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评价是学术发展与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学术评价推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专业评价机构对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目前的学术评价中存在着过于强调量化考核和文献计量,以发表载体判断成果质量等不足。应当强调创新和质量导向,完善公正开放的同行评议制度,注重国际间的合作共赢发展。复印报刊资料的论文精选坚持同行评议的主体地位,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和指标体系,基于论文精选形成期刊评价、机构评价、作者评价、论文评价、学科评价的完整体系,学术影响力逐年提高。未来将继续积极推进"创新和质量导向的人文社科学术评价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之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问题纷繁复杂,理论上尚不成熟,实践中问题较多.事实上,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以多种形相存在,如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对评价的评价"等等,其评价规范之间存在着学术标准与非学术标准等多种冲突.在评价实践过程中,也大量存在评价主体问题与评价程序问题等诸多矛盾.因此,迫切需要深入分析人文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建立与完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学科领域之间相互交融、学科领域进一步细分、实证研究方法大量被采用等新的特点的出现,使得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面临新的挑战。健全和完善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质量的提高,而不科学、不规范的学术评价机制则会阻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在学术评价过程中,引用率、采纳程度以及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应成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而"代表作"制度的采用也将有效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质量。  相似文献   

4.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环境与条件进行了思考。认为:无论是用科学计量学方法进行定量评价,还是用同行评议方法进行定性评价,都应该重视评价信息源的建设;从学术成果发表开始,净化学术环境;构建社会科学成果查新体系,参与成果创新性测评等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目的是促进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以人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必须完善成果评价制度,必须改变那种只重政策研究而轻视基础研究的倾向,强调学术文化研究的内在价值,统筹学术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建立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人文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6.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目的.提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水平,离不开科学有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坚持党的领导、"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障,坚持"质量为本"和"创新至上"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科学权威和公开透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现实需要.结合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量化评价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论辩","学术评价与科研管理评价的边界异化"和"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制度规制"三大问题聚讼,文章建议通过强化学术成果质量保障机制、优化学术共同体工作机制、构建学术争鸣长效机制和完善学术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等制度建设,推动构建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以期进一步改善新时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7.
梳理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序跋有助于补充和丰富学术评价指标,并为学术期刊办刊提供启发。下载CNKI中核心期刊和来源期刊发表的序跋数据,并运用文献计量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序跋发表规模不断减小,质量有待提高,存在重文学、艺术等人文学科轻经济、管理等社会科学等问题。建议学术期刊应加强对发表序跋的重视,搭建期刊和学术著作之间知识交流的桥梁,促进期刊和学术著作的协同发展。提升我国序跋的学术水准,完善期刊和著作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受制于管理机制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中存在学术评价行政化、评价标准模糊化、评价主体失位化、评价方法过分量化、评价程序失范化、评价工具落后化等诸多问题,亟待改进。研究认为,现阶段应坚持服务学术发展与促进学术繁荣、尊重学术规律与分级分类评价、注重同行专家评价等原则,坚持培育多元化评价主体、以质量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建立分类评价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适宜的评价方法的评价机制改进思路,提出了完善评价制度、遴选评价主体、改进评价技术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运用自然科学所使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来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使用完全量化的办法来评价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和成果价值,是否科学、合理,能否客观公正?这种评价是基于学术发展的逻辑还是基于利益分配?若从社会正义的视角来看当前的学术评价,沃尔泽关于社群主义的多元正义理论可能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最重要的力量,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功利主义利益驱动和成果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现实结合不紧,移植性、诠释性、解释性居多,创新成果不足,研究潜力、实力和效力发挥不够。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成果评价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如何建立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刻不容缓的、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回顾国内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现状并对美国、英国、芬兰等国研究评价案例进行剖析后可以得出结论: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质量导向原则、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规范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标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差别化评价、建立健全诚信公正的评价制度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做好我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做法,可以更好地拓展新的思路,提升研究质量,促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中国特色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要求。明晰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发展的历程、特征与趋势,对于繁荣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1983年至2017年间的7046条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主题文献,运用Cite 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该研究主题的总体发展历程、样态和热点主题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剖析。研究发现,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多样性显著;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的理论创新性不足;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研究比较热衷于对量化评价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离不开相应的程序,公正的评价程序是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前提与基础。文章在分析程序公正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的含义,并探讨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的价值。公正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的最低限度标准是:主体平等、实质参与、价值中立、程序理性、程序公开和程序自治。为实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程序公正,需要明确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职能,激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道德自觉,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制度建设,优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实施流程,保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是强化高等教育的育人本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基,倡导治理现代化、分类发展和伦理意蕴,既是新时期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也是面向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大学教学评价制度变革和完善的主要向度。目前,我国大学教学评价制度尚存在行政力量主导、重教轻学、工具理性崇拜、管理价值至上等与高质量发展相悖的问题。大学教学评价制度应树立多元主体共同评价的理念,突出学术权力的主体性地位;加强配套机制建设,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评价机制;坚持建构主义评价观,健全多元分类的评价体系;遵循管理伦理规范与道德精神,完善评教结果的反馈与利用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以定量评价为主导,尽管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在实际评价中"以刊评文"、学术创新力不足、重量轻质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当前学术评价倡导"破五唯",建设高品质学术期刊,展现中国特色的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的特点,避免过度量化,进行真正深入学术期刊内容,强调学术创新、学术声誉、特色风格、功能影响等定性指标.在构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选取20种中国文学学术期刊进行实证研究表明,运用该评价体系可以反映以引文指标为重要比例的文献计量学指标难以反映的特征,能够取得较好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存在着重数量管理而轻质量监控、重形式管理而轻视内容管理、重短期简单的管理而轻长期系统科学的管理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体制不健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缺乏必要的保障和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等。为此,我们应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形成开放的管理理念;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队伍;实行竞争上岗,推行激励机制;采取双重评价标准进行绩效管理,提升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特征及其对学术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社会科学具有学科构成的复杂多元性,民族性、阶级性、本土性,真理检验的直观性,价值实现的潜在性和间接性,成果多样性,引文的长周期性等特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应尊重其特殊性,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而不应照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中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3月2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和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发布论坛暨学术评价与学科发展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本次论坛发布了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17版)》和  相似文献   

18.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存在诸多矛盾。评价必须要基于成果的内在属性而展开,坚持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等原则对评价进行方法设计和制度创新。从"是"、"势"、"式"、"释"四维度入手,调适评价中存在的诸多矛盾的突破口,将放大其产生的正面效应,并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建立以同行专家为核心的评价治理体系是改进和完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是一个悄然突起的学术领域。通过科学引文索引和爱思唯尔等数据库,检索近十年来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图书评价研究的相关文献。从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数据(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展示了国外学术图书评价研究的总体情况。最后,我国学术图书评价从研究队伍、数据库和跨学科建设等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已成为共识。然而现实中,高校人文社科类教师科研评价存在一定的困境,影响了教师自身的发展和高质量学术成果的产出。完善高校人文社科类教师评价体系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以北京A大学为例,通过调研与分析,发现高校人文社科类教师科研评价存在一些困境与问题,建议在评价中进一步平衡“量”与“质”的关系;健全分类评价体系和完善分类评价方法;进一步完善与细化分类评价标准;切实推进高校“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学术氛围,进一步增强科研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