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卿”字的字形构造和在文献中的用法两方面的分析,认为“卿”的本义应当是“飨食”,“卿”是“■(飨)的初文,其它各义项和用法皆从本义而来。同时,本文还指出了《汉语大词典》在处理初文和本义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从研究古诗“食野之苹”的“苹”字本义“艾蒿”入手,探讨“苹果”之名从“蘋婆”演化为“蘋果”及简化为“苹果”的过程,论证将“蘋果”简化为“苹果”之得失和恢复“苹”字本义之必要。  相似文献   

3.
美的本义:羊生殖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本义:羊生殖崇拜王政黄杨同志《“美”字本义新探──说羊道美》一文(刊于《文史哲》1995年4期),读后颇受启益。文章以为美的本义与“羊”的文化符号有关,是“羊”体现的原始宗教祭祀(祥)、道德(善)、正义(羲)等观念的凝合。笔者以为,黄君所说的这些...  相似文献   

4.
姜哲 《学术月刊》2022,(2):158-175
“据文求义”与“惟凭《圣经》”是中西方“经学变古时代”极富挑战意义的诠释学方法和命题。为了反对各自经学传统的“繁琐”与“破碎”,欧阳修和马丁·路德均以捍卫或重申“圣经权威”为己任,并且都在这一诠释诉求下选择了“经义显明”的释经策略。而在具体的解经操作中,两位经学变古者又假借某种“单一”的“本义观”,以摆落各自经学中的“四重意义说”。然而,由于“本义观”的“先行”及其内在的“二元性”——圣人之志/诗人之意、灵意/字句,“据文求义”与“惟凭《圣经》”亦在信仰与理解的诠释循环中反转为“据义求文”。  相似文献   

5.
释“俞”     
刘凌 《兰州学刊》2013,(9):175-179
对《说文》所释“俞”字本义,学界颇多争议.文章从“俞”字早期形体,“俞”声符字的声符义,各组声符义间的联系,以及“俞”的同源字等方面,分析“俞”字本义.并因“俞”、“余”之关联,谈及对“余”字初形本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说文通训定声》是第一部对词义做全面探究的专著,朱骏声在书中明确提出“别义”概念,将“别义”和“引申义”“假借义”并列起来作为独立的义类进行说解并且使之系统化。朱骏声所界定的“别义:’义项的性质非常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词义系统内部的混乱。朱书“别义”有的属于连绵词的意义,有的与本义实为同一义项,有的实为同形字的意义,有的实为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等等。  相似文献   

7.
汉语中的“美”字虽由“羊”和“大”组合而成,但其本义并不在于羊的肥大美味。在上古时代,“羊”是一个与牺牲有关并属于法道德范畴的文化符号,而“大”刚可做为表征无比极至和完备的形容词。故“美”是古人对于法制、正义、道德的崇敬和颂扬,其伦理意义重于感官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楠 《江淮论坛》2007,(6):138-142
战国纵横术在“纵横”本义上即与地“形”联系紧密,使得各诸侯国在聚散中遵循着特定的规律。从纵横术的使用角度来看,地“形”亦为游说之重要切入点,而“三晋多权变之士”则说明地“形”是促动纵横术多向衍生的一种重要间接因素。纵横术之“短长”、“抵蛾”、“捭阖”核心要旨,也都在于创造有利之“形”,将潜在的有利因素具象化、实物化,使之现之于“形”,易于控制;亦善于顺“形”顺势在巧处对阴阳双方进行转化,及把握“形”转化之间的时机。这种对“形”的重视和利用,是对老子“反动”、“弱用”思想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释“黨”     
本文分析了形声字“黨”字“从黑”的义理所在,“日不明”为“黨”的本义,进而梳理“黨”一词的词义系统,揭示“黨”一词由本义产生引申义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将古今两部有代表性的字书《五侯鲭字海》与《汉语大字典》义项比照,可以得知:“婴”、“孾”和“孆”指“女孩也”,这是保留了它们的假借义或本义;“婴”、“孾”和“孆”指“初生的小孩”,这是它们的后起义;现在,“婴”取代了“孾”和“孆”,专指“初生的小孩”.“(石八)”,石破声;“玐”,玉声;二者不是异体关系,但二者音近,可以通假.“(莎)”,义项“藥名”中的“藥”应是“樂”传抄之讹.“(簧)”,义项“只也”中的“只”应是“貝”之讹:“琐”为“(黄)”的后起字.“臼”的本义为叉手,“匊”的本义为两手捧物,二者音近,可以通假.“臾”的造义为捆绑时抓住头发拖拉、会意字,“臾”的造义为一带着提梁的器具、象形字;“蒉”为“臾”的异体.  相似文献   

