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司马迁与《春秋》以及《春秋》学之间的关系是《史记》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春秋》是司马迁撰写《史记》的文化范本,两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在四个方面:其一,司马迁与《春秋》学的关系;其二,《史记》与“春秋三传”的关系;其三,孔子获麟一事对司马迁撰写《史记》有启示作用;其四,司马迁与“春秋笔法”的关系。上述四个方面拧结在一起,遂构成了司马迁与《春秋》以及《春秋》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悲剧性和悲剧效果角度探讨《原野》中主人公仇虎与原野应具有的关系。从悲剧性看,《原野》中仇虎和原野的关系,应具有和谐的一面;而在原创中仇虎和原野的关系被扭曲,对《原野》的悲剧效果形成了破坏。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歌与舞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颂》诗歌与舞相应而不相兼,歌者自歌,舞者自舞;《雅》诗歌与舞关系亦密,且与宴者可以既歌又舞,但属于自娱性舞蹈;《风》诗则缺乏歌与舞相兼的证据。“诗三百篇”不都是舞辞,只有《颂》诗中有舞词。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党际关系思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党际关系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共存的时代背景是党际关系产生的前提;共同的政治利益是党际关系产生的核心;共承的历史使命是党际关系产生的关键。《宣言》蕴含了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共产党独立自主原则;坚定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原则;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新时期理解《宣言》党际关系原则应该做到理性分析"国际主义"与"独立自主";正确处理"党际关系"与"国家关系";辩证看待"意识形态"与"求同存异";准确把握"执政党"与"非执政党"。  相似文献   

5.
《反分裂国家法》的法理内涵及其正当性与合宪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得到阐释和解读: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与反分裂立法的关系;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与台湾高度自治的关系;三、《反分裂国家法》所基于的宪政和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6.
依情感互融标准,《松陵集》唱和诗作可分成四类:具深情者;具温情者;情不足者;无情者。从内容上看,《松陵集》唱作与和作以趋同为主的关系有三种:承接与照应;互补与回避;开拓与延展。以歧异为主的关系也有三种:切入角度相异;执守观点不同;和作翻新原唱。《松陵集》以次韵为特色,酬唱诗作沿不用韵→用韵→次韵的顺序,趋同的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的相互影响关系,一直有人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研究;但是,从比较文学的观点来研究,则刚刚是开始.我认为这是一个广阔的领域,今后有待于我们去作深入的研究. 举例来说,有《诗经》、六朝文学与《万叶集》,中国的古代史书与《古事记》、《日本书记》,弘法大师和管原道真的教养、学问同中国文学的关系;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与白居易的《长恨歌》的关系(据记载,紫式部还喜欢阅读《史记》).还有,唐诗、白居易与清少纳言,杜甫与芭蕉,江户时代的汉文学、小说、戏剧(歌舞伎、能、狂言)与中国的诗文、小说、戏剧的关系,以及现代日中两国文学的相互关系等等.可以想到有许许多多文学与文化关系方面的十分吸引人的研究题目.不仅如此,从根本上来说,在语言和文字上,日本很早就受中国极大的影响,这是我们早已知道的.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与《西厢记》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艺术珍品,它们又同是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一共同的历史背景下,有着许多我们民族文化的共同特点。本文试图就两部巨著的爱情描写做一个比较,从而论证我们民族文学的继承关系。首先,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红》与《西》在爱情描写上的许多相似之处。如在男女主人公爱情关系的确立上,崔张与宝黛的爱情都是一见钟情式的。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都做了封建礼教的叛逆者。《西厢记》中的张生和《红楼梦》中的宝玉性格中都有痴和疯的特点,许多描写极其神似;而女主人公莺莺和林黛玉又都经历了假与真的内心冲突,在对待爱情方面也表现了相同的感情表达方式等;接着,本文进一步分析,除了上述四个方面外,《红楼梦》中围绕宝黛之间爱情关系的描写和《西厢记》中围绕崔张的描写也还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也就是说,《红》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描写框架与《西》是极为相似的,这是它们共同的地方。但是,《红》又不是完全照搬《西》的模式,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而且比《西》在思想上艺术上又高出许多。说明,《红》的作者在写作时的确是借鉴了《西》,但又比《西》有所创作和发展,见出我们的民族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9.
帛书《黄帝书》与《韩非子》均主张君王集权,而“齐家”思想又是两者各自集权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了两者的齐家思想:父子关系,夫妻关系,父兄关系,母子关系。通过这些比较,不难发现:《黄帝书》的“齐家”理论简单而又隐晦,《韩非子》的“齐家”理论则丰富而又明确;《黄帝书》的“齐家”思想德、权并重,《韩非子》的“齐家”思想则唯权是重。这一切,都缘于《黄帝书》的产生年代要早于《韩非子》。  相似文献   

10.
在《文选》受到冷落的特殊年代,王运熙先生的《文选》研究提高了《文选》的地位;对于《文选》成书研究,他与杨明实际上推翻了长期为现代《文选》学研究所信奉的"窦常说",为实事求是地研究《文选》成书时间做出了重大贡献。其对《文选》与《文心雕龙》、《文选》与《诗品》关系的研究,通过排列三书所列作品的一致性来首肯《文选》,开新中国成立以来《文选》与《文心雕龙》《诗品》相互关系研究的先河,为学界提供了研究诸书与《文选》关系的范例,具有方法论意义,产生了巨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是重要的《毛诗》名物训诂之作,但至今尚有许多疑难问题无法解决。本文以《齐民要术》、《经典释文》、《毛诗正义》、《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所引此书,以及与其关系密切的文献为基础,探索这些引文之间的文本关系,以及文本编纂形态问题。诸文献所引《诗义疏》(《毛诗义疏》)与《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并非一书。《齐民要术》、《艺文类聚》等书所引《诗义疏》(《毛诗义疏》)是经传笺疏合钞本,而“陆机《毛诗疏义》”和《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均为单疏本。“陆《疏》”辗转钞存于各种《毛诗》义疏、类书、农书等著作中,各种抄写系统相互影响,已经很难以“原始文本”的“考证期待”去辨析其文字了。  相似文献   

