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关于国庆节唱歌的通知》,规定在这一年国庆节时,除唱国歌外,以《歌唱祖国》和《全世界人民心一条》为全国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通知称:"这两首歌曲都已流行,现略加修正(第一首歌词有几处修改,第二首歌谱有一处修改),公布后。  相似文献   

2.
《吕氏春秋》在成书之后,在汉代流传过程中,篇目次序发生了变化。《吕氏春秋》中的"十二纪"各篇的编排依据,不是按"春生夏养秋收冬藏"的思想而来的,而是按照《序意》篇所说的"天曰顺,顺维生;地曰固,固维宁;人曰信,信维听"的原则编排的。《季秋纪》下属四篇与《孟冬纪》下属四篇之间位置颠倒,这是人为的,性质与《十二纪》"纪首"割为《月令》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印证"春生夏养秋收冬藏"的阴阳家思想。  相似文献   

3.
叶渝 《社区》2010,(21):24-24
水龙头开小点,一滴一滴接水吃。这不是节约,为的是不让水表“走字”! 当然,占点便宜事小,专家提醒,吃“滴滴水”有害健康,严重者可能伤肝。  相似文献   

4.
"滴哒,滴哒",天空中又下起雨来。"滴哒,滴滴哒,滴滴哒哒"。雨下得更欢快了,一串接一串的雨点儿,不断从屋檐上滴下来,滴在青石板上,又重新生了许多更小的雨滴。从远处看,就像一张透明的雨帘。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宿敌     
汪政 《百姓生活》2011,(7):23-23
听女儿讲,时下学生流行的话题是"我们的宿敌",这"我们"自然是正在上学和成长中的孩子,而"宿敌",这个永远的敌人则是"别人家的孩子"。女儿说,因为放假了,回到了家里,又要接受父母的耳提面命,这宿敌便来到了他们的面前,搞得他们感到非常失败,非常沮丧。这些敌人可以是张三,可以是李四,是自己的同辈小亲戚,楼下的小妹,隔壁的帅哥,父母同事的子女,班上的同学,如此等等。这些宿敌可以是聪明,是  相似文献   

6.
《诗》中相同或类似的"兴辞"常常在不同的诗篇中反复出现,用以造成相同或类似的表现效果。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表示节候的兴辞出现于三首不同的诗中";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出现在两首诗中。大体类似的如"××于飞""、采采××"等,出现频率多至十数次。比较有趣的是这些兴辞亦多见于《夏小正》《月令》或《易》卦爻辞中,这表明"兴"本不专属于《诗经》,也自有其古老的源渊。从创作方法的角度来考察,《诗三百》中的兴,常常表现为对古有现成的"兴辞"的引用,这一现象在风、雅诗篇中非常普遍。这不仅暗示着《诗经》诗作成型前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演变历程,而且也说明风、雅诗篇在形式的选择和诗材的捕捉方面所采取的"诵古"与"造篇"相结合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蝶恋花》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 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 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 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 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 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 无情恼。 这首《蝶恋花》词是一首有寄托的词,不是写一般的儿女之情。但具体寄托了什么东西,历来说法尚不一致。 我们以为上半阕中“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特别耐人寻味。使人想起屈子《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这一句  相似文献   

8.
流行与常识     
言诚 《中华魂》2017,(1):34-35
俄国著名批评家赫尔岑有一次被轻佻的音乐弄得厌烦极了,不禁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时,宴会的主人走到他的身边,向他解释说:"大家都在听,你为什么不愿意听呀?要知道这是目前社会上最流行的音乐呢!"赫尔岑听了反问主人:"流行的东西难道就是最好的吗?那么,流行感冒就是最好的感冒了!"说完,别转头就离开了宴会。  相似文献   

9.
辛汶 《山西老年》2013,(1):21-21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红歌,可在它问世之初却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这首歌是如何创作出来的?是谁给这首歌加上了一个"新"字呢?  相似文献   

10.
多思 《北京纪事》2014,(11):97-99
最近音乐界有两件轰动的事,一个是著名歌唱家李香兰去世,另一个是神曲《小苹果》被部队拿去征兵了,还获得了一等奖。但是两件事其实并非毫无关联。当年李香兰优美的流行歌曲被称为"靡靡之音"而禁唱禁听几十年,官方视之如洪水猛兽。  相似文献   

