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苯教"--藏族传统文化的源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族苯教的形成、创世说、发展源流、苯教的信仰特征、发展派系、演变分期,苯教信仰的主要神灵及苯教师祖辛饶@米沃且在藏族社会历史上的影响等方面作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2.
《格萨尔》中的苯教文化特征何天慧苯教是藏族本土产生的原始宗教。据苯教史记载,它起源于古代象雄地方,在吐蕃第一代赞普时就传播到了西藏本上。按照藏族佛教史的说法,苯教在藏区的兴传,大致分为“笃笨”、“恰苯”和“觉苯”三个阶段。“笃笨”是苯教的原始形式,产...  相似文献   

3.
当代社会已成为一个"媒介化社会",新媒体已全面进入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2015年拉萨藏历新年期间,调研组以藏族新媒体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新媒体使用与藏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探讨"媒介化"对藏族传统节日文化变迁的深远影响,并进而思考,藏族社会的"媒化"是否会改变其民族的族群属性。  相似文献   

4.
藏医药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渊源众所纷纭,有来自古印度医学、波斯医学、中医学和藏族苯医等几种观点。本文根据藏族远古有关藏医药最初起源的神话传说、藏族早期史料记载以及苯医著作《本玉)与藏医药学奠基著作《四部医典》的比较研究,证明藏医药学是以苯医为基础,汲取其它国家和民族医学的许多精华而形成的一种民族医学。  相似文献   

5.
在藏彝走廊东端,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和其他民族长期和谐共处,相互间的文化涵化现象显著。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婚俗文化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态势。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从尔苏藏族与凉山彝族的婚姻制度、婚俗礼仪和本土信仰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态问题是当代藏族作家关注的焦点。藏族作家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对之进行抒写。扎西达娃从简单批判藏族旧有风俗,走向深层次领悟和思考藏族文化的根脉及其当代传承之道;次仁罗布以新的叙事方式呈现藏族文化的精髓内涵,关注藏族化的当代境遇;尼玛潘多原生态地呈现西藏山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改变,在社会转型的宏阔主题下生动展现了文化变迁过程中个体内心的复杂过程。藏族作家文化生态叙事研究揭示出当前生态批评的模式化、简单化、泛文化倾向等局限。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纳西语中古今的汉语、藏语、白语借词,从东巴文化、民俗礼仪文化、语言文字文化三个方面对东巴教的藏族钵教影响,纳西族、汉族传统节日民俗的融合,汉族年画、对联文化对纳西族的影响,纳西族语言文字中含蓄的中华多元一体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了纳西族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现象以及她以中华文化为文化的内向凝聚力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苯教,又称为"苯波教",是根植于藏族原始文化之中,并对藏族文化的特性及传统有着深远影响的一种古老的宗教。学界一直都对苯教的研究保持着强劲的热情,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研究者及其颇具功力的论著,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无疑是可喜可贺的。然而在欣慰的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如就"苯教是否为原始宗教"、"苯教是否为萨满教"等问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议和混乱。对此,有必要进行一定的梳理和规范。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录了我国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一次藏族民间宗教节日的全过程,并对其历史内涵进行了初步探讨.作者认为,藏族六月歌舞节有与原始本波教相似的大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同时,节日活动在庄稼即将成熟的季节举行,又有祈盼丰收之义.上述表现突显了原始本波教的若干特征,颇具地区特色和民族特色,是研究藏族古代本波教和民间宗教的生动资料.  相似文献   

10.
基础藏语教学点滴体会胡恒很好地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关系到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关系到藏族人民行使宪法所赋予的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关系到提高藏族科学文化素质和藏族的发展进步。而使用和发展藏语文必须不断培养中、高层次的民族人才,这是民族中等教育...  相似文献   

11.
苯教文化是藏族文化的根基和源头,至今仍顽强存在并深刻影响着包括藏族传统法律观在内的藏民族的精神世界、文化生活和行为模式。苯教文化的万物有灵观、三元世界观以及重仪式的观念对藏族传统法律观念、法律意识、诉讼观念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苯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共同造就了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法律观。  相似文献   

