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既是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的具体实践,也是支撑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其生成逻辑具有多重向度。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法律制度不健全、农民群体法治意识淡薄、司法资源供给不足等诸多障碍。应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以权力规制、权利保障为核心,夯实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基础,构建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加强农村基层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法治理念培塑,籍以助推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社会治理的基本问题和法治保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的重要内容。移民信访、搬迁重建和环境保护等问题导致三峡库区社会治理存在时代性和特殊性。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就业安置、移民心理、移民信访等问题给三峡库区社会治理带来治理困境和全新挑战。倡导三峡库区社会治理的法治理念和采取社会治理的法治方式才是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基本途径。研究三峡库区社会治理法治保障可为社会治理法治化提供样本。  相似文献   

3.
语言治理法治化是指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对语言进行法治化治理,语言治理法治化是涉及语言因素的法治化公共事务治理,具有法治性和公共性特点。语言治理法治化的基本内涵体现在法治与语言、语言与治理、法治与治理之间的关系上。语言治理法治化的困境体现在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完备性、语言主体依法管理监督的不充分性、语言治理客体依法参与的不适应性。语言治理法治化的路径选择体现在构建主体多元的语言治理法治化体系、提升系统综合的语言治理法治化能力、创新科学多样的语言治理法治化方式、营造和谐健康的语言治理法治化环境。  相似文献   

4.
自近代以来,中国就面临一个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历史课题,即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国家权力统治向现代社会治理(多元主体共治)转型;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制度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利益的日益多元化和社会多样性,更是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迫切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不仅要完善体制内的社会组织建设,更重要的是将体制外的社会组织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以此为基础将其纳入到体制中来,在法治约束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础上建立起公共权力与公民之间制度化、规范化与法治化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宁文武 《社区》2014,(36):42-42
为了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关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和“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的要求,倡导和推动社区体制、机制、组织和治理模式不断创新,更好地发挥创新在城乡社区发展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使城乡社区在创新中发展,功能在创新中完善,  相似文献   

