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自成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又是一位杰出的农民革命军事家。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于他的起义活动及评价方面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但对于他的军事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本文拟将作者年来在读史中所接触到的有关李自成的建军思想、战术思想和战略思想三方面的史料札记作些介绍,聊供对这方面的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 孔尚任(1648——1718)生活的清代初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极其错综复杂和尖锐激烈。这种时代特点不能不反映在他的思想和作品里。他的思想矛盾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攘夷的正统观念与颂清的感恩思想的矛盾统一于尊孔思想孔尚任主要生活在清康熙年间,他并没有赶上那改朝换代的兴亡变乱。然而,明末清初动乱的社会现实,特别是那尖锐激烈的民族矛盾,却对他的一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清朝初年,民族矛盾仍然尖锐激烈,汉族人民的反清斗争一直继续了七、八十年之久。其间,既有李白成余部李来亨、张献忠余部李定国等所率农民军的持久斗争,也有誓师抗清、兵败自杀的几社领袖陈子龙,坚守三月、殆被杀尽却“无一人顺从”(?)的江阴民众的斗争,还有明末文臣武将如瞿式耜、何腾蛟坚守桂林的斗争。孔尚任的家乡,鲁东农民于七领导的反清斗争坚持了十七、八年之久。曹州一带榆园军也英勇奋斗了七、八个春秋。自顺治至康熙初  相似文献   

3.
明末农民起义军是否实行过“均田”政策?这是研究明末农民战争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对这一问题,近年来史学界正不断进行研究和讨论,达里我补充一项论证,供大家参考。有关李自成军实行均田的史料,大家都知道,记载最明确的是《罪惟录》,其中说李自成在崇祯十七年实行过“贵贱均田之制”,这说明了“均田”是一种制度;另外,大家根据《出劫纪略》中关于李自成“割富济贫”这条史料,又论证了农民军确实实行过均田制。但农民夺得土地以后又怎样呢?大家还未作进一步论证。关于这一点,我从《出劫纪略》另一篇记载中获得一点消息:  相似文献   

4.
在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发展起来的张献忠农民军,曾多次在安徽地区作战。了解这支农民军起义队伍在安徽活动情况及其影响,对于研究明末农民革命战争史是很有意义的。 攻克中都凤阳 适应明末农民大起义形势的发展需要,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农民军十三家七十二营在荣阳召开大会,同意了李自成提出的“宜分兵各随所向”①的意见,并作了分工。张献忠部的任务,是和高迎祥、李自成部引兵东进安徽。张献忠部自荥阳东下,直捣凤阳。  相似文献   

5.
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绵阳市政协等单位发起主办的第二次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论论会于9月5日至9日在绵阳、梓潼举行。这次会议是为了纪念张献忠牺牲340周年,根据1984年秦皇岛第一次全国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论论会的建议而筹办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史和明清史的专家、学者和史志工作者一百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供了70余篇论文。到会的专家学者对明末农民战争中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应该怎样评论明末农民大起义在历史上的作用?70年代后期,有同志对农民战争是推动社会发  相似文献   

6.
目前,好些文章都在谈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有无天命思想和怎样评价他的天命思想。我认为,探讨这个问题不仅对李自成的研究很有必要,而且对我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也很有必要。本文想谈谈李自成与崇祯帝朱由检争夺天命的斗争,并涉及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 一历代封建统治者总是大肆鼓吹封建迷信和天命观,假托天命,使君权神化。崇祯帝朱由检也毫不例外。即以他屡次颁布的诏书而论,总要宣扬他“祇膺天命”、“奉天承运”、“承天御宇”。但是,朱  相似文献   

7.
彭湃同志是我党农民运动的先驱,中国现代革命史上伟大的农民运动领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他最早为无产阶级找到了广大的同盟军。他领导著名的海丰农民运动,成为中国南方上空的一颗明星,照亮了中国农民解放的道路,推动了广东以至全国农民运动的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无数事实表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仅要有坚定明确的战略目标,而且还必须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阶级力量的对比,确定各种斗争形式、斗争口号,灵活掌握进攻和退却等等一系列的策略原则,才能不断取得胜利。彭湃在农民运动中,正是由于掌握了斗争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因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彭湃对农民运动理论和实践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他在农民运动中的策略思想及其运用,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初,史学界曾开展过一场关于明末农民军“均田”口号的讨论。有的学者怀疑明末农民军提出过“均田”口号,更谈不上将其付诸实施;有人则不同意这一看法。以后,由于左的思潮泛滥,这一讨论没有更深入更广泛地继续进行。笔者认为,这虽然只是一个史实的考订,但却关系到对明末农民起义的评价以及对农民起义平均思想的发展等重大问题的认识。故提出几点看法于后。  相似文献   

9.
在清初的抗清斗争中,李锦的名字是居于重要地位的。李自成牺牲以后,他领导的农民军就由他的将领李锦、高一功、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等人率领,和南明政权联合,进行抗清斗争。斗争的前一个时期,负主要领导责任的正是李锦。李锦病死,这一支农民军又在李锦的养子李来亨等人的率  相似文献   

10.
明太祖朱元璋,在反元斗争和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做过很多事情;他在建立明政权以后,曾采取修水利、劝农耕等安定农民的措施;总的说来,他是一个有作为的开国皇帝。 但是,他身上还有另外的一面。由于他  相似文献   