11.
台湾歌手齐豫,她的成名代表作是一曲《橄榄树》.那朗朗上口的歌词,优美的旋律,在海峡两岸经久不衰.她也因为这首《橄榄树》而蜚声歌坛. 《橄榄树》的词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其实,这首歌原名叫《小毛驴》,并不叫《橄榄树》.齐豫在唱这首歌时,总感觉效果不怎么好,唱不出那种深邃、宽广的意境来.于是,齐豫找到三毛,忐忑不安地跟三毛商量:“能不能将《小毛驴》修改下?” 三毛听了,一下子愣住了.没想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歌手,竟向自己提出修改歌词,这种情况,自己过去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三毛看着齐豫,疑惑地问道:“你想改成什么?”  相似文献   

12.
"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恭喜恭喜恭喜你呀……"一到过年,商场超市就开始单曲循环这首新年歌曲《恭喜恭喜》,听上去喜气洋洋,又特别洗脑。近期,《恭喜恭喜》这首歌居然上了热搜,网友们点进去一看,这才发现了一个冷知识:原来《恭喜恭喜》这首歌居然是一首抗日歌曲!抗战胜利,《恭喜恭喜》应时而生我们如今在商场超市听到的《恭喜恭喜》大多数都是后来的歌唱家翻唱过来的,整首曲子的风格也因为电声乐器的伴奏而渲染得更加喜庆。  相似文献   

13.
梦工厂推出的《功夫熊猫》是内地首部票房收入过亿的动画电影,该片获得了美国动画片的"奥斯卡"……"安妮奖",2009年在中国获得了外国动画长片金奖——"美猴奖"。该片在上映时就采用了两个中文配音译本,这在电影的配音中是少有的。本文以德国功能理论中的"目的论"为框架,来探讨这两个译本,以阐释该理论对影视翻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成才与就业》2013,(20):24-25
明嘉靖年间,官场中流行一句名言"做官三思",即"思危、思退、思变"。电视连续剧《大明王朝1566》诠释说,所谓思危就是知道危险而能躲开;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为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叫思变。出自《论语》的"三思而后行"用在职场上,  相似文献   

15.
《琵琶行》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一次因听了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写成的有感之作。这是一首和他的《长恨歌》齐名的叙事兼抒情的长诗,是白居易“感伤诗”的代表作。《琵琶行》的抒情方法、摹声技巧、语言艺术三个方面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6.
70圆梦     
2008年8月,成都市70岁的黄启林的两首歌曲《草原上的格桑梅朵》和《故乡的月亮》双双崭获中国流行歌曲十大金曲金奖。十大金曲中两首出自于同一作者,这在中国音协的评奖史上也十分罕见。黄河本名黄启林,是重庆市涪陵市第14中学的退休教师,而他的音乐创作梦,源自他年轻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徐井 《国际公关》2010,(3):96-96
沟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在《史上最强的沟通术》中,作者在前言中向读者阐述了这样一个观念:"成败说出来,机遇听出来"。这十个字概括地阐明了沟通对个人成功的重要作用,以及沟通的两个方面:说与听。  相似文献   

18.
华彦钧的名字和《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是连在一起的。他的这首传世之作甚至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也为之动容。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我国演奏家演奏这首乐曲时,就曾情不自禁地掩面而泣,他说这种音乐只应当跪下来听。  相似文献   

19.
因为一件小事,我与老伴吵了一架。事后,我有感而发,编了一首《拌嘴歌》念给老伴听。念过之后,两人情不自禁,相视大笑。现把这首《拌嘴歌》全文抄录如下,愿与老年朋友交流并共勉。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听弹古渌水》一诗中写道:“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西窗竹阴下,竞日有馀清。”说的是听了《渌水》这一乐曲,使得他心平气和,整天都沉浸在好心情之中。白居易在另一首《听幽兰》的诗中写道:“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可见《幽兰》这一乐曲使他身心安静,精神愉快。在另外一首《五弦弹》中诗人还写道:“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铁击珊瑚一两曲,冰泻玉盘千万声。铁声杀,冰声寒。声声入耳肤血惨,寒气中人肌骨酸。曲终声尽欲半日,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