12.
苯教是青藏高原土生土长的本土宗教,也是藏族文化的源泉;苯教文献是古代藏族人民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的辉煌篇章。甘肃宕昌藏族家藏苯教文献,是研究和认识藏族及其文明的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尤其是研究7—9世纪甚至5—6世纪以前藏人的思想、哲学、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的弥足珍贵的资料,是开掘苯教文化、承续藏族远古文明薪火的重要文本。本文对宕昌家藏苯教写本文书考察和收集进行综合述评,并对苯教渊源考述、佛苯融通及苯教文化的适应谈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略论藏族神山崇拜的文化特征及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山崇拜作为远古藏族祖先的信仰方式,经历了从原生型苯教到雍仲苯教再到藏传佛教的发展阶段。其间,佛教和苯教都采纳了神山崇拜这一信仰方式。由此,神山崇拜从“自然宗教”过渡到了“伦理宗教”的形态。在这漫长的演变过程中,相应地衍生出了一套独特的祭祀方式,这种祭祀方式逐渐地向民间扩展并不断规范化,又使它超出了宗教信仰的范围,具有了民俗文化的性质、特色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教带自然空间看成是自然、神与人三位一体的统一体,认为宇宙是由三界构成,上界为天界,中界是人界,下界是龙界,这三界是相互沟通、相互依存的。藏族先民既崇敬自然,又敬畏神灵,他们认定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受自然神的管束。所以顺从自然诸神的意志,将自己融入自然,成为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他们的生活准则。在藏族看来,人生于自然中,与自然万物共同生长,保护自然山水便是保护自己的生命。正是因为有了本教这种宗教以及人民对其的信仰,才为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平衡提供了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5.
纳、藏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着相互吸收、借鉴、交融的历史,纳西族东巴教和藏族苯教、佛教相互渗透是其文化交融的重要方面。本文以塔城洛固村为个案,以达来寺高僧和学礼的经历与宗教活动为切入点,结合其他田野调查资料,从宗教、民俗、语言、饮食、婚姻等多个方面,较细致地反映了纳、藏文化交融的现象,并分析了纳、藏文化交融的原因、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具有鲜明原始信仰色彩的宗教,藏族本教和我国北方民族萨满教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相似性。比较分析本教和萨满教巫术仪式中“神灵附体”和祛病巫术中的“替身”现象,两者在昏迷原理、“附体”程序、“替身”仪轨和服饰法器等方面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在巫师和萨满的选择、训练方式和巫术仪轨的理论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教和萨满教各有自己的特点,把本教和萨满教等同起来的观点还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7.
明确西藏本教的起源与发展,不仅要重视吐蕃王朝或者更晚时期的资料,而且要更加广泛地关注象雄王朝时期的所有资料,包括辛饶米奥切的子孙后代在内的其历代追随者以及相关人物、事件、寺庙、文物、教义、教规等等。只有从多学科、多角度观察分析才能使我们研究的内容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8.
利用比较宗教学的研究方法,从灵魂观、神灵观和神性观等三个方面对藏族本教、古波斯祆教和我国北方民族萨满教的宗教观念进行对比研究,可看出本教、祆教和萨满教在宗教观念之间的异同及三者都存在的二元论、三界观和多层天界观等文化元素。而原始宗教意义上的本教和萨满教在宗教观念上则具有更多相似点,它们后来的神灵结构也都受到了祆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格纹是新石器时代彩陶上非常流行的一种图案,反映的内容大致与远古时期网猎经济有关。中国甲骨文和汉族史料中有大量关于网猎和网崇拜的记载,藏族苯教中有崇拜“垛”的习俗,这些都是远古网猎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佛教是在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分别从印度和汉地传入西藏。在吐蕃赞普和王室的大力支持下,没有被吐蕃贵族大臣们的一次次禁佛运动所扼杀,也没有被吐蕃本土宗教苯教所挤垮,最终登上了吐蕃社会正统宗教的地位,赢得了很高的礼遇和崇高的地位,并对藏族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着重探讨吐蕃佛教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方面的社会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