11.
明末农民战争,自明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澄城农民王二首杀知县张山耀算起,到崇祯十七年(1664年),前后经历了十八个年头,终于推翻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虽然,它同中国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仍以失败告终。但明末农民战争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斗争之激烈、影响之深远,却为已往之农民起义所不及。对此,已有不少专著和文章论及,憾在对与明末农民起义几乎同时发生的崇祯元年的固原兵变,却很少论及,或者一笔带过。本文想就崇祯元年固原兵变与明末农民起义谈些浅见,请同志们指正。一、固原在明代陕西三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幽禁后,便潜心于明史的研究.这已被国人所共知.但张学良为何要研究明史?有何心得体会?国人却绝少知道.《人文杂志》1988年第3期发表了宋文演题为《张学良与明史研究》的文章,对此略有披露.张学良在1982年接受台湾《联合报》记者时说:我研究明史的动机,是由于中国一直被外国欺凌,想从中找出原因.”为此,早在西安事变之前,他已对明史有所留意.“据东北军一些将领回忆,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前夕就认真研究过明末历史;他认为抗战前夕国内形势。有点象明末.”一直到1947年6月他被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李大钊对孔门伦理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在这一斗争中,李大钊是一面旗帜。他第一个用唯物史观的原理对道德现象作了科学分析,因而对封建主义孔门伦理道德的揭露与批判最深刻;他还最先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新道德观,为创建马克思主义的新伦理学奠定了基础。他在对孔门伦理道德的批判中,有破有立,步步深入,一直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随着革命运动的发展和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李大钊对孔门伦理道德的批判,也分为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初期)和五四运动后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耶稣会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天主教中的一个教派。明末,它在中国广为传播;全国十五省中,除云南、贵州外,都有耶稣会士的足迹。在明清之际的历史舞台上,各种政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几乎都和来华的耶稣会士有过频繁的接触;崇祯帝朱由检、南明弘光帝朱由崧、唐王朱聿键、桂王朱由榔、清朝顺治皇帝福临,以及明末农民运动中大西军领袖张献忠,均与耶稣会士关系密切。这是为史学界所周知的。值得注意的是,明  相似文献   

15.
李自成领导的明末农民起义,经过15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大明王朝。然而他的大顺王朝仅存在了42天,他登上帝座还不到2天,就全军覆没,丢了江山。其主要原因,是狭隘、保守、自私、分散的农民意识;经不起胜利的考验;领导层贪财图色,骄奢淫逸,贪污中饱,迅速腐败;军纪松弛,不顾惜百姓,肆行拷掠,不分善恶,丧失人心;后来又信谗言,屠忠良,败军志,导致血染九宫。殷鉴不远,遗恨醒世  相似文献   

16.
<正> 张献忠是明末农民战争中与李自成齐名的杰出农民起义领袖,在打击和推翻明王朝统治的斗争中同样起了重要的作用.可是,过去的封建史家一直恶毒诬谤他"性嗜杀,一日不杀人辄悒悒不乐";在四川"共杀人六万万有奇".建国之后,曾进行过拨乱反正,但"文革"中又被扣上了"叛徒"的帽子,遭到了严重的歪曲.三中全会以来,张献忠的研究,虽然引起比较广泛的重视,发掘出不少历史文物和文字资料,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但总起来看,不论从研究的深入程度和成果的丰富性而言,还都很不够.并且,在此以前,尚未见到有比较完整系统的学术专著问世.从这个角度来说,王纲同志的《张献忠大西军史》的出版,带有填补空白的性质,是值得欢迎的.  相似文献   

17.
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毛泽东对农民和农村问题特别重视,他把对农民问题的解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个突破口,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农民观的产生有历史的、社会的、传统的、现实的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传统农家文化、传统重农思想和民本思想以及农民斗争历史文化,对毛泽东农民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邓演达在大革命时期的土地主张 邓演达长期从事军事斗争,他谈土地问题,是从1927年2月他为《汉口民国日报》写的代论《现在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这篇文章开始的。他这时开始注意土地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在北伐战争中两湖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广大农民经过减租减息逐步提出了土地要求,国民革命要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必须逐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另一方面是因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于1926年12月16日通过的《关于中国形势问题的决议》于1927年初传到了中国,这个决议明确主张解决土地问题,这对当时与共产国际有紧密联系的国共两党都是有重要影响的。 在《现在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一文中,邓演达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指出了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他说:“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条  相似文献   

19.
论牛金星     
牛金星曾是李白成农民军和大顺农民政权中的重要领导人,对于李自成农民起义的胜败都曾有过一些影响的历史人物。过去,对他一直缺乏全面正确的历史评论。正确评价牛金星,有助于我们了解明末农民革命战争中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恩格斯曾经说过,“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79页)今天,我们应该根据牛金星的客观历史实践,来评定其人的历史功罪。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开始革命活动到生命终结,从来没有间断过同各式各样的机会主义者进行坚决的斗争。所以,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地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斗争中成长和巩固起来的。自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一机会主义又发展成为修正主义。于是列宁继承了这一斗争的任务,他在击溃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方面,作了卓绝的贡献。并在各种斗争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