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我校 2 0 4名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数据 ,分析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负面影响 ,提出了保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这些对策包括 :加强大学生的上网引导与教育 ,加强网络伦理规范建设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弘扬文化主旋律 ;重视校园BBS站的建立和引导 ;开展有意义的网上活动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等。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以其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世界。就伦理领域而言,网络给人类道德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伦理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目前,网络伦理建构问题已成为伦理学研究的热点。加强网络伦理建设应当从网络伦理的制度建设、技术完善和网络道德建设等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直面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德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网络信息是一把双刃剑 ,高校德育直面网络信息时代就是要趋利避害 ,使其为我所用。因此 ,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同时 ,应重视鼠标下的德性 ,注重网络信息的可持续发展 ,大力加强网上主旋律宣传 ,加强网络环境建设、网络伦理建设、网络信息队伍建设以及网络信息的舆论监督、网络信息前景的预测和对大学生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网络伦理危机与“数字化生存”方式结伴而生,主要表现在网上聊天语言失范、网络交友心理失衡、崇拜黑客、沉溺游戏、学术伦理丧失等方面。网络技术的虚拟性、道德相对主义盛行、商业网站利欲驱动等是其产生的内外部根源。大学生自身应养成良好网络道德,培养高尚的人操守,教育部门应担负起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的职责,同时,信息主管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互联网行业自身也要行为自律。  相似文献   

5.
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网络道德具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点,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并指出要加强网络伦理、网络道德观、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道德行为的建设,从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6.
张红薇 《南都学坛》2008,28(3):92-94
近几年来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趋势,犯罪主体范围在不断扩大,并呈现智能化程度高、犯罪手法多样、隐蔽性极强的特点。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伦理道德方面的原因,不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影响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选择等。为此,必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重塑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加强网络心理调适,并把校园网络道德戒律制度化。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中凸现的恶性网络伦理问题主要有垃圾信息泛滥成灾 ,网络犯罪日益严重 ,文化落后初见端倪。网络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 ,应注重因势利导 ,加强网络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主要力量,具有正确的网络伦理认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网络化的发展,网络化对大学生传统道德认知及道德标准形成的冲击,致使加强网络伦理教育成为必然。为此,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重视信息立法,建立和完善网络法律法规;牢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主体观;积极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强化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广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当代大学生抵御信息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伦理的发展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网络伦理产生的时代背景 ,阐述了网络伦理的主要特点 :鲜明的自律性 ,严格的诚信性 ,强烈的公正性和明显的多样性。提出了网络伦理建设的策略 :借鉴外国先进经验 ,整合传统伦理资源 ,规范网络道德行为 ,提高网络主体的伦理意识 ,加强网络伦理学的研究 ,加强网络管理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交流的一个主渠道,对大学生即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建设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学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和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可通过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引导机制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和监督考评机制建设等加强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建设与引导.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个体的维度探究道德效用,旨在确认道德对个体生存、自由与幸福的效用,引导行为主体自发地进行道德实践。首先基于道德效用相关概念的微观分析,道德效用包含着道德行为使受益者受益的思想内涵。其次从生存、自由与幸福这三个生态个体逐步递进的追求展开对道德效用的探微,具体表现为道德效用是利他的,意味着道德主体的行为使他人成为获益者,随着道德效用在时间与空间层面的推演发展,回馈效应又会使道德主体自身受益,最终演化为道德效用也是利己的,这是道德共同体的有效构建。最后站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道德效用的社会生态蕴意突显了生态个体与社会生态系统和谐共存的伦理智慧,其注重以人为本、利他与利己均衡发展以及培育公共品格的伦理思想可以提升伦理道德体系话语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使道德主体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去把握生态个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道德情感培育的社会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情感培育是一个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 不能完全依赖于个体的修养, 必须有社会的参与。从我国目前道德生活的实际出发,要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感,必须着力于道德教化的深度走向、道德环境的全面优化、道德控制的合理适度。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道德失范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传统优秀伦理资源的丧失,二是西方消极思想的侵害,三是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要消除道德失范现象,从客观上来说,我国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经济发展和道德教育同步进行;从主观上来说,应当努力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知识,坚持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理念。我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避免道德失范现象,人民才能生活在安宁、祥和和富足之中。  相似文献   

14.
道德教育处境艰难 ,与其本身简单化、非理性的手段有关。从表面上看 ,道德教育的道德性问题是操作问题 ,而实质上是道德观念问题。道德教育需要教育者确立主体性道德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5.
道德判断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实践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是其道德发展的主要标志。文章从道德判断测量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道德判断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其实践价值 ,以期促进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和道德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从道德关系重释角度研究科技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加强科技道德建设,促进科技时代道德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就必须重释道德关系。重释道德关系的前提是转换道德价值观,给自然界及其他对象物赋予道德价值;重释道德关系的内核是拓展道德关系的主体,把自然和操作对象纳入道德关系主体的范围;最后,要加强评价方式的可操作性并注重评价的社会历史性,通过完善道德评价方式给道德关系的重释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爱情道德观是爱情观的基本要素。我国大学生对爱情道德以及处理爱情道德关系的原则与规范的认识,既明确又模糊,道德情感呈现多极,道德意志表现脆弱,正是大学生们爱情道德心理矛盾冲突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道德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样式,人的道德行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道德思维水平支配和制约。道德思维作为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伦理学理论形态范式的演进和嬗变,相应地发生着历时性的范式转向和共时性的理论融合。探究道德思维的逻辑关系考察、结构要素分析和理论形态演进,可以廓清道德思维从本体论到认识论再到实践论的理论主题的转换和研究方法的更新。道德思维从综合性思维到分析性思维再到反思性思维的演进历程,有助于深刻理解道德规范、道德语言和道德共识之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新时期的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内容的两个不同层次。公仆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主导道德,它直接影响着民德民风,也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成败的关键。人民群众的道德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现以德治国的基础。百姓道德不但包括社会公德,也包括个人私德。在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区分公仆道德和百姓道德两个层次,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深入阐述了有关道德的3个基本概念,即道德自信、道德信仰与道德变迁;认为应在准确把握道德变迁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道德信仰与道德自信;道德信仰的重心应是道德价值、道德精神与道德规律等;道德自信应是一种具有包容开放、与时俱进、自我批判等精神品质的道德自信。认为应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以适应现实社会道德发展与道德建设的需要,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