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二战以后,对外贸易政策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美国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政策,实行了从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到单边侵略性管理贸易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贸易政策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2.
二战以后,对外贸易政策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美国采取了不同的贸易政策,实行了从自由主义的公平贸易到单边侵略性管理贸易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贸易政策促进了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从本国战略利益出发,制定了对中国西藏的政策:鉴于美、中、英等国的战时同盟关系,美国不介入中英两国关于西藏地位问题的争论;美国重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线中的地位,期望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采取尊重中国对西藏拥有主权的政策;开始重视中国西藏的战略地位,通过战略情报局加强与西藏噶厦的关系,同意西藏拥有高度自治权,并逐步把中国西藏纳入美国战略全局利益思考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战后初期外交档案,概述了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对战后初期中东局势的研判——美国中东经济政策出台的背景;分析了美国的中东经济政策在整个美国对中东政策中的地位、对美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最后解读了美国中东经济政策目标和具体措施,认为经济和军事双轮驱动下的美国对中东政策在战后初期是以经济方式而不是军事方式介入中东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既不是如一种观点所认为的没有文化政策,也不是如另一种观点所认为的根本就不应该有文化政策.一方面,对文化的价值理念要求政府远离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又离不开政府的作为.从保护文化创作者的权利,到通过税收豁免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文化,到直接资助文化项目,再到直接资助的制度化,在价值理念和现实需求之间达成了政府与文化的若干个契合点,从而完成了独特的文化政策话语表述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对军备控制的态度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这种分析引起了美国军备控制政策明显的转变。本文通过有关《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署和《反导条约》的三个典型案例来研究美国党派政治对美国军备控制政策的影响,以了解美国未来外交与安全政策的特点以及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美国的南中国海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渊 《学术探索》2008,(1):54-58
美国是对南海问题影响最大的区外大国。在地缘经济、政治利益的驱使下,美国在冷战后对南海问题推行了积极干预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美国南海政策将表现为如下内容:确保和加强军事存在,努力争取对南海地区安全事务的主导权;构建多边安全机制;以南海问题影响并牵制中国的发展。但是美国对南海问题的干预也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苏领土问题的形成,与美国"冷战"政策有密切关系。美国因"冷战"政策而转变对《雅尔塔协定》的态度,使苏联获得有关领土的法律依据缺少说服力,同时也给日本收回领土提供了口实;美国主导的《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要求日本放弃有关领土,但又不规定其最终归属对象;美国对日苏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谈判的干涉,表面上支持日本方面主张,实质上阻止日本方面妥协而使领土问题成为遗留问题。美国国际"冷战"政策是造成战后日苏及日俄领土问题形成最重要的外来因素。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安全问题一直是苏联必须面对的最为紧迫的问题之一。安全能否得到保证,直接关系到苏维埃政权的存亡和发展。因此,自苏维埃政权建立之日起,社会主义领导人就为维护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安全而积极活动,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进行国际裁军。在第二次  相似文献   

10.
1944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提出了美国关于战后处置德国的摩根索计划,并在加拿大召开的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上与英国进行商讨.该计划的核心是战后要对德国采取强硬的政策,包括将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彻底摧毁德国的全部工业,把德国变成田园式的农业国家.虽然英国首相丘吉尔和外交大臣艾登都认为该计划对于德国太过严厉,不利于英国的长远利益以及战后欧洲经济的复苏,但是迫于各种压力,丘吉尔最终同意了摩根索计划.然而,由于摩根索计划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最终被放弃.  相似文献   

11.
在缺乏中心政治权威的无政府状态中,国际体系中的各行为体如何对自身的利益认知、目标偏好和政策行动作出相互调整,最终在国际层面实现某种程度的政策趋同?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协调机制,一种"自下而上"的扩散性机制在"后里约时代"的国际环境政策协调中发挥显著作用。在外界的强制力以及国际协定的约束力缺失的状态下,各个国家通过对先驱国家的政策效法和学习内化,自愿并且单边地采取了相似的环境创新政策。通过系统分析来探讨扩散过程的动力机制,并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综合考察影响政策扩散的各种具体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忠民  朱婷 《社会科学》2007,12(4):140-15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采取经济统制政策以应对战时经济。经济统制政策的目标在于加强战时政府对资源的控制,而大力发展国家资本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从战时经济统制政策形成,国家资本体系的确立,以及经济统制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的互动三个方面,考察经济统制政策与国家资本企业的关系,以及经济统制政策下国家资本企业的发展及其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陈尚胜 《文史哲》2002,2(6):159-166
我国学术界在近 2 0年对于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的研究 ,基本上围绕着是闭关政策还是开放政策进行的。然而 ,这种模糊于政策的性质与内容之间的类型分析 ,已难以处理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演变的复杂进程 ,表现出诸多的局限性 ,也没有揭示出清朝海外贸易政策是如何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香港人口急剧增长,引发了巨大的生存居住压力,屋荒问题空前严重,居住难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为此,港英政府干预及介入房屋市场,制订实施租务管制条例,管制所有战前楼宇的租值,积极处理租务纠纷,有效遏制了屋荒进一步恶化及私人房屋租金的高涨,规范了房屋市场,大量移民暂得安居,确保战后社会的稳定、转型及吸聚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