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齐晓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5)
把朝鲜族使用的兄弟姐妹称谓与汉族称谓进行词源、语义和语用三个方面对比.可以看到:朝汉代表性兄弟姐妹称谓的产生及演变过程;朝鲜语兄姐称谓比汉语更细化、弟妹称渭比汉语更简化的;语用部分从指代功能和拟亲属称谓两方面,还可以看到朝汉兄弟姐妹称谓在社会交际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向熹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82-86
汉语称谓词来源和构成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称谓词可以表现不同的态度和感情。忽略称谓词及其意义的时代、地域特点和语义色彩会造成理解上的错误,称谓词典的编纂可为读者提供方便的工具书.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汉日语社会人际关系称谓和人称指代称谓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及表现特征进行了多重角度的对比探讨,认为中国和日本悠久的语言文化交流历史以及各具特色的社会发展、语言结构和文化风俗给予称谓表现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现代汉日语称谓表现的异同.并通过研究分析,展示了把握这些异同对准确理解、应用称谓表现,深入认识其文化内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称谓是一个复杂的语言系统,是传递信息的媒介,又是信息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变异性。它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特征,是体现人际功能中言语交际参与者的角色关系,亲密程度及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它在反映和影响交际双方的关系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一方面,称谓直接作用于参与者的亲密程度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另一方面,参与者的亲密程度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反作用于称谓。恰如其分的称谓是言语交际的重要准则之一。 相似文献
6.
8.
谈谈汉语称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
<正> “称谓”一词,有广狭两种含义:广义包括所有人或事物的名称,狭义是专指人们可以用来互相称呼的有关名称。本文说的是后者。人们交际时,少不了要互相称呼。称呼的言词是否恰当,事关交际的效果。本文试就汉语称谓的名实、色彩及历史特点等进行初步的探讨,以便人们进一步认识并掌握这一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9.
周良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评话、弹词是类别称谓。苏州评话、苏州弹词是曲种称谓。而苏州评弹不是曲种称谓 ,它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合称或简称 ,指代这两个曲种。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是说唱艺术 相似文献
10.
张秀春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1):17-20
东汉班昭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一生获得的称谓较多,诸如正史称她为“曹世叔妻”,汉和帝及其后妃和当时人尊她为“曹大家”,后世人称她为“女圣人”、“曹昭”。此外她还有“一名姬”之说和字“惠班”、“惠姬”两说。这些名称的得来均有着特定的原因,并反映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从《太平经》看道教称谓对佛教称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理明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从《太平经》看道教称谓对佛教称谓的影响俞理明中国的道教源远流长,到东汉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体系,其中,包括对神和人的等级系统。神人者象天,天者动照无不知;真人者象地,地者至诚不欺天,但顺人所种不易也;仙人者象四时,四时者,变化万物,无常形容,或盛或衰;道... 相似文献
12.
丁夏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4)
本文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应重视汉语称谓词语的教学,并就汉语的称谓词语的民族性、丰富性和变异性特点,结合汉民族文化背景进行了论述,进而提出了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应予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白政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4):35-38
日语称谓多种多样,本文探讨日语称谓及其用法的异同,分析其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寻求称谓翻译的规律及技巧。这对于减少中日文化交流中的误解、掌握一定的称谓的翻译方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Z1)
称谓词是指用来称呼别人和自己的词语.本文认为,英汉称谓词具有七种意义,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指称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风格意义、修辞意义.称谓词不是简单的、无生命的符号,而是社会文化、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在跨语言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称谓词的运用. 称谓词是指用来称呼别人和自己的词语.本文认为,英汉称谓词具有七种意义,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指称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风格意义、修辞意义.称谓词不是简单的、无生命的符号,而是社会文化、主体的思想感情的载体,因此,在跨语言文化交际中,要特别注意称谓词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刘超班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5)
本文从汉语亲缘称谓系统语汇构成的多层性,单词构造的多样性,语音语形的多变性和语义指称的多向性等4个方面,用列举和部分统计方法,展现了汉语亲缘称谓系统的开放性特征,指明亲缘称谓系统并非一个数目确定的封闭性系统,而是一个数目不定的开放性系统。 相似文献
16.
阮桂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61(3):319-324
宁波田螺山地区相岙村的绰号使用十分广泛,全村每个成年男子都拥有一个固定的绰号,多以“名字+绰号”四字格格式出现,也有少量三字格和二字格。语义以“描摹性情”、“勾画相貌”、“生殖器名”、“表述特长”或“轶事典故”为主,起用缘由受性别、地理、经济和语用限制,直接体现着该村的生产方式和从业特点,其社会文化的时代痕迹明显。 相似文献
18.
称谓的简化与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友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2,22(4):71-72
汉语称谓有两种情况 ,一是官职称谓的简化 ,一是某方言区社会称谓的繁化。前者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使用经济的言语来表达 ,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时尚称谓 ,它简明、经济 ,也符合汉语双音化的发展趋势 ;后者是为了避免社会称谓的尴尬而采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汉语称谓虽然细致 ,但是也有难于称谓的域段 ,繁化称谓可以说是一种称谓空白的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9.
周雪根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1)
大多学者认为宋代的江西诗派是指活动在江西的一大批诗人所组成的诗歌流派.即,受黄庭坚影响的若干诗人,自然形成一个群体,由于领袖和许多成员是江西人,故被称为"江西诗派".其实,江西诗派中的"江西"并非指地名,而是以地名指代人名,实指黄庭坚.因此,江西诗派是指以黄庭坚为宗主的一个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20.
刘保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瑶族自称复杂,他称繁多,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是绝无仅有的。建国后,有些专家学者撰文探讨瑶族的称谓问题,诸如杨成志的《释瑶》、黄钰的《瑶族名称试释》、李增贵的《试说瑶语的“勉”》、舒肖的《也谈瑶族的“勉”》、李永燧的《关于苗瑶族的自称——兼说“蛮”》、蒙朝吉的《关于苗族瑶族畲族的“人”字试析》等,以上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有关瑶族的称谓,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对于弄清瑶族称谓的来源,推动瑶族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是很有益处的。 在研读诸多论文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瑶族的“自称”、“他称”的基本状况进行系统的疏理,对“自称”和“他称”的产生和形成的原因进行粗浅的探讨。这就是本文拟论述的问题,在此试谈个人的一管之见,就教于诸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