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文化的审视中洋溢着厚重的悲剧意识;对弱者悲剧命运的关注;在国民性弱点的透视中洋溢着厚重的悲剧意识;三者构成了老舍笔下悲剧形象的思想内含,表现了老舍敏锐独特的文化视角.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家庭视角戏剧的悲剧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剧作家持之以恒地在"家庭"这一中国文化最敏感也最具意味的视角上创作出大量的剧作,而这些剧作无论是悲剧、正剧、还是喜剧,都体现出了统一的悲剧内涵。本文试图阐明剧作家们将这些悲剧内涵显现出来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即将家庭放入失序的社会背景中,演绎平常人的社会悲剧,运用写形传神与心理刻画相结合的方法关注现代市民精神痛苦,创造戏剧意象,构建浓重的悲剧氛围。  相似文献   

3.
霍桑的小说大多主要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着重探讨社会道德和罪恶的问题。作者通过其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揭示了清教社会的宗教伦理观,抨击了清教社会伦理观对性爱、婚姻的严厉惩罚。霍桑的作品中包含了许多伦理因素。本文以《红字》为例,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视角,通过对小说中悲剧人物的伦理身份及复杂的伦理关系的分析,解读霍桑小说中人物悲剧的成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霍桑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悲剧命运是发生在清教社会伦理背景下,悲剧人物改变各自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伦理身份,违背了清教社会宗教伦理道德标准是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老舍被公认为幽默大师,"京味"派作家。然而细读老舍,莞尔之余总能感到一股无奈、悲凉之意,悲剧,在老舍笔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世界。老舍笔下的人物大多都是平凡的小市民,小人物,他们怀着朴实甚至卑微的愿望想融入城市之中,过正常的生活,但往往均以失败而告终。文章通过"介入/逃避"这一较为独特的视角,归纳、分析出老舍笔下人物在传统与现代、乡土中国与都市中国的夹缝中欲进还退,进退失据的尴尬处境,探讨其悲剧根源,并由此提炼出老舍叙事作品悲喜交融的独特的美学风格特点。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挖掘出老舍创作中的现代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借鉴文学人类学的方法和成果,从生活之悲、生命之悲、文化之悲三个方面对老舍的悲剧审美意识进行了深入探索;认为老舍的悲剧审美意识主要体现为感知社会人生,感知传统文化的负面对于现代文明的阻拒,探究人的价值的毁灭以及民族生存困境缘由,是一种既具个体色彩更具群体乃至时代色彩的悲剧情思。浓厚的文化悲剧意识和生命悲剧意识,构成了老舍悲剧意识的精魂。  相似文献   

6.
人力车夫是新文学初期最触目的劳工形象。其出现的原因,与北京这种传统的消费城市形态和教授型作家的观察习惯有关。五四时期表现车夫的作品大都依循人道主义视角,表现车夫的贫困。由于作家的知识者视角与观察的局限,相对忽视了车夫背后更深厚的社会内容与人物丰富的品性。30年代,由于思潮演进,老舍把对车夫祥子的描写,溶入于对城市文化的具体分析之中,借祥子与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关系,写出了祥子复杂的社会角色、种种人物品性与最终堕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面向普通人 ,把情欲作为切入点 ,以一个世俗家庭为审视中心 ,广角度摄取当代社会的全息景观 ,构成了《金瓶梅》与此前古典名著迥异的艺术视角。特定艺术视角使小说作者与人性弱点及社会人生悲剧这一永久性话题正面遭遇 ,独特的审美观照与文化价值选择的困惑 ,使作者的思考进入哲学层面 ,从而对社会人生悲剧的宿命性及永恒意义 ,有了一份真切独到的感悟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位始终关注人类现代境遇的作家,福克纳将美国南方地域性的历史和现实升华为人类的集体经验,并实现了悲剧艺术传统与现代叙事的结合。约克纳帕塔法系列作品建构了深具意义的现代悲剧文本,福克纳的现代悲剧叙事的卓越实践体现了多方面的诗学意义。叙述视角的选择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老舍在小说中描述了大量的个体悲剧,其悲剧主体大多数是一些弱小人物,他们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两难的境地。老舍通过描写他们在困境中的无尽挣扎,展示了现代社会生存性的悲哀。同时,老舍也指出,这样的生存困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困境,悲剧的根源在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交战。这体现了老舍对人的命运的执著关注,揭示了20世纪中国人囿于文化中挣脱不了的悲哀。  相似文献   

