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党给他的创作以生命 彝族作家李乔是以他的长篇小说《欢笑的金沙江》而引起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注意的。这部小说的第一部《醒了的土地》发表于一九五六年,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最早出现的反映我们国家一个重要民族——彝族人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是少数民族作家文学的一个值得祝贺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的讲话为克服边区文艺界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提供了指导思想.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思想成为广大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的指导思想,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创作了大量时代需要的作品,成为鼓舞人们抗战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3.
1938年12月1日,梁实秋在《中央日报·平明》副刊上发表的带有征稿性质的《编者的话》,引发了抗战文艺界关于抗战无关论的论争,论争实际上持续到1944年,长达5年之久,而其余波与影响则一直持续到解放以后。诚然,论争已成为历史,作为后来者,我们无力也无需将这些恩怨纷争辩个一清二楚,但面对历史,必要的反思却能为今天文艺的健康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一1938年12月1日,梁实秋在重庆《中央日报》主编的副刊《平明》面世,他在类似发刊词的编者的话里有如下一段文字:现在抗战高于一切,所以有人一下笔就忘不了抗战,我的意见稍为不同,于抗战有…  相似文献   

4.
本文想对抗战前期发生的一场文艺思想论争——批判文艺“与抗战无关”论做一重新研究。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文学创作的,题材问题,所以,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于指出:当时进步文艺界在这场论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关创作题材方面的片面性认识。 这场文艺论争发生在1938年底,是由《中央日报》副刊《平明》的编者梁实秋发表的一篇《编者的话》而引起的。他在谈到征稿意见时,有下面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五十一岁抗战胜利后,茅盾积极致力于民主革命事业。六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政协决议,在美帝国主义指使下,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革命内战,茅盾更加积极地从事和平民主革命斗争。一月,《中国作家致美国作家书》(郭沫若茅盾等十七人),《重庆文艺界慰唁昆明教授学生电》(郭沫若、茅盾等二十六人)同时发表于《中原、文艺杂志、希  相似文献   

6.
文艺界把以赵树理为代表的长期生活在山西并以山西农村为创作题材的一些作家们看作一个文学流派,是五十年代的后期。他们或被称作“山西派”,或因山西省文联出版的《火花》为他们发表作品的主要刊物,而又被叫做“火花派”,郑重的提法是“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文学流派”,谐谑的说法则为“山药蛋派”。追根溯源,这个流派滥觞于一九四三年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发表,是毛泽东同志一九四二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艺路线在山西抗日根据地贯彻、执行的产儿。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20世纪30年代初走上文学道路的,1935年随着《生死场》的发表而蜚声上海文坛。之后萧红的名字与抗战紧紧联系在一起。前期代表作《生死场》既给萧红带来了声名,又客观上局限了萧红的整体评价。创作于旅日时期的《牛车上》《家族以外的人》等作品标示出萧红创作的转型,后期萧红的创作和作品既与时代紧密相连又远未局限于抗战,在战争的大背景下呈现出日益鲜明的萧红风格。重视后期萧红的作品和风格,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后期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于从整体上把握萧红创作和评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1982年11月,我刊接到苏州大学中文系丁耀良同志来信。丁耀良同志将我刊1982年第3、4期所载《抗日战争时期老舍活动纪略》一文与有关资料对勘后,提出了一些问题,嘱转《纪略》作者复核。兹将丁耀良同志所提问题和《纪略》作者刘安章、李荣峰两同志的答复摘录发表于下: (一)丁耀良同志提出的问题 1.原文“1940年11月14日”条把《抗战文艺》第7卷第1期的出版时间定在当天,而据《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1962年5月第1辑所载《抗战文艺》总目,则:第7卷第1期出版于1941年1月1日,其中有《三年写作自述》。 2.“1941年5月30日”条:“在《大公报》发表《诗人》……又在《中央日报》发表《论新诗》……还在《国民公报》……发表《怎样学诗》……”这三篇文章是否都在同一天,即1941年5月30日发的?  相似文献   

9.
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理论研讨会,5月15日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联合举办。出席会议有全国文艺界、理论界的著  相似文献   

10.
《社区》2002,(15)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活动,是从党诞生15周年的1936年开始的,但是明确把7月1日作为党的诞生的纪念日,则始于1938年。1938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发表的《论持久战》演说中谈到:“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17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几天以后,中共陕甘宁边区委员会作出响应,决定从7月1日至7日“为抗战周年纪念与中共17周年纪念宣传周”。7月1日晚上,隆重举行了“延安各界庆祝中国共产党17周年纪念大会”。194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  相似文献   

11.
蒋子龙是新时期文学中“改革文学”的先导,十几年来,他创作了一批有很高美学价值的作品。笔者在本文中想就蒋子龙的小说创作中的美学追求,略谈几点拙见。一、蒋子龙创作的轨迹蒋子龙自一九六四年在《光明日报》发表一篇散文而涉入文坛。一九六五年发表了短篇小说《新站长》,这是他的处女作。自七十年代开始,他陆续发表了《三个起重工》、《进攻性格》等十几篇反映工厂生活的小说。一九七五年,他因创作《机电局长的一天》而成名。这  相似文献   

