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世纪70年代,我国形成了以“晚、稀、少”为主要内容的人口政策。它改变一般家庭生育积年所形成的早婚、早育、多育的社会习性,构成我国现行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蓝本,是中国现代人口政策的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2.
19世纪20~30年代英商在广州与澳门船赛资料的发现,刷新了目前学术界对西方体育尤其是西方船赛在中国最早传播起点的认识。资料显示,这段时间在华英商船赛可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即东印度公司举办的船赛、鸦片船只测试赛和"广州划船俱乐部"组织的船赛,第二种仅作为一种过渡,以第一和第三种为主。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女性电影艺术创作以时代、民族、阶级的宏大话语来挤兑个性解放模式的恋爱,或直接质疑自由恋爱的意义。在一些女性电影中,自由恋爱甚至与人的独立价值构成了紧张关系,指向女性主体价值的取消。但同时,上海弥漫的小资情调与欲望气息又决定了对浪漫肉感的恋爱故事的强烈需求,这就使得20世纪30年代的女性电影只能讲述反恋爱的爱情故事:把都市女性置于恋爱的历练场和人性的检测场,但又倾向于否认都市恋爱的意义,书写爱情的虚空与无望。20世纪30年代女性电影对浪漫颓靡爱情的呈现,既是批判,也是对洋场风气的迎合。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极为活跃,各种社会政治思潮形形色色,异彩纷呈,这一切是在特定的舆论环境下展开的。这一新闻舆论环境由两个基本的方面组成:一方面是执政的中国国民党所推行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另一方面是多元化新闻舆论结构的广泛存在。这两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此形成了思想文化界特别是新闻界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5.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美日两国从各自的在华利益出发,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美日的这种相互勾结和矛盾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关于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史论战,虽然已有不少研究论著,但一些重要的史实仍不清晰,有的则被曲解。在整个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社会史的论战中,都呈现为政治性占主导地位,学术因素受政治观念的制约,故不能剥离政治性来研讨社会史论战的史学影响。在论战之初,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出版应是组织性举措;王礼锡编辑的《读书杂志》实际主要成为托派和独立参与者论战的舞台。对于社会史论战,其政治作用和史学影响都不宜评价过高,真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方针提供充实理论依据者,乃是随后的关于中国农村社会性质的论战。  相似文献   

7.
面对19世纪中后期清朝在内忧外患打击下陷入的严重危机,朝鲜也深感“唇亡齿寒”.但同时其自尊与主体意识也逐渐凸现出来,传统的“事大主义”正在发生动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两点:一,清政府始终没能获得朝鲜的真心事大与诚服;二,明清的对朝不同政策,以及清政府回避实质性责任的功利性对朝政策.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化建设走向问题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3 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围绕“中国本位”和“全盘西化”的论争 ,实际上也是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有益尝试。经过激烈的争论交锋 ,双方都吸收了对方的一些观点 ,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相融和趋同。并逐渐地产生了一种新的认识 ,即用“现代化”(亦称近代化 )这个新概念逐步取代了“全盘西化”和“中国本位”这些偏狭的概念 ,而且都认为 ,中国无论如何都应该尽快建成现代化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中国处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新旧文化相互碰撞的特殊时期。母亲的角色与职责也在社会的广泛讨论中不断被型塑,一个具有科学的头脑、民主意识和时代精神的理想母亲形象逐渐成形,而儿童的生育、养育和教育也成为母亲理所当然的职责,并且教育的比重日益凸显。但也因此,母亲在儿童家庭教育与个性化生活之间出现了两难抉择,并引发了“贤妻良母”的时代争论。时至今日,母亲一面肩负着家庭中儿童教养的多数职责,一面承担着繁重的社会工作,而且父亲角色在儿童教养中频频缺位,这些都反映出母亲角色在社会建构中受到性别刻板意识的深刻影响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重重矛盾。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的政界、金融界和学界曾掀起一波农村金融的浪潮,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组织的农民银行、中国银行以及若干商业银行展开了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民组织及农民个体的贷款,并形成了一套理论思路和操作规程.农村新式金融的开展,一方面是为了改变当时上海等少数大都市游资汇集而广大农村却严重缺乏资金的资源畸形配置状况,另一方面则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村新式金融的开展需要解决受体的设计.农村信用合作社是一种信用受体,它本身并不是金融机构,它以加入者的信用来降低贷款风险,并以此来促进中国农村社会信用共同体的发育.农村新式金融的品种设计是从实际出发的,风险防范是有效的.农村新式金融可以做到低成本和薄利润,农村新式金融专业机构除了在开创期需要政府投入外,其日常经营能够做到自负盈亏.