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2月18至19日,“田野中的宗教”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王建新教授、刘昭瑞教授精心组织,来自日本爱知大学、日本神户外国语大学、日本冲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思想战线》编辑部、厦门大学、兰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广东省民族研究所、中山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36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周…  相似文献   

2.
林娟娟 《世界民族》2007,18(3):56-59
一、教育及研究机构 日本的民族学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50年代初期,民族学或人类学的课程被正式纳入日本大学的正规教育体制,东京大学、东京都立大学和名古屋的南山大学率先开设了该课程,因而在日本的民族学或人类学界有"三大老铺大学"之称.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云南民族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国际会议,于2014年11月16—17日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洛桑灵智多杰,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彭金辉,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秘书长、日本学者小泉润二,加拿大民族研究联合会主席、卡尔加里大学郭世宝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德强,中国社  相似文献   

4.
生态人类学理论、方法和在中国的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6月25日至27日,生态人类学理论、方法和在中国的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张家界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和吉首大学联合主办,由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承办。与会的2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来自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5.
日本京都府立大学教授若松宽在赴内蒙古大学讲学途中,于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五日访问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陪同来访的还有森川哲雄(九洲大学)、杉山正明(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北村高(龙谷大学)。民族研究所民族研究室的部分研究人员与日本同行举行了座谈。两国学者分别介绍了本国学术界近年来在蒙藏关系史、清代蒙古史,特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19日至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主办的"藏彝走廊族群认同及社会文化互动:现今与历史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青海西宁市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法学部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郝时远教授致开幕辞.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黄树民教授代表台湾学者致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中央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慈济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民族研究所、青海民族学院等单位33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分为七个单元讨论.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13日至14日,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名誉教授、吹田市立博物馆馆长中牧弘允先生应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之邀,在北大举办了三场演讲,主题分别是"日本人类学的邀请"(Invitation to Japanese Anthropology)、"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创世纪"(Genesis of National Museum of Ethnology)及"日本企业人类学"(Anthropology of Japanese Companies)。演讲由北京大学人类学教授王铭铭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刘正爱研究员翻译。参加此次学术活动的,有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师生。鉴于这三次演讲系统反映了日本人类学的历史与现状,此处刊登北京大学人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何源远、高瑜、翟淑萍所作的录音整理稿。  相似文献   

8.
日本人类学中国研究的特征是两分法研究:一是少数民族研究,二是汉族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人类学的稻作文化论、照叶树林文化论以及梅棹忠夫生态文明史观等理论均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日本学者的少数民族研究以及村落共同体、宗族、民俗宗教、客家等汉人社会研究,也在理论和方法上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一批中国学者。中日学者之间的交往交流也加强了日本人类学在中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1月15日至17日,第6届东亚人类学(EAAA)国际会议在厦门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该校人类学系宋平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东亚人类学学会成立于2003年,由中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人类学者联合筹建,学会每年举办一次年会。本次会议之前,先后已由时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的王铭铭教授,韩国韩国学中央研究院文玉杓教授,台湾"中研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黄树民教授,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中牧弘允教授,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麦固敦教授主办过年会。年会是人类学教授、年轻学者以及学生间进行思想交流与学术合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0.
谭瑾 《民族论坛》2012,(24):116
<正>2012年11月9日-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民族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的近百名参会代表围绕本次论坛主题"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动“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世界民族研究室于 2 0 0 4年 7月 2 7日邀请社会人类学著名学者阮西湖研究员以“世界民族研究的继承与发展”为题举办讲座 ,对学科的过去、现状和未来进行了追溯、评估和预测。阮先生强调 ,从事世界民族研究必须遵循三项原则 :深入实地调查 ;善于发现、观察和解决问题 ;树立学术胆识 ,在理论研究方面不断创新。他还指出 ,作为国家培养的世界民族研究人员 ,应具有为国效力的责任感 ,树立自己的学术优势 ,建立扎实的学术思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加拿大第一民族大学土著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加拿大人类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土著/少数民族国际会议”,于2005年5月18—2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加拿大、印度、孟加拉国、越南、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台湾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学术论文50多篇。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加拿大人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庆生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朱锦昌、加拿大外交部助理副部长罗斯·霍恩比(RossHornby)、…  相似文献   

13.
2013年6月26日-27日,由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主办、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周永明教授主持的“全球化与中国人类学”国际高级论坛(AdvancedForumon“GlobalizationandChineseAnthropology”)在重庆大学文字斋召开。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马普学会社会人类学研究所、荷兰莱顿大学、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台湾中研院民族所、云南大学、台湾大学、云南中医学院的约二十名著名人类学家聚集一堂.  相似文献   

14.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3,4(5):81-82,132
2013灾害人类学及防灾减灾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3年8月21—22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研讨会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研究》编辑部共同主办,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灾害研究中心承办,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重庆大学人类学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民族学刊》编辑部和云南财经大学社会经济行为研究中心协办。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的国外专家学者,有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浙江、福建、广东、香港、四川、贵州、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的国内专家学者,共计100余人。  相似文献   

15.
罗致平先生生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民族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罗致平先生因病于2005年6月12日在广州逝世,享年94岁。罗致平先生原籍广东省龙川县,1911年4月12日出生于英属北婆罗洲(今马来西亚),12岁回国求学。早年曾就读于广州河南白鹤洞协和神科大学、岭南大学神学院。1935年东渡日本,就学于东京立教大学大学院,攻读研究生课程。1937年抗战爆发后,主动放弃国外优越的学习条件,毅然回国,先后在香港沙田宗教院、中山大学等单位从事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袁理 《民族研究》2022,(6):130-132+142
<正>2022年9月24—25日,2022年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分会年会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分别在北京会场、吉首会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召开。本次会议由吉首大学、中国民族学学会汉民族分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联合主办,吉首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闽南师范大学、吉首大学等4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12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共提交论文80余篇。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类学与中国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11年6月15至16日在云南大学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法国、美国、波兰以及中国内地和台湾地区1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的多位学者齐聚一堂,就经济人类学学科的发展和前沿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一、印度尼西亚各大学的人类学教学概况1.印度尼西亚大学人类学系50年代初期,即印度尼西亚独立后最初几年,“人类学导论”课只是雅加达印度尼西亚大学法学院和文学院的补充课程。讲授人类学课的一名教授和两名讲师都是荷兰人。在印度尼西亚有关学者中有两种不同意见:一部分人重视社会学研究;而另一部分人致力于人类学研究。前者认为人类学不适合于发展中国家,他们认为研究工作应面向未来,而不应太多地  相似文献   

19.
一、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评论 由广西民族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和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于2002年5月13~15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本届论坛在会议的组织形式上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组委会聘请了在人类学界较有威望的专家学者如庄英章、曾少聪、陈庆德、徐杰舜等教授做观察员,负责对在这次论坛学者们的学术发言进行评论.下面摘录的即是中国首届人类学高级论坛观察员的评论.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1月1日至2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联合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一起举办了“21世纪人类学讲坛(第二届):人类学、现代世界与文化转型”的学术研讨会。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共有八场次三十六位报告人报告了会议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并有八位专家对各位发言人的报告进行了画龙点睛的评议。会场气氛极为热烈,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管理学在内的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就什么是中国问题意识下的文化转型做了论题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