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形而上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形而上学的含义出发 ,分析了几种形而上学的界说 ,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反对、拒斥形而上学的过程与意义。对近年来新的形而上学的复兴、一些人对形而上学的召唤作了剖析 ,指出了任何作为哲学含义的形而上学都必须从一定的假定出发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2.
胡适从杜威实验主义思想出发,对戴震哲学作拒斥形而上学的解读,认为戴学是真正具有拒斥形而上学品格的新理学。这一研究具有反“五四”前后兴起的玄学之意义,具有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及海德格尔对其评论的分析 ,试图证明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源就包含在哲学这一人类活动的本质矛盾中 ,根本说来包含在“存在”和“存在者”的互相“混淆”、“颠倒”和“替补”之中 ,因而从古到今 ,任何一个想要拒斥形而上学的人都不得不拒斥哲学本身 ;而反过来 ,任何一个还想进行一种哲学思考的人 ,包括海德格尔在内 ,如果不想沉入东方式的“无言”和沉默的话 ,最终也都不得不走上形而上学之途。从这个意义上说 ,形而上学真正是人类哲学思维摆脱不了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魏屹东 《文史哲》2003,3(4):86-91
科学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是指“超经验的本体论”。即超越以经验为基础的实证科学范围 ,研究关于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知识和学说。 2 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就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的特点而言 ,经历了一个“拒斥形而上学→肯定形而上学→内化形而上学→回归形而上学”的发展过程。其具体表现是 :逻辑经验主义拒斥形而上学 ;证伪主义肯定形而上学 ;历史主义内化形而上学 ;科学实在论回归形而上学。这一过程表明 ,形而上学在科学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只要还有哲学 ,就少不了形而上学 ;只要还有科学 ,就摆脱不了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5.
后形而上学对形而上学的拒斥成为当代哲学的主流话语,拒斥形而上学是在审视、批判的过程中实现重建形而上学的尝试。对形而上学的审视既是对其思维方式的历史回溯,又是对基于形而上学之上的现代性特征的剖析;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从其思维方式的实质、特征、危害三方面展开论述;被批判后的形而上学还留有对安身立命之本的寻求,但却把"本"定位在现实世界的彼岸———上帝身上,重建形而上学从现当代哲学对思想栖居地的寻求、思想栖居地寻求的基本方法论的探究、后形而上学的希望三部分进行梳理,以期呈现后形而上学实现"思想的移居"的别样风貌。  相似文献   

6.
形而上学是哲学史的基本命题,"拒斥形而上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主流,其欲为是要终结形而上学.在形而上学之为哲学的层面上,比如实证主义对形而上学的颠覆并不包含有更多超越思辨哲学的智慧.事实上,对待传统形而上学岂能像对待死狗一样一扔了之!在形而上学之为方法论的层面上,现行哲学理论的运思大多以"凡形而上学为恶,凡辩证法为善"为轴心观念,溯其本质,并没有更多的合法性依据.在科学昌明的背景下哲学变革呼唤"形而上学"的回归,当然回归并非复辟,而是走入合理、成熟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7.
维也纳学派与前期维特根斯坦都以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为哲学路径,以反对传统形而上学为旨趣,他们在"语言批判"的同一维度上形成了拒斥形而上学与限制形而上学两种趋向,得出了两种不同的哲学结论.雏也纳学派对形而上学的拒斥,目的是想廓清形而上学的活动范围,并摆正它在哲学中的位置,而维特根斯坦对形而上学的限制,则是为了捍卫更为重要的不可言说的形而上学.对于人类文化而言,形而上学犹如康德所说是一种像空气般不可或缺的东西,它永远不可能"告老还乡".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10,(6)
一个基本的动机发动了康德的哲学革命,贯穿了康德的三大批判,渗透于他的体系的方方面面,这个基本动机,就是形而上学的动机。离开这个动机,就无法全面正确地理解康德的批判哲学。虽然康德很早就对传统形而上学不满,但他并不反对形而上学本身。相反,他始终高度评价形而上学在哲学中和对于人类的根本作用。在康德看来,形而上学本身必须经历一个变化的过程,即从独断的形而上学经过怀疑的形而上学最后达到科学的形而上学。《纯粹理性批判》的主题是"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①,也就是说,它关心的不是形而上学的内容,而是形而上学的基础。《纯粹理性批判》整体来说强调的是一种实践哲学,它所要追求的形而上学,其根本性质也是实践哲学的。从康德把"确立人的权利"作为他的哲学的根本目的后,他就是把他的哲学作为广义的实践哲学或实践形而上学来追求的。我们可以说,形而上学的动机,确切地说,实践形而上学的动机,贯穿了整个批判哲学。  相似文献   