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参与其间,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农村新式金融需要长期稳定的社会、经济和货币条件才能稳步推进,需要政府的自律清廉才能约束其成本和贷款方向,这些方面体现了当时中国农村新式金融的局限性,并注定这次农村金融新的尝试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抗战前夕,是旧中国广告业的鼎盛时期,这时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广告业兴盛的经济基础;广告新技术发展、新材料的运用为中国广告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前提;广告媒介的不断丰富为中国广告业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中外企业之间激烈的广告竞争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广告业的繁荣.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现代派诗歌理论是中国新诗理论史上的一次高峰。以梁宗岱、戴望舒、施蛰存、金克木等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批评家在新诗理论建构上有着明确和自觉的追求,他们提出的一些理论主张不仅表达出强烈的审美现代性特征,还在对中国早期自由诗派、格律诗派、象征诗派理论的一次次否定、超越中完成了自身的华丽转身。凭借这种革命性思维方式,中国新诗的理论建设才第一次真正指向了诗本身,获得了从未有过的现代品格,进入到一个较为成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费孝通的美国观在抗战胜利后无疑具有典型性与时代性,对美国社会诸方面深刻剖析不仅彰显出其独特视角与观点,亦同时体现出二重性特征;即对美国推崇与批判并重,折射出其本人的两难心态.  相似文献   

14.
对外移民是19世纪英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这个世纪里,数以千万计的人从英国移往世界其他地区.这次移民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移民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对英国社会和移民目的地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仲翔 《河北学刊》2006,26(4):63-66
20世纪30年代定县卫生保健运动在当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它对于目前中国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搞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探讨了平教会在定县开展卫生保健运动的主要做法,其中,开展医疗卫生调查,建立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实施节育工作,对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制度设计和提升基础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苏雪林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思想接近于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她反对把道德从文学中剥离,认为一个好的作家必须拥有健全的人格,在创作上尽量避免不道德的题材;相信文学是对最基本的人性的表现,贵在表现人类“基本的情绪”和不变的“人间性”,从而具有“永久的兴味”;反感因想象力或情感的泛滥导致文学形式的失范,推崇在理性节制下所产生的文学的力量.从这种新人文主义倾向的文学思想出发,苏雪林对当时文坛的种种流弊提出了不少发人深省的看法,但由于道德、人格等概念有太大的个人性和主观性,导致她在某些作家作品上的判断产生偏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依据1931年的南浔调查,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南浔镇的社会状况作一个尽可能翔实的描述.20世纪30年代的南浔镇在经济发展、政治建构、文化教育设施与社会公益事业及交通通讯的建设上都处在全国的前列,成为江南市镇的典型,并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在南浔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商人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30年代,以李宗仁为首的新桂系集团在“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下,致力于整顿内政,厉行新政,推行新的选官制度以及激励机制,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机制,推动了广西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文学受制于当时中国的京海社会结构和时代动荡,一方面以五四时期启蒙主义、反现代性的浪漫主义和革命意识形态等视角,绘写同一时空中国乡村世界的不同政治与文化、文学与审美的地理空间,塑造了不同的乡村和中国形象;另一方面,对北京与上海代表的都市中国,从政治、革命、性别和文化视域,揭示和形塑都市中国的文化地理空间及其色调,使摩登的上海与古都北京既呈现出现代与传统的不同内涵,又使不同政治与审美立场的作家笔下的同一都市,具有复杂多态的空间意义及其表征符号。文学叙事中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其实呈现和蕴含非同一性的多个中国的形象及价值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20.
工业化是一个以生产方式变革为内涵的经济进步过程。19世纪中叶以后,工业化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与社会经济的这一变革潮流相适应,工业化思想亦成为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主流。中国工业化思想最早发轫于19世纪60—70年代的早期洋务思想。早期洋务思想所提出的变革生产力、发展近代机器工业的要求是当时中国经济思想中的一种新的因素,标志着中国经济思想开始由传统农本思想转入近代工业化思想的发展轨道。以后,在19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