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五十多年的共同努力,中非关系发展迅速,双方关系现正处于最富有成果的时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拓展,建立一种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时机趋于成熟。随着中非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建设将获得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既是对过去50年中非友好合作的总结和提升,也是对未来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的规划和设想。近年来,中非合作的战略基础逐步由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的相互支持转向了对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共同追求,这一历史转型奠定了新时期中非关系深入发展的基础。中非交流的领域与内容迅速得到拓展,日益形成一种多领域、多形式、多层次的全方位合作局面。中国对非外交方式和手段也日趋丰富,多边外交、公众外交等形式迅速发展起来。本文还对如何推动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东盟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在近10年来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政治经济关系日益增强,文化、旅游及民间合作日益深化发展。回顾东盟和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总结经验教训,认清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政治经济以及民间合作方面提出了合作共赢、加强利益交叉、维持和平及稳定的建议,把东盟和中国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新发展台阶,为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中非海上通道合作的紧迫性愈加明显。从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中非海上通道合作可以理解为中非政治经济互动的表现结果。作为中国在美国霸权统治下发展崛起的重要一环,中非海上通道存在较强合作动力的同时,也受到印度因素的干扰、美日因素的干扰和“中国威胁论”的诋毁。因此,中国需积极创建、维护和运作中非海上通道合作的机制。在总体外交格局构建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在中非相互依赖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多样化贸易与海运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巴关系的发展经历了疏离阶段和发展阶段,两国关系呈现出以下特点:经济上,贸易发展迅速且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具有战略意义,金砖五国框架内合作加深;政治上,战略伙伴关系逐步升级,对提高新兴国家地位具有深刻意义;外交上,无核心利益冲突,合作途径多样。中巴关系目前还存在总体发展规模不大、领域间发展不平衡、贸易领域存在竞争等问题。两国的合作,将有效推动新兴国家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树立"南南合作"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中非友好关系源远流长,随着中国同非洲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非经济合作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成为中非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相互依赖不断加深的新形势下,中非建立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关系,符合双方的利益,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我们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非经济合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7.
具有伊斯兰鲜明特征的阿拉伯国家是亚非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在2004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的“构筑长期稳定、内涵丰富、与时俱进的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外交构想下,中国将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4个方面进一步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积极推动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中的中阿合作,既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阿拉伯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这一期杂志送到大家手里的时候,已至岁末。盘点一年来的中国公关业,无论从培训教育到学术研究,还是从实际应用到市场开拓,总的感觉是影响在不断扩大,研究在不断深入,观念在不断推广,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相信这段时间不少业内的精英们都在一派繁忙之中,回味着年度工作的业绩。11月3日到5日,北京召开了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和非洲各国领导一起,庆祝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共同签署“中非宣言”,发展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中关于平等互信、合作共赢、交流互鉴这十二个字,富涵公共关系思想,如同中国政府在抗击“非典”、东南亚海啸救…  相似文献   

9.
《金陵瞭望》2005,(9):47-47
中国印度结成战略伙伴4月1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印度总理莫汉·辛格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双方宣布建立中印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巴西自1974年建交,1993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发展势头良好。2013年是中巴战略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目前两国战略合作的意义并不仅限于双边层面,在全球经济持续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巴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在金砖国家和20国集团框架下进行的战略对话对全球经济复苏,泛太平洋地区经济政治合作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巴关系的发展亦对中国在拉美地区扩大影响力有示范作用。本文从新世纪以来中国和巴西经贸关系入手,从贸易、投资和金融三方面对两国经贸合作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巴西远隔重洋,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历史上巴西民风曾受到经由澳门传播的华夏文化的影响。中国是东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巴西是西方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巴建交乃至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不仅有利于各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而且为建立有利于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2.
世界政治经济的新特点与安全观念的新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出现了许多新变化,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改变了传统的安全观念。世纪之交,国家安全观念由过去以军事为主转变为经济、军事并重,政治、科技、文化、环境相辅的综合安全的新时期。新的安全观念的构建,有助于各国协商、合作,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国家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的成功召开为起点,中非合作走上机制化、规范化的道路,为新时期中非全面合作拉开了新的篇章。中非合作机制的建立对双方的利益,对彼此关系的良性互动,对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具有示范作用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非关系呈现出新的特点。能源在中非关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战略作用。中非能源合作是互补双赢的合作,有利于中非各方的发展。同时也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大国的惊恐和敌视。中非在能源上的合作还是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政府在2006年北京峰会宣布了对非援助的八项政策,中非经贸合作区由此在非洲迅速布局,部分中非经贸合作区目前己初具规模,开始产生经济效益。作为一种独特的援助活动,中非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可以带给非洲多重援助效应,能有效解决非洲的资金、设备、技术等问题,帮助非洲国家培养管理能力及自主发展能力。但这一新型援助合作模式还处于发展阶段,政府与企业要积极做好政策衔接、产业定位、竞争力打造及本地化等工作,以有效发挥其援助效应。  相似文献   

16.
合作共处,不搞对抗,是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当今国际形势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中外各种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标志着合作共处的外交政策已取得丰硕成果。这对世界局势的和平与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大大改善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非洲虽相距遥远,但已有悠久的交往史。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非关系翻开了新的篇章。出于拥有相似的历史遭遇和几乎相同的历史任务,中非友好合作关系自上世纪50年代一经建立,历经半个世纪的国际风云变幻,始终稳固推进,历久弥坚。冷战结束以来,中非合作模式逐渐改变了过去以政治合作为主,经济方面的合作以中方向非洲国家提供单方面的援助且主要服务于政治目的的格局,变为政治与经济合作并重,以互利共赢的经贸合作为主。合作中的意识形态因素逐渐淡化,合作层次、方式与途径日益丰富多样。中非合作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几经变迁而演化为现今的状态。其发展演进既受到历史规律推动作用的影响,又受到现实发展基本要求的制约;既有其内部的决定因素,又有其外部的条件因素。但归根结底,中非合作的演进是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规律的作用下,随着国际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及时代主题的不断变换,最终由国家间利益关系的博弈变化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中非青年的合作发展迎来了重要的机遇期。青年是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生力军,中非"八大行动"倡议,着眼于青年培养,致力于为中非青年合作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新时代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深化中非青年教育、文化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必将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强劲的生命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非洲人民团结振兴的非洲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9.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后,中印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两国同意建立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在经贸合作方面,建立中印自由贸易区已经提上议事日程。在目前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建立自由贸易区是中印实现全面合作的理想突破口:能有效促进两国贸易的增长,促进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合作正从贸易自由化向可持续发展演进,可持续发展合作已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法律实践。这是中国与东盟从共同利益出发,合理解决各国的发展差距和区域的环境资源问题,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法律博弈结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演进,中国与东盟应当保持和加强建设双方贸易、投资领域的合作机制,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合作的机制化、法制化,实施中国与东盟环保合作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