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生活着120多万哈尼族人民.经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哈尼族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创造了独特的梯田稻作文化,并形成一个人地和谐共处的梯田文化生态系统.红河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绵延整个红河南岸的红河、元阳、绿春及金平等县,仅元阳县境内就有17万亩梯田,是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已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由于地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营销比较薄弱,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受到限制.因而,研究元阳梯田的旅游市场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营销手段,拓展元阳哈尼梯田的旅游市场,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红河州建设民族文化大州,树建旅游支柱产业,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省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分布着上百万亩气势磅礴、壮丽独特的梯田。这是哈尼人民充分利用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凭借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开垦出来的生态农业奇观。哈尼梯田是活的文化景观,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典范,它不仅是哈尼族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与景观遗产。为了让哈尼梯田文化走向世界,2001年1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成立了“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力推进“中遗”工作。目前,哈尼梯田已经进入了中国政府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为了早日使哈尼梯田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3月,云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社科院、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赴元阳县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核心区进行“红河哈尼梯田申遗多学科专家主题调研”活动,专家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哈尼梯田的保护、利用与中遗工作进行研讨,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新思路和理论支持。为此,本刊特组织、编发这组笔谈,以期有更多的人关心红河哈尼梯田的保护、利用与申遗进程,并以此献给即将到来的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  相似文献   

3.
红河哈尼梯田极为秀美,又极为壮观,是真正世界级的文化景观遗产。红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和元阳县委县政府为红河哈尼梯田申遗及地方经济社会文化跨越式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成绩显著,申遗的进度正在加快;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一人类农业文明创造的伟大景观将当之无愧地登上人类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4.
哈尼梯田的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河哈尼梯田具有至少1300年以上开垦、耕作和发展历史,并至今持续使用和发展着.作为农耕文化的"活化石"、民族智慧的结晶、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山地农业技术知识体系的集成、农业生物的"基因库"和独具特色的自然与文化景观,哈尼梯田是一类典型的、具有全球重要意义的农业文化遗产.关于这样一类遗产,其保护理念和途径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红河哈尼梯田:申遗中保护与发展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启动至今已是第十个年头,十年中,保护与发展孰先孰后,孰优孰劣,政府不同部门及各届人士议论蜂起,困惑莫解,乃至成为影响申遗的一大瓶颈。笔者作为红河哈尼梯田申遗专家组组长,十年来未曾有一日松懈过对梯田命运的关注和思考,曾借各种机会陈述过自己的意见,综其如下,以讨教方家,并给实施申遗工程的红河州、元阳县政府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视野下的哈尼/阿卡农耕文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农耕文化是先人的智慧和结晶,也是先人的伟大创造。哈尼/阿卡①农耕文化是在原始采集、狩猎、游牧、游耕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这些独特的农耕文化,在世界农耕文明的史册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今天的农耕文化若能传之后世,也会成为后世的文化遗产。东南亚是梯田农耕文化的发源地,而哈尼/阿卡先民是梯田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之一。本文重点阐述云南与中南半岛哈尼/阿卡人从原始采集到梯田农耕文化的创造、利用和发展历程,同时揭示哈尼/阿卡人梯田农耕文化管理系统的奥秘。  相似文献   

7.
春节战元阳     
晓均 《中文信息》2006,(2):28-31
今年春节,我身不由己地汇入全国各地摄影大军的滚滚洪流,来到了位于我国西南红河河谷,哀牢山区的著名城镇——元阳县。一时间,交通便捷,距拍摄景点最近的元阳县老县城——新街镇上。大小旅店爆满,到处挤满了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肩背摄影器材的发烧友;黎明前的黑暗时分,上百辆吉普车、面包车、小轿车、大巴将狭窄的县城道路拥得满满当当。车流向着城外发烧友魂牵梦绕的拍摄地点缓缓开去,场面十分壮观!发烧友们究竟要去拍摄什么东西呢?答案是:梯田,有着千年历史,现今地球上最具特色的元阳哈尼梯田。[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从哈尼梯田的特点谈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伟大奇迹。它巧妙地利用了特殊自然环境下的水资源循环系统,把平原地区的农耕垦种技术移植到高海拔山区,在哀劳山脉的崇山峻岭中形成了山有多高水有多高,数百级水田依山迭层而上的壮观景象。这是哈尼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并已然成为人类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引起人们的关注。与一般的文化遗产不同,哈尼梯田作为文化遗产有它自身显著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云南二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源和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境内有二十二个少数民族和一些尚未识别的民族集团,是我们国家多民族的缩影。本文根据大量的文献考古资料,介绍云南境内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源流,他们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同化和异化过程。以云南境内两个最大的少数民族为例,彝族和彝语支各族由同一祖先异化为哈尼、傈僳、拉祜、纳西等许多个民族,是同源异流;而白族则由历史上的几个族体结合而成一个民族。灿烂的滇人文化以后不见了,文明的“庄蹻遗裔”究竟是谁的先民?本文试图对西汉时期“西南夷”的众多族称在两千多年发展过程中的来龙去脉,进行初步探讨,现予以公开发表,旨在引起学术界共同讨论,弄清云南各少数民族的族源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郝朴宁  郝乐 《学术探索》2014,(4):110-114
红河哈尼梯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带给我们的首先应该也必须是一种责任,即保护好这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对于这份文化遗产的所作所为,对于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这里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并非由此产生出来的经济效益,而是一种文化态度,一种融入人类文化记忆中的民族文化的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