进入名录的777人的4%。许多著名的作品没有进入国家级名录,使国家级名录的权威性受到损害。亟待在理念上和实际工作上作出调整。  相似文献   

17.
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具有可以创新非遗项目传承人制度、创新非遗文化传播途径和实现非遗资源的整合利用等价值;目前荆州非遗数字化保护面临传承危机、受众危机和保存危机等问题;荆州要通过建立并完善非遗资源库、构建非遗数字化博物馆、形成立体化数字传播渠道等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有效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非遗保护,特别是在基层部门的保护实践中存在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即缺乏整体性保护理念。"村落文化""活态文化""文化空间"是非遗保护中容易被忽视,但却是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途径。甘南藏族自治州农牧区至今保留着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数量均居全省之首,对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非遗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少数民族非遗整体性保护要重视"村落文化""活态文化""文化空间",这三者与非遗水乳交融、相互融合、不可分割,村落文化是非遗的载体,活态文化是非遗传承的水系,而文化空间则是非遗生发的母体。  相似文献   

19.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是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是为了适应数字化时代人们生活方式应运而生的一种非遗保护手段,更是新时期开展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文章以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为研究对象,以“抢救”为第一要务,围绕“口述记录、传承教学、项目实践、综述、工作卷宗”的途径展开,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传承人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保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探究抢救性记录方法,使之成为非遗保护必不可少的有力工具,促进重庆非遗传播、利用和发展,为重庆非遗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和理论支持,为重庆市乃至全国非遗传承人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与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许多存在的价值,其保护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捍卫我们不断逝去具有不朽价值的古老文明。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从几方面下工夫:分清主次,积极申报;全方位收集;制定措施,强化保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如此,就可使非遗得到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