11.
略论先秦诸子的尚“清”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美学中的尚“清”现象,源于先秦诸子。“清”的本义是指水清,先秦诸子由其本义出发,逐渐将其用于哲学、社会、道德、艺术等领域,使其获得了越来越广的审美意蕴。在道家学说中,“清”既是重要的哲学概念,又是审美的最高追求,老庄将“太清”视为天道的理想境界,将“缘而葆真,清而容物”视为理想的人性之美。在儒家学说中,“清”主要属于道德审美的范畴,用来概括隐士在乱世中清高处世、独善其身的人生境界与道德之美。由孔子到孟子,儒家对“清”的态度经历了由不重视到重视的逐渐崇尚的过程。荀子则融合了儒道两家尚“清”的内涵,并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社会的共识,从而对后世的美学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美”之本义形成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美”之本义形成新探许龙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研究者大多根据汉代许慎对“美”字的注释,认为中国古代审美意识最早发源于味觉体验,这似乎已成定论。近来,我依据有关古文字资料,重新考查甲骨文、金文中“美”字构成,感觉到“羊”与“大”合成“美”有更为复...  相似文献   

13.
简论中国古典诗歌的含蓄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含蓄?含的本义是日含食物,不吞不吐。《说文》:“呼也”,“目有所衔也”。刘熙《释名·释饮食》:“含,合也,合口亭之也”。引申之,则有包含不露之意。蓄的本义是蓄积储藏。《说文》:“蓄,积也”。据此,则所谓含蓄,即包含不露,有所蓄积。含蓄的作品,在艺术形式方面应是包含不露的,在内容方面应是蓄积丰厚的。刘勰把含蓄性表述为一个“隐”字:“隐也者,文外重旨也。”“隐以复竟为工。”“夫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乘潜发。譬交象之变互体,川读之韫珠玉也。”①刘勰指出了含蓄性的两个方面:一是有“重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法治即“法律的统治”的本义出发 ,着重阐述了邓小平如何将“法律的统治”的观念理性上升为“依法治国”的领导方略 ,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本文认为 ,邓小平法治思想的特征主要是“法律的统治”的战略性、制度治理的法律化和目标取向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释含有部件"止"的"盈"等五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山 《殷都学刊》2002,(2):91-94
“止”在甲骨文构形中的部件义 ,可用来表示各种运动义。该文考释了含有部件“止”的“盈、退、困、後”等五字 ,以揭示含有部件“止”的词的本义和字形表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周山 《社会科学》2023,(1):38-43+63
自《周易》问世以来,对其卦辞爻辞的释读,虽有《易传》为基准,历来仍多有分歧,误读、过度释读亦多。其中《乾》卦九四爻辞、《咸》卦卦辞、《未济》卦上九爻辞,是长期以来被误读的典型。“或跃在渊”的本义不是待时而起,而是高位者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取女”的本义不是占断能否娶新妇,而是指男女谈恋爱应以婚娶为目的;“濡其首,有孚失是”的本义不是指失节违礼,而是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不仅有信心,更要有力量。只有把握住每卦的特殊语境、每爻在其特殊语境中的特定位置,才能对借譬取喻的卦爻辞的本义有一个放心的解读。  相似文献   

17.
儒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体之一的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的本义是什么?孔子的学说何以称之为“儒学”?本文将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以期准确地把握孔子思想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地位。“儒”字(其初文为“需”)在形、声、义三个互为关联的层面上...  相似文献   

18.
张朝富 《江淮论坛》2007,(5):160-164
早期国家乐政的用诗系统造成了传统诗歌乐章义(仪式义)与诗本义的分离,乐章义超越诗本义成为诗歌的首要义。乐章义由国家推行,在各仪式场合及培养官员或由使者、行人出使时使用,这既造成了“诗言志”之志与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传统,又形成了众人赋诗引诗而不作诗的创作禁忌。这一传统经由苟子到董仲舒的发挥进一步得到确认和强化,其观念对传统诗论的生成和发展走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周甲辰 《云梦学刊》2007,28(3):113-116
“悟”不等于直觉,不等于学识,不等于灵感,不等于审美经验的积累,也不等于审美感兴,前人对其理论内涵的研究存在诸多弊端。从“悟”的本义出发,联系严羽等人以“禅”论诗的具体语境来分析,从本质上看,“悟”就是生命的体验。  相似文献   

20.
略说华夏“社”文化□戴存仁在我国的文史典籍、文学作品中,常记载有“社”文化的内容。如今,农村不少地方还可见到社庙,还保留了社祭的风俗。这是华夏“社”文化风俗的产物。一“社”字的本义是掌管土地的神。《说文》对“社”字解释为:“地主也,从示土。”“地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