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皮尔斯(C.S.Peirce)的符号理论体系中,对于符号到底是否包含生物信号,以及解释项是否是符号,似乎存在着相互矛盾的论述。事实上,正是这些矛盾体现了皮尔斯的思想演变过程,尤其是从皮尔斯的"心灵"到"准心灵"的术语发展中,可以看出他的符号学思想进一步拓展的趋势。这一发展为生物符号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得符号学家有可能将生物主体作为符号主体,从而将生物信号视为符号的基本底线。"辨别性解释项"和"回应理解性解释项"概念的提出,就是皮尔斯符号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舞蹈语言符号为研究主体,运用皮尔斯符号学中的经典理论对其进行解读。主要从舞蹈与皮尔斯符号学之关联、舞蹈体现皮尔斯符号学“三元说”、舞蹈与皮尔斯符号学之无限衍义、舞蹈与皮尔斯符号学所指对象分析四个方面进行探析。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皮尔斯符号学无不透露着与舞蹈艺术紧密相关的各种理论支点,这对于丰富舞蹈理论和舞蹈实践研究有着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皮尔斯在“普遍范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的三个“三分法”等符号学理论观点。通过对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得出结论:我们只有建立以词语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认识具体话语情境转化为词语意义的语用过程。  相似文献   

4.
皮尔斯的符号学是认知的符号学,人们通常关注其认知方面的问题,而忽略了其与美学相关的问题.其实,皮尔斯符号过程中的不明推论这一认知步骤,就显现出了美学的维度,它是艺术表达的基础.皮尔斯从实用主义与其符号学的关联开始,美学维度在不明推论环节显现,其包含的本质要素是符号的冲突,进而以此为基础阐释艺术和艺术作品的表达,显示了皮尔斯符号学的美学价值,可以深化对其符号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皮尔斯一般符号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符号实在论为中心初步探讨了皮尔斯一般符号学的结构功能、符号定义、意指过程、符号分类和符号性质,在此基础上并简要涉及了皮尔斯逻辑思想和实用主义理论及其与符号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皮尔斯在对符号进行三元定义时引入了“解释项”概念并对其进行“直接解释项”、“动态解释项”和“终极解释项”区分,同时提出符号无限意指行为论。皮尔斯的符号理论集中反映了其阐释观,凸显了阐释者的主体地位性和阐释活动的无限永恒性。  相似文献   

7.
从语言学和哲学的角度回溯当代符号学理论的两个源头 :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 ,主要侧重于符号社会功能的探索 ;美国哲学家皮尔斯 ,主要致力于符号自身逻辑结构的研究 ;同时简述了对两位当代符号学创始人相关理论要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分析,表明陌生化的本质是作者有意识地打破现实符号的代表项与解释项之间的规约关系,并对这种关系进行扭曲、变形、拉长或颠倒,从而产生诗学效果;在语际翻译中,两种语言符号系统之间的差异及其反映的社会文化系统之间的差异给再现这种效果造成了障碍。结论为:译者在源语言符号系统解码时应对陌生化手法进行符号学分析;在目标语符号系统进行编码时应遵循重视而适度的原则,灵活使用移植法、模仿法以及补偿法。  相似文献   

9.
符号学理论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锐利的反思锋芒,既具有思想的深刻性,又具备方法论的可操作性;既强调形式立场,又超越了形式研究的局限,是整个当代文艺批评理论的重要方法论基础。通过对符号学理论研究的学术史考察,可归纳出四个重要的思想来源:一是以索绪尔为代表的“语言符号学”,二是以皮尔斯为代表的“三元模式”符号学,三是以卡西尔为代表的“符号形式哲学”,四是以巴赫金为代表的“文化符号理论”。这些代表性的符号学理论其价值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在解释譬如敦煌艺术符号、民间视觉符号、当代互联网符号等具有中国意味的研究对象时,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试图以“中国方式”重新阐释符号学理论,这种阐释旨在符号学理论的本土化,使符号学理论成为解释“中国问题”更有力的理论资源和方法论武器。  相似文献   

10.
虽然客家文化与土楼文化研究成为人类文化学研究的一个受人关注的议题,但目前研究陷入局部最优的僵局,既不能产生实际的社会应用,也不能兼顾人文、社会学、历史、美学等领域,亟需一种统合性研究进行突破。符号学原理与方法提供了对文化进行系统性、层次性重构工具,能跨越多个学科领域,运用符号学原理对客家土楼文化进行研究,应是一个很值得拓展的领域。针对皮尔斯的三元符号模型对信息承载能力不足的弱点进行修正,以使其更适用于文化的符号学分析;增加导入"符事"元素,以记载与符号相关的故事,导入"符史"元素,以记载符号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