10.
曹禺的悲剧开拓中国现代话剧悲剧艺术表现领域的深度。是小人物、灰色人物的悲剧,表现的是平凡人的痛苦。悲剧的情节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人的心灵上造成的伤痕。悲剧结局不仅属于他们个人。而且也属于社会。这些小人物、灰色人物的痛苦虽不是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利益,却同样十分深刻,这足以引起人们深深地思索。  相似文献   

11.
从悲剧美学角度看,新时期八年(1976—84)悲剧人物可分为二类:承验型悲剧人物和超越型悲剧人物。承验型悲剧人物有的缺乏悲剧眼光,有的几无悲剧性格,有的二者兼备,但都具有悲剧命运;超越型悲剧人物具有完备的悲剧形象,其中的知识分子有明显的自主意识,国家干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农村青年妇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青年,老年农民则表现得最有力度。  相似文献   

12.
在深刻表现女性悲剧命运的意义上 ,鲁迅、萧红、张爱玲作为不同时期的杰出作家 ,各以独特的叙述方式构筑了自己的艺术世界。鲁迅 ,社会问题的视角 ;萧红 ,两性关系的视角 ;张爱玲 ,女性自身的视角。在不自觉中 ,三人的叙述视角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组合。  相似文献   

13.
焦循曲论突出了悲剧审美的重要性,并将其与特定的心理因素相结合,从悲剧观念、悲剧结局和悲剧人物三个重要方面展开分析:悲剧观念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社会因素有关,悲剧结局体现在对"一悲到底"、"合乎情理"、"韵味悠然"等方面的强调,悲剧形象则要求人物具有"刚直正义"、"道德期待"、"替代强化"等内涵。  相似文献   

14.
老舍是幽默大师,但把老舍的作品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化现象来解剖,并最终确定它的美学品味,就不难发现,老舍创作的喜剧化表现,沉淀着深刻的悲剧意味。笔者从老舍创作前后期的比较以及老舍作品与西方文学大师创作的比较出发,论述了审美活动中悲喜两个范畴相反相成的规律性表现,从而确定了老舍整体创作的悲剧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骆驼祥子》对祥子的遭遇以及其所遭受的精神危机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祥子的命运所反映的,不仅是一个农村小人物的变迁,更是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千万农民所面临和经历的一种社会现象。在祥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正是民间视角下小人物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6.
《菊花》是约翰·斯坦贝克的一篇优秀短篇小说。在这篇小说里,斯坦贝克塑造了一个男权社会里不能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渴望与男性平等的女性人物,反映了美国社会20世纪30年代妇女的困境和命运。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者视角,分析了女主人公伊莉莎的心理历程和情感世界,揭示出造成她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以期加深人们对这个艺术形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马恩有关悲剧的理论是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的问题落后阶级、反面人物能否作为悲剧人物来写;如果可以,他们身上有没有喜剧因素;恩格斯关于悲剧的论断是不是对所有悲剧本质的概括.认为运用变换主体视角的方法进行具体分析,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把人物归入不同的主体,其面对的客体会发生变化,潜藏在同一人物身上的悲剧性、喜剧性就会得到不同的突显.  相似文献   

18.
中西悲剧在悲剧冲突选择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悲剧最根本的不同就是选择悲剧人物和悲剧冲突的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冲突主要表现在外在的正义力量战胜邪恶势力的过程中,西方悲剧的悲剧冲突则主要表现在内在的人性善战胜人性恶的过程中。中西悲剧的悲剧冲突的解决却是相当一致的。这就是它们都追求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进步的统一。因为中西悲剧的悲剧人物不同,中国悲剧的悲剧人物是完美的,所以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来完成这个统一的,而西方悲剧的悲剧人物是有缺陷的,所以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来完成这个统一的。  相似文献   

19.
论悲剧人物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悲剧人物论的主流是悲剧人物是有缺陷有过失的人物而不是完美人物;人格分裂导致他行动变异、性格矛盾;牺牲于正面敌人暴力下的不是悲剧人物.<红灯记>不是"大悲剧".80年代悲剧创作更具有美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0.
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形象,堪称中国现代市民个性主义形象的典型代表,但是,由于小说本竭力强调祥子性格悲剧中的社会悲剧意味,因之,从本中所显示的现实图景来看,祥子作为市民个性主义所应该具有的性格力量,并未被本充分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