12.
<正> 吴组缃是一位清醒的严肃的现实主义作家。他早在中学时代,就开始用短篇小说试笔,曾发表过《不幸的小草》(1923年)和《鸢飞鱼跃》(1925年》两个短篇。三十年代初,他叩开了文学创作之门,连续发表了《离家的前夜》(1931年),《两只小麻雀》(1931年)、《栀子花》(1932年)、《菉竹山房》(1932年)、《卍字金银花》(1933年》、《天下太平》(1934年)、《樊家铺》(1934年)、《一千八百担》(1934年)、《女人》(1935年)、《某日》(1936年)等十多个短篇小说,这些抗战前的作品,全属于他的早期作品。吴组缃抗战前的小说创作,继承了“五四”新文学的革命传统,并且有了新的发  相似文献   

13.
具有特指意义的“抗战文学”,应该是指“九一八”至1945年抗战结束期间所创作和发表的直接反映抗日斗争,或者描写与抗战相关的生活,以抗日为思想指向的文学作品,而不应该只是指“八年抗战时期所产生的直接描写抗日战争的文学”.这一文学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前表达的是悲愤的情怀,之后则是洋溢着奋发、乐观的精神.它的内容特点是把描写抗战和揭露国民党的丑行结合起来,塑造出的典型都是反面形象.此外,它还具有突出的文化性、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色泽分明的人物描写等特点,同时也展现了许多作家的个人风格.作为整体的抗战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反侵略文学.  相似文献   

14.
萧红的创作生涯内嵌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她的作品和抗战文学的关联是一种内在的关联,抗战对于萧红作品而言不是外在的偶然,而是内在的连续性的存在,是萧红作为一个作家一系列有意识的创作活动中决定性因素,“抗战文学”既是萧红作品的主题,也是理解萧红作品的方法,可以藉此整体地理解萧红全部作品——从《弃儿》到《马伯乐》。  相似文献   

15.
人,总要在生活征途上留下自己的足迹,一个作家自然也会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留下鲜明的印记。因此,二十三年前,也正是我们年轻的共和国刚刚迈过了第一个十年的时候,李准曾把他献给祖国的一个创作合集题为《车轮的辙印》,显然,这个命名是意味深长的。李准,他是属于在新中国的生活土壤中成长起来的第一批作家,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遵循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的方向,深入生活,投身火热的斗争,使自己的笔锋始终伴随着农村生活巨流前进的一个有影响的作家。从一九五三年发表《不能走那条路》起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多年时间,李准是驰骋文坛的一员骁将,他发表的小说有四十多篇、电影文学剧本八、九个,另外还有不少散文、特写和戏曲,在当时同辈的青年作家中是个硕果累累的丰收者。他走过的道路,被作为一种“明确而健康”的方向受到文艺界的关  相似文献   

16.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五十周年之际,我们回顾丁玲创作道路,深深感到她在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指引下,创作面貌有了崭新的变化,特别是建国以来,尽管几经周折,创作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她在建国初期发表了许多散文,出版了《欧行散记》等。复出后,她的散文集《风雪人间》、《魑魉世界》、《访美散记》以及长篇《在严  相似文献   

17.
<正> 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讲话》里,着重讲过为人民创作和如何为人民创作两大问题。而如何为人民创作的问题,主要就是指普及和提高的问题,是“努力于提高呢,还是努力于普及呢?”本文拟结合当前文艺创作实况,从文艺的普及和提高这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的体会,并以此纪念《讲话》发表四十周年。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马来西亚文坛上,伍良之先生是知名度颇高的一位华人作家.自从中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以来,他在各地报章杂志发表了大量作品,并先后出版了《路过文冬岭》、《都门小集》、《冷眼集》、《冷眼集续篇》、《串铃集》、《长路花雨》、《飞跃的羚羊》、《高冠长剑集》、《飞鸿散笺》和《苍浪客文集》等十部著作,成就很是丰饶.他的创作一向受到马华文艺界的关注和推重,1977年至1979年,他连获三届大马福联会暨雪福会馆  相似文献   

19.
<正> 张天翼是现代优秀作家之一。抗战初期他发表了《速写三篇》(《谭九先生的工作》、《华威先生》和《新生》),《华威先生》就是其中的一篇,也是他抗战时期的代表作品。小说发表于一九三八年。当时,在共产党和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广大人民,正进行轰轰烈烈的伟大抗日战争。但是,在这民族存亡的生死搏斗中,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  相似文献   

20.
解放以后,老舍同志集中主要精力,从事戏剧创作。他的创作活动的特点,概括说来是:“勤”、“多”、“好”。“勤”,老舍同志是当之无愧的文艺界的劳动模范。象他自己说的:“我终年是在拼命的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多”,从1949年底,他由美国返回祖国,到1966年惨遭林彪,“四人帮”一伙疯狂迫害,不幸去世,短短十几年里,共创作剧本二十三部,其中多幕剧就有十五部之多。“好”,他的许多剧作,如《龙须沟》、《女店员》等,堪称是饱含激情的新时代的颂歌,色彩绚丽的新生活的画卷,而作品中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又为我们的文学宝库增添了新的光辉。老舍同志不愧是爱憎鲜明、独具一格的人民艺术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