12.
<正>特邀主持人谭汝为按语:普通话与方言关系问题是当前中国语言规划中的重要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关涉国家崛起、社会稳定、民族经济与文化发展等重大问题。李宇明司长的《用法律管理语言生活》一文论述了语文法律与国家语文建设、语文生活的关系;关彦庆教授的《再论语言文字工作的科学定位》从共  相似文献   

13.
《史记》与《周易》经传关系密切,最早由近代学者刘师培提出。他写过《司马迁述〈周易〉考》。其中说,“史迁谙明《周易》”,“史迁曾以甄明《易》义为己任”。由于此文重点在于考证西汉学者说《易》的真相,关于《史记》与《周易》经传的关系犹未深论。刘节教授著《中国史学史稿》,明确指出《史记》对于《易传》历史观“有继承关系”;并说“谈、迁父子的哲学思想,主要的是出于《易传》”。但是,关于《周易》经传的方法论如何指导《史记》的编撰,尚未论及。木文从这方面考察司马迁的《史记》。一谈司马迁的史学方法,不能不提其父司  相似文献   

14.
<正> 关于句型理论,语法界一向纷争较多。《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集众家之所长,在《暂拟体系》的基础上取消了“联合”与“偏正”之说,增设“句群”新内容,使句型理论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然而在句子关系的划分问题上,目前许多语法书对于并列关系与选择关系、假设关系与条件关系等,都基本采取分别列出、各为一类的分法。笔者以为这种划分是欠完善、欠妥贴的,它必然导致标准不一、关系交叉和混乱等现象的出现。 一、并列关系与选择关系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甘肃人民出版社)讲:并列关系是“几个分句分别叙述有关联的几件事情  相似文献   

15.
本文深入探讨了国内外格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藏文《格萨尔》与蒙文《格斯尔》的关系。认为《格萨(斯)尔》首先发祥于藏族,是藏族人民的英雄史诗;藏文《格萨尔》是蒙文《格斯尔》的本源;蒙文《格斯尔》是藏文《格萨尔》的蒙古化,二者虽然存在着渊源关系,然而,蒙文《格斯尔》绝不是藏文《格萨尔》的翻版,藏文《格萨尔》经过蒙古族人民的再创造,已经发展成为一部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蒙古族英雄史诗《格斯尔》。  相似文献   

16.
《夜莺》与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读一本关于现代文艺期刊评介的专著《现代文学期刊漫话》,发现关于《夜莺》的一节《<夜鸳>的诞生和扼杀》不到1500字竟有5处重大错误,这使我想到曾经与鲁迅有过重要关系的《夜莺》并不是大家十分了解的。该刊的主编方之中几年前去世了,左联时期的当事人越来越少,因此凭借我所调查访问的资料和刊物原件?对该刊的情况及它与鲁迅的关系作一说明,想来不无必要。  相似文献   

17.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关系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书《三国志》与小说《三国演义》的关系 ,历来为《三国演义》研究者所重视。通过实证性研究可以看出《三国志》是《三国演义》最重要的史料来源 ;《三国志》并未为《三国演义》提供叙事结构框架 ,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史书《资治通鉴》;不宜简单地说《三国演义》是“演”《三国志》之“义”。  相似文献   

18.
《诗经·大雅·生民》与彝文古籍《彝族祭谷神词》在许多方面有相同或相近的地方,两者之间有内在联系,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一、《诗经·大雅·生民》简介;二、《生民》后稷神话与彝族神话比较;三、《生民》与《彝族祭谷神词》的比较;四、彝族族源与氐羌的关系;通过《诗经·大雅·生民》与彝族至今保留的《祭谷神词》比较,笔者认为《生民》是古代西北氐羌民族的农业祭祀歌。  相似文献   

19.
对《诗经》的解释存在比兴循环解释的现象. 《关雎》一诗从战国中晚期至西汉出现了对其道德主题的三个不同解释,存在由色到礼的戏剧性叙事以及将自然物与人事并置的两种解释模型.《毛诗》《郑笺》对《汉广》的解释发生了道德主题和婚嫁主题的冲突,道德主题的强化导致了主题先行.《毛诗》解《樛木》反转葛藟攀缘樛木“比”之古义,将诗篇主题倒转为樛木主动荫蔽葛藟,完成“兴”义,成为比兴循环解释的典型. 陈奂举了《毛传》解诗用“若”、“如”、“喻”、“犹”诸字的很多例子,以证“兴而比”的关系,意在通过比兴循环解释重返自然物与人事并置的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圣经》历来被看作西方国家学说和法文化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同样,《圣经》对国际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圣经》旧约中有关自然法、契约及国家关系;圣战与正义战争;和平、博爱、人道与人权;永久和平、基督文化共同体以及战争的根源与本质等几个重要方面,对现代战争国际法具有持久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