6.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实现了"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法治保障力度不断加强,但仍然存在依法行使自治权力度不够,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完善,民族地区法治服务还需要加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跟不上社会的快速发展。要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依法完善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民族地区法治服务水平,实现新时代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层治理法治化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需要处理好法治与效能的关系,基于文献梳理和上海的基层治理实践,对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内涵与困境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基层治理法治化应当包含权力的规范运行及其与权利的有效互动两个要义,通过统合正式与非正式制度推动治理合法性与有效性的统一;基层治理法治化可以通过健全基层法治体系推动治理权力规范化运行,发挥党建统合优势,深化大联动机制整合正式与非正式治理资源,同时规范智能治理运作体系,提升治理有效性;治理模糊性与法治严谨性的内在张力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主要表现为制度匹配错位、部门协同难题与绩效考核困境等;新制度主义理论有助于理解中国基层治理法治化的实践逻辑,法治化、制度化能够降低治理成本,基层治理的资源约束使治理行动存在策略性执行空间,可能会加剧基层治理法治化困境。研究表明,要继续推进基层简约高效治理体制的构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协同整合作用,优化基层考核激励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秩序与活力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提出是我们党长期社会管理实践经验的阶段性总结和理论创新的升华,也是主动回应社会新挑战的现实需要。学术界对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意义与内涵、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等方面。我国新型社会治理是一元主导、多方参与、各尽其责的协同治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激活社会各方治理力量,处理好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治理过程的民主化、法治化、规范化,强化法制机制,建立制度保障。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需要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机制,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机制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9.
《政府理论(续篇)》是在《政府理论》基础上对具有中国特色政府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丰富,其理论创新之一就在于明确提出和论证了行政及行政管理、行政治理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政府治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强弱和兴衰,政府治理应该中国化、社会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和道德化。该书的出版,必将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的理论资源,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和完善,提升我国政府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南都学坛》2015,(4):87-92
社会治理系统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治理资源的有力保障,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需要对治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配置。社会治理体系下的治理资源包括治理制度、治理文化、治理平台、治理信息数据库。治理制度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保障,治理文化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内驱力,治理平台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具体实现理路,治理信息数据库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配套载体。而对治理资源的挖掘与完善程度,影响着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进程。对治理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配置,要立足于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求,从以依法治国为指导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建设、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内核的公共治理文化、完善和扩宽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有效平台、建立健全大数据支撑下的社会治理信息数据库、构建治理资源协同配置的运行机制五个层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法治轨道上开展社会治理有利于夯实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基础。社会治理法治化承续马克思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秉持中国共产党社会治理实践的经验总结,反映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遵循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道路指引。本质上讲,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以良法善治为价值起点,追求公平正义和人民至上,并付诸制度建设实践。新发展阶段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确保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地位,依法完善社会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规范体系,发挥社会治理中的社会组织作用,在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实践中接续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指通过法治的社会治理,既要服从善治理念抑或更好生活的需要,也要遵循包括法治在内的各种公共事务的属性和规律。在新时代的背景条件下,社会治理法治化更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协同发展的基本路径。为此,社会治理法治化,需要扩大民众的参与,改善社会治理的力量体系,通过依法治理、程序治理与责任治理的路径,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3.
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如何完善我国治理体系,提升我国治理水平,实现治理现代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政府公共性不足,协调不畅、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公民参与积极性与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了治理失效。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要从加强和巩固元治理、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治理法治化、培育社会组织、构建公民权利保障体系、健全社会风险预警和应对体系出发。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自媒体时代的来临,规制网络失范,实现网络空间的法治化,是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社会治理中日益重要的一环。网络虚拟社会与“言论自由”与生俱来,治理网络虚拟社会实质上就是保护和平衡言论自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社会管理的思维惯性和国家威权主义的作用,网络虚拟社会各方主体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单边主义思维特征和行为模式,已经成为网络空间法治化建设的障碍。针对网络虚拟社会的多主体性、非中心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必须抵制单边主义的思维倾向,引入协同治理思维和理论,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网络虚拟社会建设的协同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15.
创新社会治理已成为人民政协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使命。作为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之一,民主监督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进程中,有利于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有利于加强干部执行力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有利于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而现实中,政协民主监督面临着监督范围狭隘、监督形式单一、监督效果不明显等新困境,严重影响着社会治理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实效性。因此,必须从强化监督意识、完善监督机制和创新监督形式等方面入手提升政协监督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创新社会治理中重要的推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是时代所需,是依法治国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是网络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针对现实挑战及当下互联网治理存在的缺乏系统性、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网民的法治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的现实问题,提出从依法办网、依法上网、依法管网三个方面入手,切实推动网络空间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17.
作为参政党,民主党派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方面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认知问题、制度局限和资源困境。要从加强主体建设和完善渠道建设两个方面来提升民主党派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方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中,存在着把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等同于地方治理现代化、把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同于地方治理现代化、把地方政府面临的现实问题等同于治理现代化问题的误区,正是由于对于上述问题的错误认识导致对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推进障碍的研究产生了偏差。本文从制度、主体、资源、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地方治理现代化的推进障碍并从制度供给、主体联动、资源均衡、方法优化等角度设计了克服障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社会基层治理创新对塑造我国社会发展新局面以及为国家发展提供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主体—资源”视角,基于“地方政府—社会力量—资源条件”理论建构,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探索不同组态的社会基层治理创新路径与模式。研究发现:实现社会基层治理创新的必要条件是地方政府对于政绩生产的追求,引起社会基层治理创新的影响因素组合路径模式可概括为控制—适应推进型、嵌入—问题促动型和标准—发展优化型。深刻洞察创新背后的推动因素,为促进和推广社会基层治理创新提出实践启示,叙写中国故事与中国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承继全面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正值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要实施关头应运而生。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程度的不断加深,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促进法》既要严格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同时还要符合“三治融合”,保证有效实现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虽然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存在乡村正义与治理秩序等多元价值,但是,其在实现与推进过程中仍需要关切不断出现的“三农”问题,并以立法体系、执法监督、纠纷解决和人才培养等多元手段应对治理法治化的现实障碍,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全力构建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