9.
一民族的哲学是其文化的灵魂。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根本。因此,形而上学对于文化的规定作用,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这对语言这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来说,同样成立。从文化的角度或背景对中西语言进行比较,首先从形而上学角度着手,对整个这种比较研究而言,也就抓到了根本和要领,可收纲举目张之效。 所谓形而上学,可以说是从人和世界的关系出发而提出的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这样,本文也就是致力于在“人——世界——语言”这个三元关系的构架中从形而上学的层面对中西语言作比较。 这种比较又可以分成三个递降的层次进行:语言总体、语法和语词,它们构成本文的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如何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格尔哲学是形而上学的集大成者和发展顶峰。全部现代西方哲学就是从批判黑格尔哲学、拒斥形而上学开始的。正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 ,马克思举起了反对形而上学的旗帜 ,从人的存在出发批判形而上学 ,解读存在的意义 ,并凸现了存在的根本特性———历史性。从根本上说 ,马克思哲学是生存论的本体论 ,即实践本体论 ,马克思批判并终结形而上学的工作就是从本体论层面上发动并展开的 ,从而为西方哲学开辟了一条“从本体论认识现实”的道路 ,实现了哲学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轨。马克思由此成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11.
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的理论旨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拒斥形而上学"曾经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潮流,而哈贝马斯则用"交往"范式打开了"后形而上学"思维境域之门。哈贝马斯的后形而上学哲学以生活世界为源泉,反对工具理性的泛滥,主张通过交往主体在日常生活中的主体间交往活动,推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道德共识的达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主要表现为形而上学的重建,这从"写的哲学史"中得到了确证。对"Metaphysics"的认识及比较研究,不但帮助中国哲学形成了学科自觉和文化自省,更因为现代视域下"拒斥"和"重建"的矛盾路向,而深刻影响到汉语形而上学观念的发展演变。这种"观念性"的前提,以"形而上学合法性"问题的研究拓展了中国哲学的视域。而通过形而上学来统摄和应对"现代性"的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反思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的得失。  相似文献   

13.
翟岩  张云鹏 《北方论丛》2004,1(4):113-116
在<形而上学导论>中,海德格尔开篇就提出了"究竟为什么在者在而无反倒不在?"的问题.之所以这样发问,是因为他首先深刻地反思了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形而上学的历史.接着,他又批判了近代哲学用"思"去规定"在",也就是控制论、价值化、世界资源化、利益最大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他运用现象学的方法论,从本体论出发,以"在者"为起点,吸收了"生存哲学"和"生命哲学"的精华,以时间为视域,来说明"此在",进而领会"在"和"无",从中导出了生命及其意义.推倒了古典哲学形而上学的神像,重开了哲学之思.  相似文献   

14.
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根本性质,也是人的本性的根本体现。人的本性具有双重性,灵与肉的矛盾是人的内在矛盾。人要超越这一矛盾,通过形而上学的追问以超越自身分裂性存在的局限性。从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来看,西方形而上学历经了对象性形而上学,中经主体性形而上学,进而达到现代视界的形而上学。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期待形而上学来启示人们复归人的本性,创造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晶 《江淮论坛》2012,(1):50-54
人的自我理解,一直是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内容。西方哲学自古希腊开始直至近代,对人的考察集中体现为“人是什么”这一命题,即以下定义的方式来理解人。这种方式具有明显的形而上学特征,以形而上学把握人,必然导致人的物化,即把人理解为现成存在者。要解决这一难题,需将人从形而上学中解救出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性超越开创了现代实践哲学,将形而上学现成性解释原则转变为后形而上学的生成性解释原则,进而揭示了人特有的生存本性,实现了后形而上学视域下人的自我理解。  相似文献   

16.
关于形而上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察了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各学派关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从逻辑实证主义的“拒斥形而上学” ,到否证论、历史主义学派对形而上学的修正 ,以及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态度 ,说明形而上学已内化于科学家的信念中 ,建立健全的实证科学需形而上学的引导 ,同时科学的形而上学的建立也需要实证科学的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将如何自存?如果承认哲学仍有存在的必要,那么,它的基本问题与任务将是什么?这是当代哲学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作者以对"形而上学是人的自然趋向"这一著名命题的分析为切入点,阐发了以"形而上学批判"作为哲学的基本主题,哲学在存在方式、主要内容和思想功能等方面发生的重大变化。这表明,"形而上学终结"之后,哲学仍将生机勃勃地存在并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哲学放弃了"唯我独尊"的"女王"的荣耀,却成为了推动人的思想创造和生活幸福的一种朴素而真实的力量。这是哲学所达到的十分重要的新的思想自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长期以来,形而上学被当作与辩证法对立的、反动的、资产阶级的宇宙观。但实际上,形而上学作为立足于形而下的人对形而上的世界追求的理论体系,它就是哲学。从历史角度看,形而上学既是哲学根本性质,又是人的本性的体现。从狭义看,形而上学是世纪以来伴随着西方实验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中国就苦于15没有这样的形而上学时代与精密定量分析的思维方式。今天,要在综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形而上学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20.
关于何为形而上学的追问其实是一个形而上学思维的问题.在西方形而上学史上,对于形而上学的思考表现为两种类型:二分法思维与非二分法思维.康德与海德格尔分别为这两种思维方式之集大成者.从二分法思维出发,康德解决了"一即一切"何以可能的形而上学问题;从非二分法思维出发,海德格尔思考了"一切即一"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中观思维分别从二分法与非二分法思维的角度来看待与处理传统的形而上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观形而上学是康德与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之合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